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食堂”十条措施绘就银龄幸福餐单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0 10:42 1

摘要:金秋十月,敬老情浓。10月29日,区民政局在五棵松万达广场六层爱乐汇音乐厅举办“智汇海淀,悦享银龄-敬老月”主场活动。活动现场不仅展播了海淀区老龄养老工作成果,更重磅发布“海淀食堂”稳量提质十条措施,以实实在在的民生举措,为辖区老年人打造“三餐烟火暖,四季皆安

金秋十月,敬老情浓。10月29日,区民政局在五棵松万达广场六层爱乐汇音乐厅举办“智汇海淀,悦享银龄-敬老月”主场活动。活动现场不仅展播了海淀区老龄养老工作成果,更重磅发布“海淀食堂”稳量提质十条措施,以实实在在的民生举措,为辖区老年人打造“三餐烟火暖,四季皆安然”的幸福餐桌,让敬老助老的温情在舌尖蔓延。

活动现场,来自万寿路街道的78岁王女士坐在观众席前排,她告诉记者:“自从家附近开了‘海淀食堂’,我再也不用为做饭发愁了。食堂的菜不仅软烂好嚼,还经常有‘控糖餐’,自己有糖尿病,每次去都能吃得安心。”同样到场的张先生则对紫竹院街道“海淀食堂”的配送服务赞不绝口:“我腿脚不方便,食堂能送餐上门,饭到手里还是热乎的。听说这次要出十条新措施,以后肯定更方便,我这心里别提多期待了!”

十条措施精准发力筑牢助餐服务品质根基

“如何让助餐服务既方便可及、经济实惠,又兼备安全可靠与可持续发展,是海淀区民政局坚持探索的方向。”活动现场,区民政局局长文思君介绍,自2024年9月“海淀食堂”品牌推出以来,全区已挂牌运营49家,累计服务593万人次,营业额达1.18亿元,成功探索出“政府引导+市场化运营”的可持续模式。此次发布的十条措施,更是从品质、服务、智慧化等多维度发力,推动“海淀食堂”向更高质量发展。

“十条措施一发布,我第一时间就记下了重点,心里特别振奋。”苏家坨镇民生保障办公室负责人介绍,镇里的“海淀食堂”运营快一年了,老人反馈都很好,但偶尔会遇到菜品更新慢、高峰时段排队久的问题。“新措施里提到要鼓励推出功能性套餐、部署客流量监测系统,正好能解决我们遇到的难题。接下来我们会尽快落实,让老人们吃得更舒心、更便捷。”

记者了解到,此次发布的十条措施聚焦老年人用餐核心需求,覆盖服务全链条:在品质提升上,修订《海淀区“海淀食堂”建设标准》,从服务规范、项目监管等十方面明确要求,同时鼓励推出“减脂餐”“控糖餐”等功能性套餐,满足老年人健康饮食需求;在适老服务上,推动硬件设施排查升级,加强员工培训,让食堂成为充满温度的社区港湾;在智慧运营上,部署客流量监测系统,深化与美团等平台合作,让“数据说话”提升运营效率;在惠民激励上,调整补贴标准,助力食堂可持续运营。

此外,措施还注重品牌塑造与规范管理,统筹线上线下资源构建宣传矩阵,制定《“海淀食堂”服务运营规范(试行)》,建立“星级评定”制度与动态评估机制;在食品安全与风险防控上,建立问题追溯台账,完善供应商准入退出机制,明确不符合标准点位的摘牌清退流程,全方位守护老年人“舌尖上的安全”。

多元模式遍地开花银龄餐桌洋溢幸福滋味

如今,“海淀食堂”已在海淀大地绽放出多样光彩,从城区的连锁餐厅改造,到乡村的“镇村共建”,从高校食堂的适老升级,到社区里的养老设施,不同模式的食堂共同织密了全龄友好的助餐网络。截至目前,全区除49家挂牌“海淀食堂”外,还有备案养老助餐点293家、承诺制助餐点87家、可提供助餐服务的内部食堂83家,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热乎饭、放心饭。

在乡村,“海淀食堂”也成为服务新地标。区农业农村局通过“镇村共建+企业加盟”模式,在苏家坨镇、上庄镇建成4家“海淀食堂”,累计服务超24万人次。“食堂的菜比家里做的花样多,每周还能换着口味吃,过节还有饺子、粽子,比儿女想得都周到。”上庄镇东马坊村的刘女士常和老邻居一起来食堂吃饭,她说这里不仅解决了吃饭难题,更成了大家的“社交小天地”。

区民政局表示,未来将继续发挥牵头作用,加强与商务、市场监管、城管委等部门及各街镇的协同联动,推动“海淀食堂”十条措施落地见效,不断优化助餐服务网络,深化“热气腾腾的海淀、有滋有味的食堂”服务理念,让“海淀食堂”不仅成为老年人的“幸福餐桌”,更成为彰显海淀城市温度与治理效能的民生品牌,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在舌尖的美味中,感受到晚年生活的安稳与惬意。

记者 景天

来源:海淀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