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意大利老外的中国观察笔记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8 22:40 1

摘要:意大利摄影师安德烈·卡瓦祖蒂,中文名“老安”,于1981年来到中国南京。他在中国生活了四十多年后,用中文完成了这部《气呼呼的小词典》。本书记录了他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观察、思考与幽默吐槽,字里行间透露着老外的率真,说话往往一针见血而不留情面。

意大利摄影师安德烈·卡瓦祖蒂,中文名“老安”,于1981年来到中国南京。他在中国生活了四十多年后,用中文完成了这部《气呼呼的小词典》。本书记录了他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观察、思考与幽默吐槽,字里行间透露着老外的率真,说话往往一针见血而不留情面。

老安的妈妈对他影响非常大,她从小教导他,不关心世俗,不关心成功,只要求严谨地做事,认真地做人,然后就可以随便听从自己的好奇心。他也是这样做的,他这辈子没找过工作,只是随心所欲,努力做他喜欢做的事情,不拒绝任何命运带给他的机会。他怀念那种不断发现、走错路也无所谓、不期而遇的感觉。他挣的每一分钱都来自他的劳动,不投资,不理财,不赌博也不买彩票。

1990年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宣布申办结果时,萨马兰奇说:“首先感谢所有申办城市:北京。。。”北京演播室一片欢腾,都以为北京申办成功了。老安都被搞糊涂了,以为自己听错了。过了一会,好不容易弄清状况的主持人在电视里赶紧澄清。作者应该都在替中国人尴尬,他在书中用了“可怜巴巴”一词。

在“城镇化”条目中,有一句话,“电脑挽救了汉字”,细想越来很有道理,电脑降低了汉字学习的入门难度,扩大了汉字的传播面。不过也有抱怨说电脑让人们“不会写字了”。在本节中,作者说,“网络给城镇化的公民带来了安慰,外面的世界已不那么重要了。”真是精辟。

“吃苦”是作者讨厌的词汇之一。在他看来,爱说“吃苦”的人大概是为了将来让别人为自己吃苦而吃苦。

有一个跟拍他的导演说他简直是瞎忙,他认为世界上必须有一些瞎忙、瞎想、瞎搞的人,说不定下一代还能欣赏这些人无目的、无计划、瞎搞的东西。

2022年法国影片《坏孩子们》

法国影片《坏孩子们》于2022年上映,获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大奖,并在2022年平遥国际电影展中的卧虎单元中被评为最受欢迎影片。不过,本书作者老安却对这部影片看法不同。他评论道:《坏孩子们》一部是把人当作动物,居高临下地让那些孩子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表现出最坏的态度,最终成为可爱的角色。

2024年影片《热辣滚烫》中的地书

人们用清水在地上写字,一般被称为“地书”。老安对此的评价很是有趣:我还喜欢看老人用类似拖把的东西蘸清水往地上写诗,等到写完,头几个字已蒸发掉了,本身就挺诗意。

很多公司都流行“讲故事”,总说要“讲一个好故事”。老安说,在意大利语里“讲故事”也有撒谎的意思,好像在中文里也是,也就是为了哗众而编造一下。

老安在书中对中国做了一个比喻:在现代化、全球化的世界里,中国还算个小孩,虽然长得很大还是个孩子,聪明活泼的大孩子。

2014年影片《老男孩猛龙过江》

对于中国的一些电视节目,老安是这样说的:一帮孙子面对几个木乃伊,孙子唱呀、跳呀、朗诵、表白、哭呀、笑呀,然后木乃伊们(即老师们)来评分。那种眼神,我的妈呀,可真吓人。孙子们那期待啊,老师们那严肃啊,而且从来不可能反驳。

为什么中国的足球踢不好?老安提到两个原因,“大部分中国家长不让孩子踢足球是因为怕受伤”、“孩子们到了高中基本上什么体育运动都不让玩,学习第一”,老安总结,“果然,中国不可能出现什么少年球星。

老安称自己是狗狗型老外,精中国文化和习俗,但未必故效仿。他会保留一些自己原有的特色。

从老安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趣的人。本书时刻透露出他对中国的爱与困惑,既有“气呼呼”的吐槽,也有“暖乎乎”的共情,还有学者式的冷静分析。

来源:芥子藏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