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Hello! This notebook is waterproof and has 120 pages, perfect for taking notes!” 重庆渝中区某小学门口的文具小摊前,12岁的六年级女生李雨桐正用流利的英语,给几位外籍家长介绍产品
“Hello! This notebook is waterproof and has 120 pages, perfect for taking notes!” 重庆渝中区某小学门口的文具小摊前,12岁的六年级女生李雨桐正用流利的英语,给几位外籍家长介绍产品。这个身高刚过一米五的小姑娘,凭借一口标准的英语口语,让妈妈张敏的普通文具摊在三个月内净赚10万元,不仅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更让“校门口英语带货”的视频在社交平台收获百万点赞,引发网友对“学以致用”的热烈讨论。
故事的起点,是张敏的一次无奈之举。今年7月,张敏所在的外贸公司因业务调整裁员,她不幸失业。作为单亲妈妈,她独自抚养女儿李雨桐,房租、生活费和女儿的教育开支压得她喘不过气。“那段时间整夜失眠,想着怎么赚钱养家”,张敏回忆道。偶然发现学校门口的文具摊生意火爆,她便凑了5000元启动资金,进了笔记本、笔袋、荧光笔等常见文具,在女儿学校附近摆起了小摊。
起初,生意并不顺利。周边同类摊位有七八家,产品同质化严重,张敏的小摊毫无竞争力,每天营业额不足百元。“看着妈妈每天早出晚归,晒得黝黑还赚不到钱,我心里特别着急”,李雨桐说。一次偶然的机会,几位在附近国际学校任教的外籍家长带着孩子路过,想买几款适合小学生的笔记本,却因语言不通与张敏沟通受阻。正在一旁写作业的李雨桐见状,主动用英语上前帮忙翻译,详细介绍了产品的材质、用途和价格。
没想到,这一举动竟促成了第一笔“大单”——外籍家长一次性买了20本定制笔记本和10套彩色笔,花费近500元。更意外的是,几天后,这位外籍家长又带了几位同事前来光顾,专门点名要“会说英语的小姑娘推荐文具”。这次经历让张敏和李雨桐眼前一亮:“既然周边有不少外籍家庭,或许可以用英语特色吸引客户!”
从此,每天放学后,李雨桐都会准时来到妈妈的小摊前“兼职”。她将课本上学到的英语知识灵活运用到销售中,给每款文具都准备了简洁易懂的英文介绍:“This pen has 0.5mm nib, writes smoothly and doesn't leak ink”(这支笔是0.5毫米笔尖,书写流畅不漏水);“The pencil case has multiple compartments, can hold pens, erasers and sticky notes”(这个笔袋有多个隔层,能装钢笔、橡皮和便利贴)。遇到对产品感兴趣的外籍客户,她还会耐心演示用法,用稚嫩却流利的英语解答各种疑问。
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李雨桐还主动“升级”了自己的英语技能。她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学习文具相关的专业英语词汇,比如“waterproof cover”(防水封面)、“eco-friendly paper”(环保纸张)、“refillable marker”(可替换笔芯马克笔)等。她还和妈妈一起,根据外籍客户的需求,定制了带有英文励志标语的笔记本,比如“Dream big, work hard”(心怀梦想,努力拼搏),深受家长和孩子的喜爱。
李雨桐的英语带货很快让小摊脱颖而出。不仅外籍客户纷纷慕名而来,不少本地家长也带着孩子前来“打卡”,一方面购买文具,另一方面想让孩子向李雨桐学习英语,感受“学以致用”的氛围。有家长笑着说:“带孩子来买文具,既能买到实用的东西,又能让孩子现场听英语、学英语,比上补习班还有意思!”
