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孩子大学毕业后在家躺平3年、不找工作;对妈妈大吼大叫;殴打妈妈;仇恨父母,欲跟父母断绝关系。
孩子妈妈、孩子本人
孩子年龄/性别
26岁,女孩
指导老师
梅秀忍老师及其团队
孩子情况
孩子大学毕业后在家躺平3年、不找工作;对妈妈大吼大叫;殴打妈妈;仇恨父母,欲跟父母断绝关系。
理智上,很多父母会说“那肯定不,孩子的人生由他自己做主”。
可事实上,绝大部分父母都在无意识中,按下了这个键,试图“定制”孩子的“完美人生”,并且还合理化地披上了以“爱”为名的外衣:
“我都是为你好。”
我都是为你好
“我都是为你好”这句话,舒悦(化名)从小听到大。
但事实情况是,父母的爱并没有让舒悦对父母感激涕零。相反,舒悦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家躺平,没有动力,不想活动,不想工作,甚至对妈妈阿芳大打出手。
26年来,阿芳一心扑在女儿身上,用“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来形容阿芳对舒悦的爱一点都不为过。
只是阿芳想不明白,自己明明什么错都没有,自己的满腔热血为什么付诸东流了呢?
阿芳找到心理咨询师梅秀忍后,梅秀忍老师带阿芳回顾这些年来养育孩子经历的点点滴滴,这才找到舒悦恨意的来源。
以下为阿芳第一人称叙述
我对舒悦要求很严格,从小到大,我就给她定的目标只有一个:考上华东政法大学的法学专业。
从小学起,她的时间表被我安排得满满当当。
虽然我们家只是个普通的小康家庭,但是我尽其所能让舒悦接受最好的教育。
她小时候,奥数班很流行,我就花高价钱给她报了奥数班锻炼她的理科思维。
后来,我又听说她有同学学编程。
当时我连编程是什么都不知道,只知道是敲电脑,但我听说也很锻炼大脑,当时也二话不说给她报名了。
舒悦很努力,悟性也很好,奥数、编程样样学得不错,不光在补习班,她在学校的成绩也很好,每次都能考年级第一。
努力、开朗、学习好、人缘好......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教育成果”,我很欣慰。
舒悦在同学家长眼里完美无瑕,他们经常向我讨教,如何才能把孩子培养得这么优秀,我说,要狠。
从小到大,舒悦房间不允许关门,有什么动静我必须第一时间知道;
朋友得把关,不能和学习不好的、学习中等的一起玩;不能有属于自己的手机,不准碰家长的手机;
如果用小灵通打过电话的话,必须要一一解释通话记录;
去哪都要提前报备;
如果回家晚的话就必须第一时间惩罚她,惩罚方式就是用衣架抽她背......
她也曾经反抗过,但打了两次就听话了,再也没有说过不愿意。
她小升初的时候,还不是划片上学,所有区的学生都有资格考实验初中。
为了能让她考上,我像个老鹰似的盘旋在舒悦头顶,监视着她的一举一动。
我工作忙,只要我一不在家,我就一定把她反锁在家里,必须时时刻刻都要学习。
她天真地以为,我不在家,她就在家读小说、看电视、玩电脑,为所欲为,但她只要一做跟学习无关的事我都会发现。
她曾一度怀疑我在家里安装了微型摄像头,其实我上班临走前会将各种家用电器的插头按规律摆放,下班回来后再看看哪些插头被动过,以此来判断她开了哪些电器。
书柜上的门被我绑上了头发,只要她一拉门,头发就会断掉;
电脑桌的抽屉底部也塞了小纸条,她只要拉抽屉用键盘纸条就会飘落到地上。
只要她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就免不了挨我一顿打。
我从来没给她过一分零花钱,同事不理解,说我做得太过分。我说,她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除学习之外的所有东西都不要管,零食、衣服、学习用品全是我给她挑,把心思用在学习上比什么都强。
上了高中后,她想考艺术类大学,哭着求着让我同意她学美术,我大骂:“你这么好的成绩怎么能去学美术呢?你要是敢报美术,我就去学校帮你把学退了,这学别上了!”
后来她再也没提起过学美术的事。
高二一次考试,她最擅长的数学考砸了,150分的题竟然才考了90分,刚刚及格,我一口咬定是她开小差画画影响了成绩。
于是我翻箱倒柜找出她藏在书架里的画稿,毫不留情地一张张撕掉。
她爸爸则找出舒悦小时候的数学课本,对她说:“从今天开始,从小学数学开始学,把基础打好,我就不信你数学考不到130!”
当时舒悦哭得很凶,跪在地上向我们保证以后数学一定能考到130分以上。
对孩子狠一点总是没错,高考时,舒悦考了630分,比她二模整整高了50分!
虽然这个成绩算是她超常发挥,但是孩子他爸还是不满意,无论如何都要让孩子复读,在我的阻拦下,孩子爸爸只好作罢。
舒悦填志愿时,把第一志愿全都填成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她爸爸恶狠狠地说:“如果不填法学专业,这辈子别认我这个爸爸了!”
确定志愿的最后一天,我和她爸爸夺过电脑,登上填报系统给她改成了法学专业。
舒悦顺利被某985大学法学专业录取,我和她爸爸都高兴极了。
大学期间,舒悦找了个男朋友,是学美术的。又是美术,兜兜转转还是摆脱不了美术!
