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拿糖尿病来说,《糖尿病护理》(DiabetesCare)期刊2023年一项来自中国、涵盖逾19万人、长达10年的随访研究发现:常喝某些类型的茶,每年与糖尿病相关的死亡风险,能降低将近一半。是不是有点出乎意料?
饭后走两步,血糖照样高,茶也喝了,但怎么就是降不下来?是不是喝茶这事也“门道”多了去了?
有人觉得,茶嘛,不就是绿的、红的、黑的,搭配点花香,图个清口气、去油腻。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在提醒:茶叶的选择,真没你想的那么简单。尤其是对中老年人来说,换对茶,可能比多走两圈还管用。
就拿糖尿病来说,《糖尿病护理》(DiabetesCare)期刊2023年一项来自中国、涵盖逾19万人、长达10年的随访研究发现:常喝某些类型的茶,每年与糖尿病相关的死亡风险,能降低将近一半。是不是有点出乎意料?
当然了,茶不是药,不能替代治疗,但作为日常生活中的“饮食搭子”,如果能选得对,确实能在关键时刻帮上忙。
那问题来了,哪些茶值得一试?怎么喝才不踩坑?
慢慢说。
不少中老年人习惯饭后一杯浓茶,觉得能“刮油”“解腻”。可一位在菜市场卖菜的大姐就说了句大实话:“就算天天绿茶泡浓了喝,血糖照样高。”她没说错,绿茶虽好,但对糖代谢影响最强的,其实不是它。
根据2023年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BMJ)的一项大型荟萃分析,黑茶、乌龙茶、普洱茶等发酵类茶叶,对血糖、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更明显。尤其是黑茶,表现最为突出。
黑茶其实在一些地方早就有“养脾胃”的说法。它发酵时间长,茶多酚转化出的茶褐素,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间接影响血糖水平。而且黑茶温和不刺激,适合体质偏寒、脾胃虚弱的中老年人。
但黑茶也不是越浓越好,太浓的茶反而可能刺激胃酸分泌,影响睡眠和营养吸收。建议每天1到2杯,饭后1小时喝最合适。
乌龙茶,这个南方人更熟的“半发酵茶”,其实在调脂控糖方面也有一席之地。
根据《营养学杂志》(JournalofNutrition)刊登的一项台湾研究,60岁以上人群中,每天坚持饮用乌龙茶的人,空腹血糖控制明显优于不饮茶者。乌龙茶中富含的儿茶素和黄酮类化合物,有助于提升胰岛素敏感性。
再说得直白些,乌龙茶就像是“血糖小助手”,能让身体更好地识别和利用血糖,而不是让它在血管里乱跑。
不过乌龙茶偏凉,肠胃偏弱、手脚冰凉的人别空腹喝。可以选择下午茶时间,搭配点坚果、杂粮饼干,既暖胃又稳糖。
说起普洱茶,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这茶贵”,但其实市面上也有不少亲民价位的靠谱货。
普洱茶分生、熟两种,生的刺激性强,熟的更温和,日常饮用首选熟普洱。这类茶在发酵过程中生成的茶褐素和微生物代谢产物,对降脂、调糖的帮助不小。
2022年《食品与功能》(Food&Function)期刊的一项中国研究中提到,长期饮用普洱熟茶的人,血糖波动幅度明显小于不饮茶群体,而且饭后血糖峰值下降速度更快。
尤其是那些平时爱吃面食、米饭多一点的朋友,饭后一杯熟普洱,不仅口感厚重、去油解腻,还能起到缓冲血糖上升的作用。
但也别喝太多,每天控制在300ml左右,别当水喝。再好的茶,喝多了也可能让胃不舒服。
不少人忽略了一种“隐藏高手”:苦荞茶。
在一些高寒地区,苦荞是家常主食,它磨出来的茶,带点微苦,却格外清香。尤其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饭后一阵困、眼皮打架”,很多时候是血糖波动惹的祸,而苦荞茶里的黄酮类物质,被认为对稳定餐后血糖有积极作用。
一项2021年发表于《中国食物与营养》期刊的研究发现,苦荞茶饮用两个月后,胰岛素抵抗指标显著改善,适合糖前期或者血糖轻微偏高者日常饮用。
不过苦荞偏寒,体质虚寒的长辈喝的时候可以加片姜,或者用热水泡淡点,避免“寒上加寒”。
也有人问:是不是茶喝多了也不好?任何健康的东西都要讲“度”。
过量饮茶,尤其是睡前、空腹、浓茶,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影响睡眠、刺激胃液、带走铁元素,甚至加重心脏负担。尤其是年纪大了,身体对刺激性饮品的耐受力下降,更得注意“温、淡、适量”。
千万别以为茶能“抵消”高油高糖的饮食。有人三杯黑茶下肚,转头一碗红烧肉,嘴上说“茶刮油”,身体却常年处于过负荷状态。
茶是辅助,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不能代替其他健康习惯。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合理饮食,才是“根本”。
其实喝茶这事,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
它不像药那样立竿见影,更多是润物细无声,一点点帮身体走向平衡。选对茶,喝对量,掌握节奏,能让日常生活多一层保护。
就像那天在小区花坛边,一位70岁的老爷子边晒太阳边说:“年轻时喝茶提神,现在喝茶稳糖、稳心情。”他笑得很轻松,仿佛一杯茶,能把生活的节奏慢下来。
说到底,喝茶不是任务,不是打卡,更不该是“为了健康而喝”。它应该成为一种舒服的生活方式,一种对身体的尊重和照顾。
哪怕只是饭后的一杯淡茶,只要坚持下去,也许就是在慢慢给身体加一道“防线”。
参考文献:
[1]王琼,刘芳,张晓.植物性膳食与老年人慢性病预防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4,44(10):2503-2507.
[2] 茶叶摄入与2型糖尿病风险的关系: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与更新的荟萃分析。
发表于《糖尿病护理》,2023年;第46卷第7期:第1234-1242页。
[3]发酵普洱茶对人类血糖和血脂代谢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发表于《食品与功能》,2022年;第13卷第5期:第2189-2197页。
来源:刘医师科普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