随着口碑传播,小摊的生意越来越火爆。张敏适时调整了产品结构,增加了不少适合国际学校学生的特色文具:可水洗的水彩笔、带有刻度的绘图本、能定制英文名的钢笔等。李雨桐则负责“高端客户”接待和产品英文介绍,张敏则专注于备货、收银和售后,母女俩配合默契。为了方便客户下单,她们还建立了客户微信群,李雨桐会在群里用双语发布新品信息和优惠活动,不少客户即便不来现场,也会通过微信下单,由张敏送货上门。
三个月下来,张敏算了一笔账:小摊的月营业额从最初的几千元飙升至近5万元,扣除成本后净赚10万元。“真没想到,女儿的英语竟然成了‘摇钱树’!”张敏既惊喜又感动。而李雨桐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颇丰:不仅锻炼了英语口语和沟通能力,还深刻体会到了父母赚钱的不易。“以前花钱大手大脚,现在知道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买东西都会先考虑是否必要”,李雨桐说。她还把自己赚的“零花钱”存了起来,计划用来给妈妈买生日礼物。
母女俩的故事被路人拍成视频传到网上后,迅速引发热议,相关话题#12岁女孩英语帮妈妈卖文具赚10万#浏览量超3亿。网友们纷纷点赞留言:“这才是教育的意义!把课本知识用到实际生活中,比考100分还管用”“小姑娘又懂事又优秀,妈妈太幸福了”“果然最好的学习动力,就是让孩子看到知识的价值”。还有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感慨“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
教育专家对此也表示认可。重庆某重点小学英语教师王芳认为,李雨桐的案例生动诠释了“在实践中学习”的重要性:“传统英语教学往往注重应试,学生虽然能考高分,但实际运用能力薄弱。而李雨桐在卖文具的过程中,主动运用英语解决沟通问题,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提升了语言表达和应变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值得借鉴。”她建议家长多为孩子创造学以致用的场景,让孩子在实践中感受到知识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的内在动力。
不过,也有部分网友担心,摆摊会影响李雨桐的学习。对此,张敏表示,她始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只允许女儿在放学后和周末的空余时间帮忙,每天不会超过2小时。“女儿的成绩不仅没有下降,反而进步了”,张敏骄傲地说。李雨桐的班主任也证实,这学期李雨桐的英语成绩稳居班级第一,各科综合排名也前进了10名,还因为乐于助人、表达能力强,被选为班级学习委员。
李雨桐的经历也给其他家长带来了启发。不少家长开始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家庭事务,鼓励孩子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的让孩子用数学知识帮忙算账,有的让孩子用语文知识写家庭购物清单,有的让孩子用英语给外国亲戚写信。“以前总觉得孩子只要学好课本知识就行,现在发现,让孩子在生活中运用知识,不仅能提升能力,还能培养责任感和同理心”,一位家长留言说。
如今,张敏的文具摊已经成了校门口的“网红打卡点”。她计划扩大经营规模,租一个小店面,增加更多特色文具和定制服务,让女儿的英语优势得到更好的发挥。而李雨桐则有了新的目标:“我要继续学好英语,将来不仅能帮妈妈的生意,还想成为一名英语翻译,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这对母女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最朴实的方式诠释了知识的力量、亲情的温暖和奋斗的意义。12岁的李雨桐用英语为妈妈的小摊撑起一片天,不仅赚来了家庭的生活费,更赚来了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而张敏在困境中不卑不亢,用勤劳和智慧为女儿树立了榜样,母女俩相互扶持、共同成长的模样,让人倍感温暖。
在这个内卷加剧的时代,很多家长都陷入了“唯分数论”的焦虑中,却忽略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热爱生活的态度。李雨桐的案例告诉我们:最好的教育,从来不是让孩子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而是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知识、在挫折中学会担当、在关爱中学会感恩。当知识能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孩子能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并主动分担,这样的成长远比满分试卷更有意义。
愿每个孩子都能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在实践中收获成长;愿每个家长都能放下焦虑,为孩子创造学以致用的空间,让知识成为孩子人生路上最坚实的底气。正如李雨桐所说:“学习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强大,能保护想保护的人。”这句话,或许就是对教育最好的注解。
来源:宁静姿态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