当心!AI换脸直播已骗万人,李梓萌全红婵被换脸卖货,母亲险中招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0 11:37 1

摘要:朋友们,你们在刷短视频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那种“一眼假”的名人带货直播?我最近可没少研究这个,因为我妈就差点中了招。事情是这样的,今年年初开始,一种用AI技术克隆名人脸做直播的骗局,简直到了猖獗的地步。连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李梓萌、跳水冠军全红婵这类咱们觉得绝对

朋友们,你们在刷短视频的时候,有没有遇到过那种“一眼假”的名人带货直播?我最近可没少研究这个,因为我妈就差点中了招。事情是这样的,今年年初开始,一种用AI技术克隆名人脸做直播的骗局,简直到了猖獗的地步。连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李梓萌、跳水冠军全红婵这类咱们觉得绝对靠谱的公众人物,都纷纷“躺枪”。今天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这事,也说说我的看法。

一、 李梓萌“现身”卖鱼油?一场精心策划的AI骗局

我得先说说这个最典型的案子,就是AI克隆“李梓萌”卖深海鱼油。那天我妈拿着手机过来问我:“你看,这不是新闻联播那个主持人吗?她也出来卖东西了,说得可好了。”我凑过去一看,直播间里那个“李梓萌”穿着西装,背景也弄得跟央视演播厅似的,一口一个“央视背书”、“绝对有保障”,推销一种能治头晕、手麻、记性不好的鱼油。

说实话,第一眼我也愣了下,但越看越不对劲。那个“李梓萌”的表情有点僵,说话的口型偶尔对不上,笑起来的感觉特别怪,像戴了个精致的面具。我赶紧拦住我妈:“别信,这肯定是假的!”后来新闻爆出来,果然如此。骗子用AI软件扒了李梓萌的新闻视频,生生造了个“数字人”出来。卖的根本不是什么神药,就是普通的糖果制品,成本几块钱,卖到快三百!北京一位张阿姨就是受害者之一,给她父亲买了几瓶,吃完一点效果没有,仔细一看包装才傻了眼。

这事最让人生气的地方在哪?它利用的是咱们对央视、对新闻主播那种天然的信任感。尤其是家里长辈,他们可能对新技术不敏感,但认准了李梓萌这张脸代表的权威性。骗子就是钻了这个空子。后来李梓萌团队澄清了,说本人根本不知情,而且台里有规定,主持人不准带货。但损失已经造成了,听说背后团伙抓了十几个人,钱也罚了,可这种信任感的裂痕,短时间怎么补?

二、 从全红婵到“假专家”,骗术升级防不胜防

你以为这就完了?更绝的还在后头。全红婵,咱们的奥运冠军,多朴实的一个小姑娘,居然也被AI克隆去“推荐”土鸡蛋了。视频里“她”梳着马尾辫,说着每天训练都吃这个鸡蛋补充营养。好家伙,连产品包装上都印上了她的“合影”,线上线下一起卖,据说卖出去四万多件。最后还是全红婵的哥哥看不下去了,站出来大声辟谣,说妹妹从来没推荐过任何鸡蛋。

还有更隐蔽的,就是那些克隆“白大褂专家”的。背景是诊室,穿着白大褂,推荐各种“特效药”,专门盯着有慢性病、求医心切的中老年人骗。这些骗子选人眼光毒辣,专挑咱们最信任的那一批人下手。

这里我就有个挺有争议的想法想跟大家讨论:这些被冒用的名人,他们自己有没有责任加强防范和主动维权? 当然,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主要责任肯定在骗子。但反过来想,他们的形象就是最大的无形资产,是不是应该更主动地去监测网络上的侵权克隆行为?不能总是等到老百姓被骗了、事情闹大了才出来澄清。这点可能说得有点直接,欢迎大家在评论区拍砖。

三、 监管和平台在行动,但咱们自己也得长心眼

国家这回出手挺快的,开展了专项整治。平台也被要求升级技术,凡是AI生成的内容都得标出来,直播的主播也必须实名,想用个“数字人”浑水摸鱼是越来越难了。这是好事,说明从上到下都重视了。

但说句大实话,道高一尺魔可能高一丈。技术层面的对抗永远是猫鼠游戏。最关键的一环,还是咱们自己得建立起一道防火墙。经过这事,我反复跟我妈强调:“以后在网上,甭管是谁推荐东西,哪怕是您再熟的脸,只要涉及到掏钱,您就先打个问号。”教她学会去官方渠道核实,买东西前看看产品的标准号和生产资质,比什么都强。

现在我看到任何名人带货,心里都先画个问号。这算不算一种悲哀?技术本来是为了让生活更好,结果却让最基本的“信任”成了奢侈品。这里另一个争议点就来了:治理AI诈骗,你觉得主要是靠国家严管,还是靠平台技术拦截,或者是咱们自己提高警惕? 我觉得是三七开,三分靠上面发力,七分得靠自己精明。总不能指望别人替我们把所有的坑都填上。

总结一下:

AI克隆诈骗这事,给所有人都上了一课。从李梓萌到全红婵的案例,告诉我们骗术如何利用信任;国家的整治和平台的规则,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但最终,守住咱们钱包的最后一道防线,还是得靠自己多疑、多查、多核实。

你在生活里遇到过这种“高科技”骗局吗?你觉得被冒名的名人该不该更主动维权?防治这种诈骗,你最看重哪一环?特别想听听你的看法,咱们评论区接着聊。

来源:美曦为您献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