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卫军乱政,罗马帝国的不愈之伤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8 22:37 1

摘要:公元41年,罗马帝国第三任皇帝、暴君卡里古拉被禁卫军刺杀,卡里古拉的叔叔克劳狄乌斯被推上地位。克劳狄乌斯时年51岁,在之后的皇帝任期内,他确实做出了一番帝王之业。但在当时,克劳狄乌斯只是一个身体残疾、性情呆愚,总是被人拿来取笑的怪老头。他既缺乏威望,又没有什么

公元41年,罗马帝国第三任皇帝、暴君卡里古拉被禁卫军刺杀,卡里古拉的叔叔克劳狄乌斯被推上地位。克劳狄乌斯时年51岁,在之后的皇帝任期内,他确实做出了一番帝王之业。但在当时,克劳狄乌斯只是一个身体残疾、性情呆愚,总是被人拿来取笑的怪老头。他既缺乏威望,又没有什么根基,与九百多年后的赵匡胤黄袍加身不同,克劳狄乌斯几乎是被禁卫军拿刀逼着穿上紫袍的。

禁卫军拥立克劳狄乌斯

在当时的罗马帝国,皇帝绝对是个高危职业。从凯撒遇刺算起,除了屋大维得以善终外,其他有资格染指帝位者皆死于非命。为了让自己不成为禁卫军的下一个处决对象,登上帝位以后的克劳狄乌斯对禁卫军大加赏赐。此后皇帝即位赏赐禁卫军成为惯例,但靠金钱收买的忠诚并不牢靠,反而会激起禁卫军更大的贪欲。在此次政变之后,罗马禁卫军不断发动政变,成为了罗马帝国的一道不愈之伤。

在罗马王政时代与共和时代,罗马军队的主体是罗马公民。类似于唐朝的府兵,罗马士兵也是自备武器装备参军。在参军期间,公民兵没有军饷,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战利品。服役期满后(服役期17岁—46岁),公民兵可获得土地分配或金钱赏赐,有战功的军官还能跻身政界。但与唐朝府兵制崩溃的原因一样,土地兼并让大量罗马公民破产,没有钱财购买装备的公民再也无法负担起参军义务,罗马兵源日渐枯竭。公元前107年,罗马将领马略当选执政官,采用募兵制取代公民兵,史称马略改革。

募兵制的优势有很多,募兵长期在军队接受训练,而公民兵只在战争期间进行军事动员,募兵的军事素质要强于公民兵。当时罗马的疆土迅速扩展,对外战争的时间与距离都大大延长,公民兵长期在外作战会影响到后方的农业生产。但募兵制的缺陷也相当明显,职业军人长期呆在军队,很容易发展成为军官的私属。

罗马方阵

在共和国时期,公民大会是罗马公民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机构。经过四百多年的发展,罗马的贵族已经牢牢掌控了元老院,由公民选举产生的执政官和保民官也基本被贵族们占据。但罗马仍旧维持了共和体制,没有沦为贵族寡头的家天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公民是军队的主力,公民兵对外可以扩张土地,对内也可以推翻贵族寡头。公元前509年,罗马王政时代最后一位国王傲慢者塔克文就是被公民武装推翻的。

罗马由公民兵改为募兵后,既提供了滋生军头的土壤,又失去了对抗独裁的公民武装力量,这就意味着军人独裁的时代即将到来。公元前49年,马略妻子的侄子、高卢总督凯撒率军全副武装的渡过了卢比孔河。卢比孔河是罗马本土的界河,按规定,所有外省军队在没有元老院的命令时不得渡过卢比孔河,否则会被视为谋反。凯撒率军渡过了卢比孔河,击败了反对独裁的共和派势力,向皇帝之位发起了冲击。

越过卢比孔河

由于土地兼并让大量罗马公民破产,公民大会也早已名存实亡,已经失去维权渠道的罗马公民对凯撒的军事独裁并没有过多抵触。凯撒也很识时务的推出了有利于公民的政策,如兴建公共工程、限制债务利率、分配土地等等,让他获得了民众的支持。但有一群人恺撒无法拉拢,那就是不缺钱财的共和派元老贵族。

