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结束后,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这是美联储继9月17日降息25个基点后再次降息,也是自去年9月以来第五次降息。
美联储宣布进一步降息,中方随时可能打出美债这张牌,让特朗普不得不防。
在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结束后,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这是美联储继9月17日降息25个基点后再次降息,也是自去年9月以来第五次降息。
【在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结束后,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
在宣布降息的声明中,美联储指出,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就业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同时通胀率仍处于较高的水平,受关税影响有所上升。
此外,声明还提到了美国政府持续关门导致经济数据推迟发布的影响。
不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之前曾表示,美联储有自己的联系人和数据来源,以跟踪美国经济的情况。
美联储是否决定降息,主要就是看两个数据指标,一是非农就业,二是通胀数据。另外,美债的偿还压力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声明还提到了美国政府持续关门导致经济数据推迟发布的影响】
由于美国政府停摆,导致9月份只有关于通胀的官方数据,而没有就业的——9月份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3%,低于市场预期的0.4%,相对稳定。
然而,美国民间数据统计公司ADP本月初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9月份美国私营部门减少了3.2万个就业岗位。这是2023年3月以来的最大降幅,远低于增加约5万个就业岗位的市场预期。
虽然不清楚美联储“自己的联系人”到底是谁,但结合美联储的声明,我们或许不难推测,鲍威尔手中关于就业市场的数据,应该是相当疲软的——就跟7、8月份的官方数据一样。
通胀数据稳定,就业数据差,美联储决定降息自然只是时间问题。
【通胀数据稳定,就业数据差,美联储决定降息自然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美债的压力。
说实在的,美国现在的债务规模已经到了让人头皮发麻的地步。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美国联邦政府的总债务约为36.2万亿美元,约占GDP的119%左右。
换言之,美国如今欠的钱,已经比它一年能赚的钱还要多出好几成。每借一笔,每年还利息就压得美国政府喘不过气。
在财政赤字方面,2025财年美国的预算赤字大约是1.8万亿美元——这在历史上已经算是非常高的一个数字,除了疫情期间拜登政府的那几轮救助之外,这种规模的赤字几乎罕见。
赤字高、债务高,自然意味着巨量的利息支出。财政部在债券拍卖、国债发行时,利率又不得不给得高一点,因为市场要看回报。而平均国债利率上升,又意味着政府每年光是付利息就得掏出巨额资金。
【赤字高、债务高,自然意味着巨量的利息支出】
美国政府的“利息负担”如今越来越像一个无底洞。根据美国财政部自己的预计,今年美国政府在国债利息上的支出就将超过1.4万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去年美国军费和教育的预算加在一起,也不过1.2万亿美元。
在这种情况下,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表面上看是为了刺激经济、稳定市场,但内里很可能还带着给财政部“减压”的味道——利率稍微降一点,新的国债发行成本就能低一点。
但降息从来不是万能药。问题在于:如果靠降息把债务压力暂时缓解,可通胀反弹怎么办?美元贬值怎么办?资本外流怎么办?这些风险都潜伏在背后。
市场现在已经在押注,美联储接下来可能还会再降一次,甚至多次,目的是让美国政府还能继续发得起那些国债。
【债务的现实就摆在那里,来自特朗普政府的压力始终存在不会消失】
诚然,在这次的美联储发布会上,鲍威尔显得比预期更加鹰派,强调“美联储内部对降息存在强烈的观点分歧”,有意打压市场对12月份的降息预期。
然而债务的现实就摆在那里,来自特朗普政府的压力始终存在不会消失。因此哪怕鲍威尔如此明示“12月份不一定降息”,目前市场押注12月降息的概率仍超过三分之二。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在美国国债的持有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外国央行和私人投资者。而从今年以来,包括中国、印度、加拿大在内的一些与美国存在贸易争端的国家,已经开始逐渐减少美债的持仓。
特朗普政府也担心,作为美债的最大持有者之一,中方随时打出美债这张牌。
可以说,在美债的问题上,很多国家不再局限于收益率和风险的权衡,越来越多的央行和主权财富基金,已经在把买债或抛债当作一种地缘政治的手段:一边维护本国的金融稳定,一边又用资金流向传递微妙的政治态度。
归根结底,美联储这次降息,看似是为了稳增长、控风险,但在高债务、高赤字的现实面前,它更像是一场被动的权衡。
它既是经济政策的选择,也是财政压力下的无奈妥协。未来几个月,美债、通胀、就业三股力量的拉扯,将决定鲍威尔还能扛多久,也决定美元还能稳多久。
来源:唐驳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