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科技就业“退烧”:八成人陷困局,AI精英成最大赢家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0 07:20 1

摘要:在疫情红利褪去、全球科技行业普遍放缓的当下,新加坡的科技就业市场正进入“分化时代”。据《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与求职平台Indeed报道,从2024年5月至8月,新加坡的IT相关职位发布量显著下降——IT基础设施、运维和支持类岗位减少17.

在疫情红利褪去、全球科技行业普遍放缓的当下,新加坡的科技就业市场正进入“分化时代”。据《商业时报》(Business Times)与求职平台 Indeed 报道,从2024年5月至8月,新加坡的IT相关职位发布量显著下降——IT基础设施、运维和支持类岗位减少17.6%,数据与分析类岗位下降15.9%

这意味着,科技人才的“黄金期”正在过去。疫情期间一度高达30%至50%的薪资暴涨,如今几乎不复存在。根据新加坡本地科技职业平台 NodeFlair 发布的《2024科技薪资报告》,软件工程师的平均薪资增幅仅为 3.3%,回落到正常水平。

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IMDA)发布的《新加坡数字经济报告》显示,传统的网页开发技能需求明显下降,尤其是 JavaScript、HTML 与 CSS 等前端语言的岗位日趋饱和。

取而代之的,是对人工智能(AI)与数据驱动型技术的强劲需求。NodeFlair首席执行官 Ethan Ang 指出,未来只有前20%的顶尖科技人才会被高度追捧,而其余80%则可能陷入职业瓶颈
他透露,部分AI领域的高端工程师和算法专家甚至能同时获得多份工作邀约。

Indeed 的数据显示,目前新加坡每六个招聘岗位中,就有一个提及AI技能,显示该国正成为全球AI人才的焦点市场。IMDA的报告进一步指出,过去五年间,Python 和 SQL 等数据语言的需求持续攀升,AI、机器学习与云计算的综合技能已成为新常态。

《海峡时报》(The Straits Times)援引IMDA数据称,越来越多企业在招聘启事中明确要求具备云平台管理、AI算法开发、自然语言处理(NLP)及神经网络优化等能力。
IMDA解释道:“这些技能变得愈发关键,因为企业正寻求更高效的数字化扩展能力与服务交付。”

这种转变也意味着,仅凭学历已不足以保证竞争力。CXC亚洲区董事总经理 Richard Farmer 表示,科技公司更青睐具有实操经验的工程师,尤其是在高压环境下能快速产出的开发者。
他建议年轻求职者务必通过实习、开源项目或创业实践积累经验,以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

尽管就业竞争加剧,但新加坡科技产业的整体体量仍在扩大。根据IMDA的数据,本地科技从业人口在2024年增长了2.7%,从去年的208,300人上升至214,000人
与此同时,科技岗位的薪资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技人才的月薪中位数达到7,950新元(约人民币4.3万元),较去年的7,000新元有所增长,远高于新加坡整体月薪中位数4,860新元。

更值得注意的是,“非科技公司里的科技岗位”增长速度是传统科技公司的四倍
根据《The Independent Singapore》报道,这些岗位的数量甚至已经超过纯科技企业的总人头
这意味着,未来的高薪科技职业不一定要进入谷歌、字节跳动或Grab,金融、医疗、制造、零售等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创造更广泛的技术机会。

专家认为,当前的市场变化并非崩盘,而是理性回调。疫情期间的过度扩张,使科技企业在2023年经历大规模裁员与重组,而2025年初的降温则是供需重新平衡的结果。
AI、数据安全与云计算被视为“逆周期”板块,仍在稳步吸纳顶尖人才。

Ethan Ang 总结道:“市场已经不再奖励泛技术背景,而是倾向于奖励能将AI与业务融合的人才。换句话说,懂AI的人很多,但懂‘如何用AI赚钱’的人,极少。”

对于普通科技从业者而言,这一轮降温既是危机,也是转型的起点。AI正在重塑新加坡的科技生态,人才结构正在被重新定义。在未来三到五年内,那些能跨界掌握AI、云计算与商业应用能力的人,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20%赢家”。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科技的热潮不会消失,只是从全民狂欢,回归给少数有准备的人。”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本账号观点。

来源:东南亚印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