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锁人生(35)–––钱从哪里来?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0 06:48 1

摘要:也不知村长跟种粮农民沟通得怎样了,两方面要齐头并进才行,不能这边领导同意了,那边又要花时间做农民的工作,耽误了时间,黄花菜都凉了,这怎么能行?想到这里,他不顾天热,骑上车就去找村长。

李华把有关“旱改水工程”的可行性报告递交书记后,看到他的态度,觉得这事大有希望,

但是几天过去了,并没有动静,他慢慢开始着急:再拖一阵子就错过播种插秧了,就是同意了,还要一系列的准备工作,时间拖不起。

也不知村长跟种粮农民沟通得怎样了,两方面要齐头并进才行,不能这边领导同意了,那边又要花时间做农民的工作,耽误了时间,黄花菜都凉了,这怎么能行?想到这里,他不顾天热,骑上车就去找村长。

“关于种水稻的事,你跟大家沟通得怎样?”村长正在家里忙活,见李华来问种水稻的事,就说:“我问过几个人,大家都没有多大兴趣,都还是种旱季作物习惯了,熟门熟路,不愿意改变,不想尝试。”

“乡里领导怎么说?你问了没有?”村长接着问道。

“嗯——,跟领导说过了,领导很支持,书记说了,现在农民种什么,只能引导,不能强制,只要农民愿意种,就支持,就看咱们怎么做农民的工作了。”

他想,这两方面是相互促进的,农民愿意种,可以促进领导下决心,领导表态支持,也可以给农民解除后顾之忧,两者相辅相成。

他想,不如先说服翠子和他丈夫小尚,让他们同意试种水稻,自家亲戚,工作好做一些,然后,让他帮着说服和他家承包地连边的几家村民。

小尚听说要改种水稻,首先就不同意,他说习惯了种传统旱季作物,改水稻,怕水土不服。在李华的说服下,他最终点头同意用那块距离水源近的一块地,大约一亩多,试种水稻。

说服小尚和翠子,他又找到村长,“已经有人同意了,这样,李村长,你今天请一些有威望有影响力的种粮能手,我来请大家吃个饭,听听大家的意见,给他们讲一讲改种水稻的好处,只要他们明白了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他们会积极响应的。”

“这话说的,咋能让你出钱请客呢,你给大家办好事,出力还出钱?没有这样的理。”村长笑道。

中午,村长请来了五六个人包括小尚,就在村长家摆酒吃饭,李华介绍了改种水稻的诸多好处,回答他们的各种疑问,从种子技术水利各方面打消他们的顾虑,小尚当众表示,同意种水稻,看到有人带头,几个人也依次表态说,只要有好处,为什么不干呢?

为了和大家打成一片,李华喝了很多酒,大醉一场。

小尚现身说法,愿意种水稻。农民的思想有了松动,下一步就是争取上面的支持了,虽然离河水很近,必要的水利设施还是要有的,比如修水渠,买抽水机等,农民可以出工出力,但这个成本肯定不能让他们分摊,不然的话大家的抵触情绪就会使得工作更不好开展,最好上面财政能出这笔钱,看来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啊。

晚上回到乡里,睡在床上,他在一片打牌声中想,自己还是不能坐等领导召唤,必须主动出击才行,第二天,他又去找书记。

“书记,关于我们李楼村试种水稻的事,我和李村长跟一些农民做了很多工作,大家的顾虑都打消了,愿意尝试,他们说,就是不知道上面领导特是不是支持,如果支持,大家就愿意放手干,眼看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还有好多准备工作,比如引水渠,抽水机,这些问题都要解决,恐怕宜早不宜迟。”

“哦,农民都愿意干吗?”书记问道。“愿意,就等领导拍板了。”李华肯定说。

书记从抽屉里拿出李华前几天写的那个报告:“这材料我看过了,还是很有说服力的,既然农民的思想工作做通了,那就好办。最近召开一个会议,大家讨论一下,形成一个文件,还要跟上级通个气才好。”

第二天开会,李华把旱改水的议题提出来,大家议论一番后,书记总结发言,同意这个“旱改水工程”的可行性。

此举得到了乡里的支持。农民的工作也做通了,接下来就是资金的问题了。李华和村长以及几个农民一起,到实验田的现场考察反复设计水渠的走向,核算成本,然后把数据提交上去。

到了真要拿钱的时候了,问题就来了,没有这笔财政预算,钱从那里出?镇里财政本来就紧张,这点钱说起来不算多,但就是没有这笔资金的出处,叫农民集资?显然不可能,镇里表示也无能为力。

眼看这事就要半途而废,李华想:“活活的人还能叫尿憋死吗?这点小事都办不成,还谈干什么大事?路是人走出来的,实在不行,我借钱也要办成这件事!”

想是这样想,真去借,还真不知到哪儿去借。他脑子不停地转动着。

“有了,我要去找一个人,这种时候不找,何时去找?好钢用到刀刃上,他想。”

李华骑了几十里路的车子回到家,天已经黑了,张虹问他怎么这时回来了,他就把想在村子里靠近水源的农田改种水稻的想法说了:

“现在是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就差钱的事了。我回来是想老和尚化缘,想办法弄点吃的,不靠镇里财政,不要农民集资增加负担,要是这样半途而废了,只有被人笑话落个笑柄,说什么我都要把这事弄成了,不吃馒头争口气。”

“那你能怎么办?”张虹也不相信地问,“这么多的钱,又不是土坷垃,到哪里能捧一捧出来。”

他说,关键时刻,要去找那个当政府办公室主任的舅舅,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第二天,李华高兴地对张虹说,舅舅说了,水利部门有一个什么专项资金,可以申请。他写了申请报告,在乡里盖了章,递交上去。为了尽快批下来,他追了几次。舅舅又专门给写了条子。不久,款项批到镇上财政所。

把钱拿到以后,李华叮嘱村长说:“把钱交到村会计入账,每笔开支都要清楚,就可以着手修水渠,建排灌站搞一些基础设施了。”

有了钱,各项工作就顺利开展起来,李华又协调种子化肥,请来技术人员,现场指导,邀请几个有威望的种田能手,到水稻种植区参观学习取经,并保证给农民们提供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引进优良品种。

他亲自带头,挖渠引水,帮整修田地,浇水灌溉,在田间地头巡视,见谁家劳力少进度慢,就脱掉鞋子挽起裤脚帮助他们平整水田,往往弄得一身泥水回到住处。有时食堂都没有饭菜了。

正式插秧这天,李华邀请乡里书记和乡长亲临现场,参观指导,还请来电视台拍摄报道这一新闻:下派干部因地制宜,调整种植结构,为乡亲们谋福利。

来源:林中清泉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