她告诉我这件事后,我气炸了,哭着闹着逼迫她跟男孩分手,她不听,我就跟她说:“这个月底你如果不分手,我就死给你看,到时候你看看我是不是说着玩。”
一个星期后,她分了手,我很欣慰,对她说:“现在还不是找男朋友的时候,先把学业搞好再说其他的事。”
孩子自残
舒悦大学毕业后,我以为她会安安稳稳在律所找个工作,可谁料到,毕业后她连商量都没和我们商量,直接去了广东偷偷做起了直播带货。
我快被她气死了,一年后,我亲自去广东把她给“抓”了回来,命令她在家考律师资格证。
她说家里太乱了学不下去,非得自己一个人住到另一套房子,另一套房子靠着图书馆,我和她爸觉得舒悦的提议不错,就没阻拦。
可舒悦自从住进去之后,第一时间就把门锁给换了,我去给她做饭、整理家务也不给我开门,我在门外大声敲门也不回应我,无奈之下,我只好报了警,在警察的劝说下,舒悦才开了门。
开门之后,我竟然看见她躺在沙发上,胳膊上的伤口密密麻麻的,甚至有的还躺着血。
从那以后,我就留在了她那儿,怕她再做出什么傻事来。
舒悦虽然没再换过锁,但是我在她眼里像团空气,她一句话都不给我说,不论我说什么她也一句不应。
不出门、不学习、不考资格证,在家躺平了2年后,她突然跟我说:“我们断绝关系吧。”她语气平静地没有一点波澜。
两年了,没想到开口第一句话竟然是要跟我断绝母女关系。
正在打扫房间的我停了下来,扭头哭着问她为什么,她又是沉默。
寻因问果觅根源
我想不明白,明明都把一颗心给她掏出来了,可为什么她还是这么无情呢?
我把这一切告诉梅秀忍老师后,她从心理学方面向我分析了舒悦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
1、远离我是为了反抗我
舒悦从小到大就活在我的“监视”中,我长期以来,对她的情感过于忽略,她曾经也反抗过,只不过都被我给打压回去了。
她没法向我和她爸发泄愤怒,只好通过逃避我们的方式,来摆脱自己的这种无能感,并试着反转控制。
2、自残是为了获得掌控感
梅秀忍老师还介入到舒悦,当梅秀忍老师告诉我她和舒悦的对话内容后,我才恍然,原来,我一直错的很离谱。
舒悦告诉老师,她也控诉过我们的过度控制,却只得到:
“我这是为你好!你什么都不懂!”、“翅膀硬了是吧?养了你这么久就是这样报答我的?”
“看着自己的血从身体里汩汩地冒出来,我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身体是属于自己的。”舒悦这样跟梅秀忍老师说,听到梅秀忍老师的转述,我的心都碎了!
所以,每当她痛苦时,不被理解时,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她都会通过自伤来惩罚自己,同时获得“能够掌控自己”的感觉。
梅秀忍老师告诉我,我们试图为孩子铺好每一步路,看似是为了孩子好,但有自我意识的舒悦想要反抗但常怀内疚,被无力感包围。
所以,矛盾的她只能不断地向内攻击,甚至走上自残、自伤的极端。
3、太爱孩子让孩子变成了“空心人”
我总是要求舒悦无条件服从我,希望她按照我为她设计的发展蓝图成长,但一直以来,我很少考虑她的需求和意愿。
我没想到,我自以为的爱意对舒悦来说竟然是苦难,她难过了这么久我丝毫都没察觉到。
梅秀忍老师安慰我说:
“其实你们并不是不爱舒悦,而恰恰是因为太爱舒悦,所以才会总想着用自己的人生经验为孩子指导方向。
然而,孩子并不是白纸,任父母涂写,也不是父母的缩小版,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成长逻辑。”
是啊,被我长期控制打压的舒悦,最终变成了“空心人”,她对一切都变得无所谓,因为她知道,她现在的人生不是自己选择的人生,她当然也不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我想改变自己,拯救孩子
我对自己的教育方式丧失了自信,曾经引以为傲的教育竟如此一败涂地。
梅秀忍老师宽慰我:“您看,舒悦不是在您的教育下顺利考上985了吗?其实有些问题并非在父母的教育方法本身,而更多在于父母管教时过度严厉,带有大量非理性和情绪元素,比如愤怒、威胁。
正是这些负面情绪,损害了孩子的自尊,击垮了她的自信,给她留下心灵上的创伤。”
梅秀忍老师教我从三个方面开始改善。
01 控制自己情绪
作为父母,我们要时刻觉察自己的情绪,对自己的情感、情绪以及生活负起责任。
避免将负面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在教育过程中保持冷静和理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
02 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
命令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图成长,可能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父母当成工具人。
我们要把孩子当成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主体来对待。尊重他们的独立性,理解他们的思考和感受,孩子不是实现我们期望的工具,而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个体
03 放弃完美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放下不切实际的期望,真实地面对孩子,用心投入,理解和接纳孩子,不追求完美,坦然接受孩子的现状。
现在,舒悦对我和丈夫正在慢慢卸下防备,门也不关了,也不伤害自己了,有时候还跟我们一起看看电视。
而且,我一有机会就会夸奖她,她也在我的夸奖中变得越来越好,主动洗床单、被罩,整理家务。
我和丈夫又重新养了舒悦一次,这一次我们会竭尽全力,让此刻的幸福继续下去。
来源:纽扣家庭教育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