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急性起病,高热、头痛、乏力、眼结膜炎和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明显,而呼吸道其他症状轻微。
随着秋冬季来临,
呼吸道传染病进入流行季节,
做好预防至关重要,
让我们一起了解
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知识。
一
常见类型
1
流行性感冒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急性起病,高热、头痛、乏力、眼结膜炎和全身肌肉酸痛等中毒症状明显,而呼吸道其他症状轻微。
2
肺炎球菌感染
肺炎球菌又称肺炎链球菌,是对人类具有致病性的化脓性革兰阳性球菌,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其次为支气管炎。肺炎后可继发胸膜炎、脓胸,也可引起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脑膜炎或败血症等。
3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症状主要为发热、咽干、咽痛、咳嗽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酸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鼻塞、流涕、腹泻、结膜炎等,老年人和免疫低下者感染后转为重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4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早期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鼻塞、流涕、咳嗽和声音嘶哑等,多数症状会在1-2周自行消失。少数病例可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如毛细支气管炎或肺炎,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
二
传播途径
1
空气飞沫传播
空气飞沫传播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之一。当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将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喷出,易感者吸入这些飞沫后可能被感染。
2
气溶胶传播
患者排出带有病毒的飞沫,在空气中形成飞沫核,以气溶胶的形式漂浮,通过空气扩散后,被易感人群吸入可导致感染。
3
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被污染的物品等也可导致感染。
三
预防措施
1
注意“呼吸道礼仪”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肘、纸巾等遮住口鼻,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要用纸巾包好弃置于垃圾箱内。咳嗽或打喷嚏后可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也可用免洗洗手液或消毒湿巾随时清洁手部,保持手部卫生。
2
提倡“口罩文明”
呼吸道疾病流行季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进入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场所、患病外出、就诊或接触呼吸道患者时需佩戴口罩。
3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包括勤通风,保持生活、工作、学习环境的空气流通;做好环境消毒;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鼻、眼等部位;不与他人共用水杯、毛巾等个人物品。
4
每日进行健康监测
一般轻症患者可居家休息,对症治疗,老年人、儿童、孕妇和有基础性疾病的高危人群,发现身体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提倡带病上班上课,避免疾病的传播。
5
接种疫苗
在呼吸道疾病流行季,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呼吸道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如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新冠疫苗等,呼吸道合胞病毒预防性药物不属于疫苗范畴。
重视预防、做好防护,
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流行和传播。
让我们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共同构筑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
来源:西海岸传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