公元前44年,恺撒在元老院被共和派贵族刺杀。遇刺身亡时,恺撒身边没有亲卫护从,那些受惠于他的民众为恺撒的死感到震惊、愤怒或惋惜,但不会提刀上马冲入元老院为恺撒复仇。民众或许不在意共和,但也不拥护帝制,他们在意的只有自己的利益。

恺撒遇刺

恺撒的死让他的继承人屋大维铭记在心,这位罗马帝国的第一位皇帝在迈向帝位的路上每一步都走的极为谨慎,以免激起共和派贵族的反击。他一生都没有给自己戴上皇冠,仅仅以元首自称。屋大维清楚的知道他的权力基础何其脆弱,共和派贵族贼心不死,民众又完全靠不住,唯一可以依靠的军队又都在边境驻扎,他的身边急需一直支忠诚的卫队来保卫自己。于是随着罗马帝国的落成,禁卫军也走上了权力舞台。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创立了禁卫军,共有9个大队,每个大队1000人,包括步兵和骑兵。为了避免引起元老院对军事独裁的抵触,屋大维给禁卫军的定性是保护本土安全,近卫军的9个大队中驻守首都的只有3个,没有专门的军营,其余的大队则分散在本土各地。

作为皇帝的亲军,禁卫军士兵有着不俗的战斗力,其待遇也高于一般军团士兵。禁卫军士兵年薪为675第纳尔,是军团兵的3倍。服役年限也比军团兵少了4年,为16年。服役期满后获得的退职金是5000第纳尔,而军团兵只有3000第纳尔。禁卫军的军服非常华丽,伴随皇帝出行威风凛凛,更重要的是他们接近至高权力,皇帝随意的一个赏赐或授权都足以让他们享用终生。但即使如此,皇帝也得不到他们的绝对忠诚。

在屋大维时期,由于皇帝极具威望,得到了元老院和民众的支持,禁卫军的作用并不显著,其政治能量也并不突出。但帝国第二任皇帝提比略即位后,情况就不一样了。这位并不被屋大维属意的继承人虽是一位优秀的军事统帅,却不招各方势力的喜欢,屋大维在血亲后裔相继去世的情况下,才不得不将其收为养子(提比略是屋大维妻子与前夫的儿子)。在确立提比略为继承人时,屋大维还提出了一个附加条件,提比略要将日耳曼尼库斯(屋大维的外甥尼禄·克劳狄·德鲁苏斯的儿子)收为养子,立为继承人。

屋大维

日耳曼尼库斯也是一位卓越军事统帅,相比于性格阴险鸷酷的提比略,性格温和谦逊的日耳曼尼库斯更受人们爱戴。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提比略不过是临时过渡罢了。但提比略并不想按照屋大维的意旨行事,他想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为了打击异己势力,提比略将整个禁卫军团全部驻守首都,并且建造了大规模的军营,禁卫军彻底沦为皇帝专权的工具。

公元19年,日耳曼尼库斯却突然死于军中,这时距提比略即位仅过了五年。民众普遍怀疑是提比略阴谋害死了日耳曼尼库斯,为了防止日耳曼尼库斯的儿子们推翻自己,提比略指使禁卫军统领塞扬努斯打击日耳曼尼库斯的家人。日耳曼尼库斯的遗孀大阿格里皮娜和长子尼禄死于流放地,次子德鲁苏斯死于监禁。然而禁卫军是一把双刃剑,在打击异己的同时,也会刺到自己。

公元23年,提比略的儿子德鲁苏斯·尤里乌斯·凯撒去世,有传言德鲁苏斯是被妻子莉维拉和奸夫塞扬努斯合谋毒死的,后来塞扬努斯请求提比略让他与莉维拉结婚更是做实了这种传言。但面对全副武装的禁卫军,提比略也无计可施,在他放出这头猛兽的同时根本就没有准备好制服他的手段。对于塞扬努斯的步步紧逼,精于权谋的提比略并没有急于摊派。公元31年,在收买禁卫军后,提比略借助元老院的力量才将专权跋扈多年的赛扬努斯逮捕处死。

