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珠海贝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海生物”)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新药BH009(商品名:BEIZRAY®)正式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上市批准,主要用于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鳞癌、前列腺癌以及胃癌的治疗。BH009是广东省首个直接向美
近期,珠海贝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海生物”)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新药BH009(商品名:BEIZRAY®)正式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上市批准,主要用于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部鳞癌、前列腺癌以及胃癌的治疗。BH009是广东省首个直接向美国FDA递交新药申请(NDA)并在美国获批的新药,贝海生物拥有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BH009是由贝海生物自主研发的多西他赛改良型新药,也是多西他赛上市近三十年来首个通过临床验证并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改良型新药。值得关注的是,从2019年立项开始,仅耗时5年BH009便成功获得美国FDA上市批准,展现了贝海生物作为创新药企的卓越研发能力和高效执行力。而这,不仅是贝海生物在抗肿瘤药物研发领域的厚积薄发和全球化战略蓝图上浓墨重彩的续写,也彰显了中国生物医药企业在全球舞台上的崛起之势。
临床优势明显,冲击全球百亿肿瘤市场
多西他赛(Docetaxel),作为一种广泛使用的抗肿瘤药物,在临床上被用于治疗乳腺癌、非小细胞癌、肺癌、胃癌、前列腺癌、头颈部鳞癌等多种实体瘤。目前,双抗、ADC、细胞疗法等新型肿瘤治疗研究虽方兴未艾,但在临床应用的普及程度、成本效益、患者接受度以及针对某些特定肿瘤类型的疗效等方面仍面临挑战。多西他赛等传统化疗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老大”地位仍旧不可撼动。
不过,尽管多西他赛在癌症治疗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但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也不容忽视,特别是其导致的过敏甚至超敏反应。除患者个体差异外,造成过敏或超敏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多西他赛水溶性低,其注射液须加入聚山梨酯80(吐温80)及无水乙醇助溶。其中,吐温80为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可致过敏反应,也可引起溶血反应。
一项发布在《欧洲皮肤性病学会杂志》上的研究1展示了在多项人体皮肤点刺试验中开展的相关致敏性研究结果,77%的患者在注射了含吐温80的溶液后出现过敏反应,且制剂中吐温80含量与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正相关。因此,FDA对目前市面在售的多西他赛产品均添加吐温80的黑框警告,警示用药风险。
临床用药安全对于肿瘤药物而言至关重要。因此,自多西他赛1996年上市以来,全球范围内诸多药企不断尝试通过对其药物配方和递送方法进行改良,以降低毒副作用、提高疗效并大幅提升临床用药安全性,但一直未能得到根本性解决。
为满足这一临床需求,贝海生物作为中国先锋创新药企的代表,凭借本土创新实力,已有效解决这一根本问题并向全球多西他赛市场发起冲击。据介绍,贝海生物此次获批美国FDA的BH009采用已上市的静脉输注用人血白蛋白作为增溶剂,且不添加任何新的辅料以避免引起额外的安全性风险。BH009不仅有效去除了由于添加吐温80所引起的严重毒副作用,并且该项增溶技术的突破性应用也使得BH009的血液毒性(如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白细胞计数降低等)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明显降低,整体安全性优于目前已上市的多西他赛产品。
在2023年及2024年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贝海生物两次发表BH009的临床研究结果。其临床试验结果显示,BH009显著降低了多西他赛特有的血液毒性,整体提高了药物临床获益风险比,可为实体瘤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据预测,BH009上市之后,或将对多西他赛的产业格局带来重大影响。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绝大多数地区正在从仿制药时代向含有更高科技创新成分的改良型新药和创新药时代转型发展,在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和医保支付政策等相关扶持政策的积极引导下,市场对改良药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在满足临床需求的前提下,改良型新药因竞争压力更小而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根据Straits Research数据,2023年全球多西他赛市场规模达114.78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252.4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9.70%。伴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和癌症发病率的增加,多西他赛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市场。
可以预见,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BH009上市后,通过显著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强治疗耐受性和安全性,将大大提高其在临床使用率和依从性,对百亿规模的全球多西他赛市场发起猛烈冲击。
以创新冲破FDA审评,全球化战略早有蓝图
当前,出海已成为中国创新制药企业手中的“第二张王牌”。若要扬帆海外,海外市场准入的问题便成为了不可回避的考量要素。获得美国FDA的上市批准,被视为中国制药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里程碑。
