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商“抱团”出场!中国珠宝产业“链”上升级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0 10:25 1

摘要:灯光闪烁、珠光流转,10月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来自全国重点珠宝产区的展商“抱团”出场。因翡翠玉石、绿松石、水晶矿物等产业而蜚声中外的区域展团集中亮相,构成中国珠宝产业的“源头地图”,也折射出区域经济在全国消费新格局下的产业韧性与创新动能。

图为消费者正在挑选绿松石饰品。


灯光闪烁、珠光流转,10月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来自全国重点珠宝产区的展商“抱团”出场。因翡翠玉石、绿松石、水晶矿物等产业而蜚声中外的区域展团集中亮相,构成中国珠宝产业的“源头地图”,也折射出区域经济在全国消费新格局下的产业韧性与创新动能。

产业生态“链”上升级

从南红的浓烈到和田玉的温润,从绿松石的清雅到析木玉的细腻,玉石产业带呈现出“从源头到品牌”的系统升级。

记者从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了解到,单是翡翠玉石展区就汇集了揭阳展团、平洲展团、云南展团、广州华林国际展团、日丰展团、北京收藏家协会展团、瑞丽展团、众合国际、四会展团、阜新展团、辽宁四宝展团、银盘河·中国绿松石交易中心等来自全国核心珠宝玉石商贸地的优质商家。“它们全方位呈现了源头产区的优质玉石资源与精湛雕刻工艺。此外,新兴玉石品种‘松花玉’也有原产地矿区企业直接组织参展,在此次展览中首次亮相。”协会负责人表示。

“这不仅是产品展示,更是产业链的集中亮相。”协会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中国珠宝行业正从单一加工制造向集设计研发、文化创意、电商销售为一体的产业转型。集群化发展正成为珠宝产业构建新竞争力的路径。

从矿山到市场,如何“点石成金”

展区内,湖北竹山展团的绿松石产品展台前总是人流如织。展柜内碧绿的玉石在灯光下泛出柔光;直播间里,主播正向观众介绍竹山绿松石的文化渊源与雕刻技艺。

一块绿松石如何被挖掘、生产,最终走向消费者?

将目光投向它的产地——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产区正在以“矿山开采—公盘交易—文创设计—雕刻加工—电商营销—检验检测—产品溯源”的链条化模式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竹山作为‘中国绿松石之乡’,是全球公认的绿松石资源集聚度最高、品质最优、品种最全的富矿区。近年来,我县严抓资源管护,夯实产业发展根基;优化资源重组,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电商销售和文旅融合也已形成体系。”竹山县矿产资源管护发展中心负责人表示,绿松石产业已成为竹山县名副其实的富民强县支柱产业。截至2024年,该县绿松石市场主体5600余家,全产业链年综合产值近100亿元,带动7万余人稳定就业,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超90%。如今,“竹山绿松石”不仅是地理标志产品,更成为中国玉石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新名片。

“从矿区到市场,我们实现了全链条监管和产品溯源。”该中心负责人说,竹山县内已建立智慧矿山监管平台,确保原料供应安全可控;建成集信息发布、产品展示、产品溯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建成绿松石溯源体系,可实现产品交易全流程监管和溯源追踪。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当地的国际珠宝交易中心集会展、交易、公盘于一体,配备毛料交易区、精品展销区、直播电商区,已吸纳600余家商户入驻,最高日交易额可达500万元。

协同发展共塑区域竞争力

竹山县并非孤例,展区内亮相的其他区域展团也纷纷展示出了各自的产业集群优势。由浙江省珍珠行业协会、深圳珍珠行业协会、广西北海珍珠市场、北京红桥市场等四大珍珠产业集群联袂打造的珍珠展区,产品覆盖裸珠、串链、镶嵌首饰、艺术设计、时尚配饰与文化衍生品;由江苏东海水晶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东海水晶总商会联合组建打造的水晶矿物展区中,既有水晶系列首饰、天然水晶珠串,亦有藏家钟爱的水晶雕件以及珍稀的原石与矿物标本……这些为消费者带来高性价比与丰富选择的产品,离不开产业深层次变化。

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珠宝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据不完全统计,深圳水贝、云南瑞丽、广东四会、广东平洲、河南镇平等五大珠宝特色产业集群的电商销售总额已突破1000亿元。该报告引用的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珠宝电商零售额约为2982.6亿元,同比增长16.4%。从矿山开采、原料交易到加工销售、文创开发,再到教育培训、品牌建设,一个个区域产业链条正加速成形,构成了中国珠宝版图的“多元生态”。

当下,“形成集群效应,打响区域品牌”已成为众多以珠宝产业见长地区的发展共识。正如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基金董事沙拿利所指出的,珠宝产业必须打破传统路径依赖,重塑品牌与用户逻辑,打造跨品类、跨渠道的协同生态,共同构建一个规范、健康、富有活力的产业新未来。

文|记者 唐 瑞

来源:消费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