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泰国与美国刚刚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本应是一场外交胜利,但国内政治反应却意外强烈。人民党(PP)副党魁兼经济团队负责人维拉尤·甘楚差(Veerayooth Kanchoochat)日前发表声明,质疑泰国政府在与华盛顿的谈判中“让利过多”,尤其是在税收减免与
泰国与美国刚刚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本应是一场外交胜利,但国内政治反应却意外强烈。人民党(PP)副党魁兼经济团队负责人维拉尤·甘楚差(Veerayooth Kanchoochat)日前发表声明,质疑泰国政府在与华盛顿的谈判中“让利过多”,尤其是在税收减免与采购承诺方面。
他直言不讳地指出:“泰国为获得伙伴身份所作出的经济承诺,远超越南与马来西亚。”
根据维拉尤提供的细节,美国在与三国签署的战略协议中,都要求各方购买美国产飞机。
但具体数量差异巨大:
他指出,这意味着泰国在航空领域的对美依赖最重,且未能附加相应的技术转移条款。
不过,从整体协议价值来看,马来西亚仍是最大的承诺方。除了飞机采购,马来西亚还同意购买美国半导体、航天组件与数据中心设备,总价值高达500亿美元(约4.9万亿泰铢),并与其“东方硅谷”计划高度吻合。
维拉尤指出,马来西亚在签署协议时将产业升级放在核心位置,确保让利换来的是真正的技术输入,而非单纯的进口依赖。
与邻国不同,泰国的协议中还包括能源与农产品采购条款。
根据声明,泰国承诺:
但最具争议的,是关税减免条款。
维拉尤指出,泰国在协议中明确承诺“对美国所有工业与农业产品99%免税”,这是三国中唯一给出具体数字的。
而越南与马来西亚的文件仅提及“给予优惠市场准入(preferential market access)”,并未做出数值承诺。
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双边贸易中,美国商品几乎可以零关税进入泰国市场,而泰国产品能否获得对等待遇尚不明确。
维拉尤还指出,美国在三国的策略各有侧重:
马来西亚协议重点是稀土与高科技制造业自由化;越南的条款最模糊、约束最轻;泰国则成为“全面开放型”样板,几乎在所有领域作出承诺。他呼吁政府“应学习邻国的谈判经验”,在下一轮磋商中平衡国家利益与外交象征。
泰国媒体与经济学界对此反应不一。支持者认为,与美国达成战略伙伴关系有助吸引外资与安全合作;但批评者担忧,这种不对等让利可能令本国产业在开放中承受更大竞争压力。
正如《曼谷邮报》评论指出:“泰国赢得了一个‘伙伴’称号,但也可能失去了谈判的底气。”
外交荣光的背后,考验的是经济主权的边界。在“印太竞争”加剧的当下,泰国或许需要的不仅是战略伙伴,更是战略智慧。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本账号观点。
来源:东南亚印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