然而,FDA的NDA审评体系极为严格,其审评标准的高要求、审评流程的复杂性、审评周期的漫长以及审评结果的权威性都代表着医药监管领域的最高标准与严谨态度。对于中国创新企业而言,需要其在研发创新价值、临床试验设计以及临床数据质量管理等多个关键领域,全面对标并接轨国际标准。
据动脉网统计,自2019年以来,顺利获FDA批准上市的国产创新药仅有8款;一项刊载在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的研究指出,2007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177家中国制药公司在美国进行临床开发的350个创新药物中,从临床Ⅰ期走到FDA批准上市的成功率仅1.7%。
从近年来获FDA批准上市的新药趋势来看,非填补临床空白类的药物若想获得青睐,需展现安全性、有效性上的差异化优势。并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改良型新药也更容易通过FDA的审批。
因此,立项之初,企业不仅需要结合自身的技术实力,直面具有挑战性的技术难题,真正在临床显现优势进而占领创新高地;同时,还需要对市场规模进行充分的调研评估,确保药品能够在顺利推进的情况下获得商业化的成功。
以贝海生物的BH009为例,吐温80引发不良反应是多西他赛上市30多年来难以克服的重大问题,也是始终困扰临床用药安全的首要问题。贝海生物基于对自身技术实力的评估,通过全球首创分子靶向递送技术平台,在与原研药物药代动力学保持一致的同时,显著提高了临床安全性。
在市场规模评估方面,贝海生物也综合考虑了可能面临的商业挑战和政策环境变化,进而制定了针对性的市场策略。《全球和中国多西他赛市场研究报告及行业趋势分析》指出,北美和欧洲地区因高医疗支出、先进医疗基础设施及癌症高发病率,在全球多西他赛市场占据较大份额。鉴于此,随着 BH009获得FDA批准并登陆美国市场的同时,贝海生物也将着手筹备在包括北美等全球多国开展审评相关事宜,致力于将成果迅速拓展至更广泛国际领域。
立项之后,企业需要对FDA相关法规及申报途径的使用条件和要求进行深入研究,并保持与监管机构的密切沟通,确保研发过程中的合规性。这之中,中国企业更需要面对文化差异、沟通障碍、资源协调等多重问题。
贝海生物自主研发的BH009在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的进程中,仅用时10个月即完成了从申报受理、技术评审至说明书讨论等关键阶段。在此过程中,贝海生物不仅面临跨文化沟通障碍和语言差异等挑战,还必须掌握高效沟通与协作的策略,并满足FDA严格的审评标准,以期获得更为充分的审评支持。
值得强调的是,改良型新药的申报难度绝不亚于创新药。这不仅涉及到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及严格的质量控制等核心要素,还需要对药物创新性和临床价值的深度评估。尽管改良型新药是在原有药物基础上的优化升级,但必须切实证明其相较于原研药物具有显著的治疗优势或能够有效满足临床上未被满足的需求。
综合来看,改良型新药研发申报,是一个涉及技术、市场、法规、临床等的综合议题,从项目可行性分析、可行性研究、Pre-IND会议、非临床研究、临床研究到NDA提交并获批显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工程。
从贝海生物对BH009的开发策略中,我们不难窥见其全球化战略的雄心壮志。公司将首款获批新药率先投放美国市场,有利于快速获得国际认可,为后续进军其他国际市场铺就一条坚实的道路,同时更有利于将自身技术实力在国际舞台展现,彰显其在创新药研发领域的领先地位。
而美国市场的成功获批,更标志着贝海生物的药物研发能力和产品质量达到了国际最高标准。通过在美国市场的实践,贝海生物能够积累宝贵的国际化经验,包括与FDA等监管机构的沟通协作、临床试验的国际化运作以及市场推广的全球化策略等,奠定了其作为中国创新药出海先行者的重要基础。
技术创新是源头,实现自身“造血”正循环
除改良型新药之外,以创新技术为基础,贝海生物还自主研发并正在推进多条创新管线。
自创立以来,始终坚持源头创新的贝海生物,已经建立两大全球首创并拥有知识产权的新药技术平台——分子靶向递送技术平台和PDC技术平台。前者打破了传统靶向递送技术的包裹方式,聚焦于实体瘤、化疗止吐、止痛等重大疾病领域,已布局10余种有重大临床和市场价值且独家的产品管线,目前已在中国、美国获得10个临床试验许可(IND),数个新药产品管线进入关键性临床试验和NDA申报阶段。
后者PDC技术平台能够快速、高效解决PDC开发中稳定性、灵敏度、回收率、非特异性吸附等棘手问题,有望引领PDC开拓具有巨大临床价值和市场潜力的新领域。基于该平台,贝海生物已成功开发出多个候选药物,首个产品在临床前试验中表现出极佳潜力,已经进入临床申报阶段。
PDC作为一种多肽偶联药物,凭借其能增强细胞通透性和提高药物选择性的核心优势,可弥补传统小分子化学药的缺陷,以较低剂量实现药物精准投递,从而取得更好治疗肿瘤效果,因此被视为ADC之后最有希望取得治疗突破的偶联药物。目前,全球仅有Melflufen和177Lu-dotatate两款PDC被批准用于癌症治疗,后者上市后销售额已过10亿美元。
相较于单纯依靠自研创新药业务,创新药企布局改良新药管线的策略有其独特优势——不仅体现在其研发速度周期缩短,更体现在获批上市后的商业化阶段,包括市场教育充分、生产成本降低、商业化速度快、可通过临床优势和价格优势抢占市场份额等。通过开发改良型新药并成功商业化,贝海生物有望在短时间内实现销售收入的快速增长,以支撑其后续创新药管线研发。这正是在资本寒冬中以走通商业化、实现自身“造血”正循环的有效策略。
此次BH009获批后,贝海生物也公开表示,将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布局美国、加拿大、欧盟以及众多新兴市场,加速为全球患者提供高品质创新肿瘤药物。显而易见的是,秉承着“具有全球视野,聚焦临床价值”开发策略的贝海生物,早已为新药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其创新研发能力的加持下,贝海生物已经获得40余项已授权发明专利,覆盖中国、美国、欧盟等13个国家和地区,为其全球化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撑。
贝海生物供图
伴随着贝海生物首条管线的获批,其后发管线也将在贝海生物的快速推动下早日惠及全球患者。特别是已经进入关键临床研究阶段的创新药项目,其涉及膀胱癌、晚期前列腺癌等多个适应症,已经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和前景,将成为继BH009之后公司实现“自身造血”的主要源泉。
自创办之初便确立的全球化战略,为贝海生物在海外市场快速实现商业化奠定基础,也成为其成长为肿瘤领域国际一流生物医药企业的新起点。未来,伴随着BH009持续在全球范围内释放商业价值,贝海生物也将作为中国新药出海的先行者,带动中国更多创新企业和研究机构投身于新药研发,共同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