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冰掌”测温、180天超长发酵:洋河非遗技艺里藏着的绵柔革命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0 10:40 1

摘要:酒香弥漫的清晨,七万口窖池同时开启,沉睡180天的酒醅即将化作滴滴绵柔,这是一场跨越数百年的非遗技艺与时间的美味约定。

酒香弥漫的清晨,七万口窖池同时开启,沉睡180天的酒醅即将化作滴滴绵柔,这是一场跨越数百年的非遗技艺与时间的美味约定。

白露时节,洋河酒厂的七万口窖池同时开启,一场延续数百年的开窖仪式在酒都宿迁上演。酿酒工人们颂念祖训,掀起窖帘,唤醒那些从春分时节就进入漫长“夏眠”的酒醅。

这些经历了整整180天超长发酵的“头排酒”,正是洋河绵柔品质的源头。

千年技艺:非遗传承

洋河酒酿造技艺始于唐代,发展于明、清,尚可考证的历史已有四百多年,是中国传统蒸馏酒酿造技艺的活化石。

这一技艺经制曲、酿造、封藏、勾调四大工艺完成,以其手工慢酿、三低工艺和口感绵柔为主要特征。

在洋河,至今仍完整延用着古老的“老五甑生产工艺”,该工艺和酒体风格异地不可复制,成为洋河独特的品质壁垒。

数百年来,洋河酒酿造技艺在继承与发展中不断完善,成为中华民族优秀酒文化的一部分。

三低工艺:绵柔之源

三低工艺”是洋河绵柔酿造技艺的核心,包括低温入池、低温发酵、低温馏酒。

洋河对温度的控制极为严格,入窖温度控制在16℃,低于其他酒厂10℃甚至更多。温度差别细微,却是绵柔品质的关键。

老师傅们将这种低温工艺比喻为煨汤时的“小火慢炖营养好”。低温使发酵过程缓慢,发酵时间延长,最终累积更丰富的微量健康物质。

在降温过程中,老师傅们凭借手掌测量温度,他们的手因长期接触酒醅变得像雪一样白,被称为“寒冰掌”。

更令人惊叹的是,“寒冰掌”测出来的温度与温度计相比丝毫不差,这是洋河一辈辈酿酒人传承下来的独门绝技。

手工慢酿:时光沉淀

洋河酒的“手工慢酿”体现在“四慢”——手工慢、发酵慢、储存慢、出产慢。从选粮、制曲、酿造到藏酒,手工慢酿造,“慢功夫”成就“不着急的绵柔味”。

压窖工艺是洋河独特酿酒智慧的代表。遵循“夏不酿酒”的传统,洋河在6、7、8月都不蒸酒,所有的酒醅在7万口窖池里进入“夏眠”状态。

正常情况下,洋河酒都必须经历一个180天的超长发酵周期,其中压窖就长达90多天。这种超长发酵虽然影响了产量,却极大提升了酒的品质。

2017年初上市的“梦之蓝手工班”,就是由30个班组的老工匠全流程纯手工酿造而成,全部选用二十年以上陈年老酒。

活态窖池:微生物宝库

在梦之蓝中央酒区,存有2020口明清窖池,其中最古老的89口可追溯至明朝洪武年间,窖龄已达656年。

这些老窖是国内保存最完整、数量最多、使用时间最长、微生物种类最丰富的酿酒窖池群,被誉为“中国白酒窖池活文物”。

2019年,洋河、双沟的老窖池群及酿酒作坊被列为国家工业遗产。2024年9月,洋河股份凭借这一无与伦比的窖池群,成功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大规模的白酒窖池群”认证。

窖池中的陶坛和窖壁上附着厚厚的“菌落”物质,是空气中适宜酿酒的微生物群落经过常年的聚集而形成,赋予美酒无法复制的风味与灵魂。

绵柔口感:味觉革命

洋河酒口感绵柔,具有“甜、绵、软、净、香”五大特征,开创了“以味”定型的新格局,被赞誉为中国白酒的“绵柔鼻祖”。

2002年是洋河历史上的转折点。经过4325人次的“目标消费者口味测试”和2315人次的“消费者饮后舒适度”调研,洋河得出结论:人们品鉴白酒的好坏已由“香气”向“味道”转变。

于是,洋河在2003年率先提出“绵柔型白酒”新概念,主张打破传统白酒按香型分类的传统,从消费者饮酒体验出发,研发“以味为主导”的新品类白酒。

“绵”指的是白酒口感中的厚实感。绵柔型白酒入口绵甜,醇和饱满,饮酒后回味悠长,香气虽不浓郁却持久不息。

守正创新:走向世界

作为总台“品牌强国工程”合作企业,洋河携手《诗画中国》《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等文化IP节目,深化“思想+艺术+技术”的融合传播。

在坚守匠心、传承非遗的同时,洋河也以“智转数改”为抓手,让白酒酿造在传承中不断步步向新。

如今,每年约有4亿瓶洋河酒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中国人民餐桌上最受欢迎的白酒品牌之一。

经过多年的国际化战略布局,目前洋河产品已覆盖区域涉及六大洲、75个国家和地区,让世界品尝中国绵柔。

清晨的开窖现场,酿酒师傅熟练地将“沉睡”了180天的酒醅装车,运到酿酒间。均匀撒入蒸锅、扣盖密封,不一会儿,不锈钢管道中便有头排酒潺潺流出。

现场嘉宾小酌一口新出的头排酒,忍不住赞叹“入口绵柔,回味无穷”。

这滴滴绵柔,从唐代走来,历经明、清的锤炼,在今天依然通过师徒相授的非遗技艺,在一代代洋河酿酒人的掌心传承。

来源:长忆是江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