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认为,天降粮食是祥瑞,鬼夜哭是因为人类主宰了世界。也有人认为这是天大的凶兆:鬼夜哭是因为人心将变得诡诈,老天怜悯众生,于是降下粮食让人预备饥荒和战乱。(《淮南子·本经训》)
文明的堕落,从语言开始。
——刀尔登
语言和文字的诞生,是人类步入文明的超级事件。然而,关于语言文字的意义,及其对人类命运的影响,东西方都有着令人疑惑不解的历史传说。
据中国古人传说,文字始祖仓颉“天生睿德,四目重瞳”,能够仰观天象、俯察万物。他成功创制文字后,“天雨粟,鬼夜哭”,黄帝也对他荣宠有加。
有人认为,天降粮食是祥瑞,鬼夜哭是因为人类主宰了世界。也有人认为这是天大的凶兆:鬼夜哭是因为人心将变得诡诈,老天怜悯众生,于是降下粮食让人预备饥荒和战乱。(《淮南子·本经训》)
据西方人传说,人类语言在很久以前是统一的,人们的交流没有任何障碍。后来,人类企图建造通天的高塔,以此宣扬自己。这种自比上帝的狂妄惹怒了上帝,于是上帝变乱了人的语言,使他们流散、分裂。
有人认为,上帝的专制和蛮横阻碍了人类的进步。也有观点认为,上帝拯救了人类——语言助长了人类的狂傲,倘若任其发展,人类将会毁灭自己。(《创世纪》11章)
语言,是人类最伟大的天赋能力之一。文字,更被视为一个族群“进入文明”的首要标志。语言和文字,通常被合称为“语言”。
尽管对语言的前途充满争议,但几乎所有伟大思想家都坚信:语言具有强大的威力,并且关系着人类的生死存亡。
语言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史
语言即力量。人类是社会生物,语言是交流、记忆的基本工具。语言极大地提升了生产能力、协作效率,使物质越来越丰富,使知识和经验能够积累、碰撞,促成了文明的扩增和传承。
语言即思想——语言是人类真正区别于动物、“人之所以为人”的高贵属性。只有人类能用语言描述内心、构建观念、预估未来。
一部语言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史。
在历史上,一种语言最发达的时期,就是一个文明最繁盛、最辉煌的时期。例如中国的先秦百家、唐诗宋词,阿拉伯的“百年翻译”,以及拉丁语国家自文艺复兴以来的空前繁荣……
相反,文明衰亡的症状和病因,通常是“语言腐败”导致的观念落后、道德堕落。历史,从表象看,是财富的创造与毁灭、权力的扩张与限制史,但从内在机理看,一部文明史,就是“语言的腐败与反腐败史”。
1.语言即真相——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的词汇和概念,导致语言丧失最基本的交流功能。人们的生产、协作越来越艰难,冲突的几率却越来越大。渴望在人间建立天堂的人们,常常以善的名义作恶、以鲜花铺满通往地狱的道路。
2.语言即权力——帝王、君主为了维系道统,删字减句、搞乱语法,导致语言丧失记忆功能,知识的扩散和传承陷入绝境。秦始皇焚书坑儒,导致文脉断绝、文盲遍地。当语言“紧缩”,思维被禁锢,和平年代,民众就会退化成愚民、顺民,动荡年代,便升级成暴民。
3.语言即审美——空洞、粗鄙的语言一旦泛滥,导致语言丧失了思辨、审美的功能,人们活得越来越浅薄、粗俗。例如,“政治正确”泛滥的时代,语言非但没有“紧缩”,反而更加“通胀”,结果“美盲”取代“文盲”。
当语言腐败借由无孔不入的现代科技浸入社会与生活的每个角落,就连最睿智的人也很难意识到:它给人类大脑装配的虚假知识、剧毒观念,妨害了正常的逻辑和决策,摧毁真伪、善恶等基本伦理。
触目惊心的语言腐败,是全世界的普遍现象。比如,在西方世界,“自由、平等、社会”等公共词汇,被严重污染了至少一百多年。
比如自由,几乎是所有现代思潮都认同的基本价值。但是,“真正的自由主义”为了和那些披着“自由主义”外衣的“政治正确”划清界限,不得不以“保守主义”、“古典自由主义”示人。
▌汉语史上最暗淡的一页
语言腐败同样充斥于社会中各个领域。这些最常用的基础词汇,关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却经常被误用、滥用,而人们竟然浑然不觉,甚至推波助澜。各种有毒语言在网络上疯狂传播,而专业的中文写作,却又像得了偏瘫。如今,真可以说是汉语史上最暗淡的一页。
作家们所知的词汇,似仅可描画人心的肤表,不足表精微,达幽曲。所用的句法,亦恹恹如冬蛇,殊无灵动态。
名词只模糊地暗示,不精确地描述。动词患了偏瘫,无力使转句子。形容词、副词、与小品词等,则如嫫母的艳妆,虽欲掩、然适增本色的丑劣。
仔细看一看当今的文学著作,看一看当下的时文热点,能入眼的有几个?那么多文学作品,有几个是能够经得起推敲和深思?
那些走时髦路线的,喜欢贫嘴,走古典路线的,又总是掉书袋;或用大排比句的气势压人,或酥胸半露姿色撩人,能把文字写得耐看,让人细嚼慢咽的作家,就如白乌鸦一样稀少——有之,刀尔登就是一个。
刀尔登是个读书种子,他的文字透着一股书卷气,遣词用句有文气,却不过分,写人,写事,切入点与众不同,见好就收,给自己留着余味,读者留着余地,读完了,非想想不可,读他的文字,令人想起一个字:“品”。
他的文字,不是屠门大嚼的货色,而是功夫茶,坐下来慢慢小口细品,期间,如果频繁地接手机,处理公务,那还是别读为妙。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当我们交谈的时候,我时常感到需要把词语从我们的交谈中抽离出去,送去清洗,清洗干净之后,再送回我们的交谈中。”我们总听说,当下最需要的是常识,然而,当各个领域最普遍常识的语言被腐败的时候,“清洗”词汇比空谈常识更重要。
当今时代,语言的堕落和通胀,让人的情绪一边亢奋,一边麻木;人的认知,数量上越来越渊博,质量上却越来越浅薄。
据说,未来会出现三类人:掌握“碎片化信息”算法的极少数、被碎片化信息驯服的沉默的大多数,还有,用思想抵御浅薄与粗鄙的另类。
所以,未来最稀缺的,不是物质财富,也不是知识和信息,而是能抵御语言堕落以及民粹潮流的厚重思想——承载他们的,是那些经过时间砥砺拣选,依然能为理解今天我们遭遇的问题和困惑,提供可靠范式的“经典”。
来源:近现代史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