铲除赛扬努斯之后,提比略自知孙子小提比略无力继承帝位,就把日耳曼尼库斯的幼子卡利古拉接到宫廷,与小提比略一起作为继承人培养,期望用妥协的方式换取卡利古拉对小提比略的提携。但经历过残酷政治斗争的卡利古拉怎么可能会让仇人的孙子与自己分享帝位,公元37年,提比略被卡利古拉伙同禁卫军统领马克罗谋杀,元老院直接无视了小提比略,宣布卡利古拉为罗马唯一的皇帝。起初,卡利古拉还假惺惺的收养小提比略为养子,但不久后就把后者杀死,算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了。

卡利古拉即位后深知禁卫军的威胁,他逼迫马克罗自杀,任命自己的心腹统领禁卫军。但指望禁卫军忠诚无异于痴人说梦,因为罗马皇帝根本没有制衡禁卫军的力量与制度。自以为高枕无忧的卡利古拉撕下了伪善的面具,开启了暴虐统治,将过去支持日耳曼尼库斯家族的力量全部逼到了敌对面。失去了权力根基的卡利古拉最终也被禁卫军所杀。被拥立的克劳狄乌斯除了用赏赐稳住禁卫军,也没有制衡之法。

与中国古代有儒家道统和中央集权政治支撑的皇权不同,罗马帝制的实质就是军事独裁,中国古代的皇帝可以通过儒家士大夫的宣扬和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将皇权的恩威传达到地方。而罗马皇帝巩固皇权的手段只有获取民众的拥护与军队的支持。如果皇帝像屋大维那样有所作为,禁卫军还能安分点,如果皇帝像卡利古拉那样失道寡助,那禁卫军就无所顾忌了。除掉暴君,拥立新帝既能获取民众支持,又能获得新君赏赐,何乐而不为呢。

在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出现皇室嫡亲被灭,旁枝苗裔被地方势力推举为帝,中兴社稷的历史,但在罗马,却不存在这样的故事。其一,罗马帝制本身都不被民众认可,地方势力对罗马皇室的忠诚度还不如屡次作乱的禁卫军。其二,罗马帝国由罗马共和国演化而来,在共和国时期实行的是地方自治,罗马本土公民与外省民众也是泾渭分明,分别施行不同的法律体系。这就导致罗马帝国的凝聚力很弱。其三,罗马帝国的军队大部分在边境地带戍守,内地军事力量薄弱,缺乏参与政治斗争的武装力量。

罗马帝国极盛时期的疆域

以上因素导致地方势力对罗马的局势漠不关心,不管谁当皇帝,也不管有没有皇帝,别侵犯我的利益就行。而那些拥有较强军事实力的边区总督或许由皇帝的心腹充任,但由于帝国疆土辽阔,政变消息传到边区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就算总督愿意不惜一切代价为皇帝复仇,将士们也愿意舍命相随,一路打到罗马以后就一定是胜利者吗?别的总督与军队就不会有样学样,也打到罗马吗?

68年,暴君尼禄被元老院和禁卫军联手推翻,西班牙总督伽尔巴、日耳曼总督维特里乌斯、禁卫军拥立的奥托、犹太总督韦帕芗相继称帝,前三位都落败而亡。在巨大的风险面前,边区总督们更愿意选择观望局势,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除非有足够的实力与野心,或是皇帝触犯到了边区总督的核心利益,边区总督们才会选择冒险一搏。

由于缺乏外部势力的制衡,在本土独大的禁卫军可以毫无顾忌的发动政变,将皇帝像木偶一样换来换去。193年,财迷心窍的禁卫军竟将皇位拿出拍卖,价高者得。如此践踏帝国的尊严,罗马民众终于忍无可忍,拍下皇位的尤利安努斯根本不被民众认可,禁卫军也成为了过街老鼠。两个月后,潘诺尼亚总督塞维鲁兵临罗马,尤利安努斯被杀,屡次作乱的禁卫军也被塞维鲁诛灭。

铲除禁卫军后,塞维鲁抽调边区军团的精锐士兵组成了新的禁卫军,但此举是换汤不换药,新的禁卫军依然无法成为帝制的捍卫者,废立皇帝之事屡见不鲜。313年,劣迹斑斑的禁卫军被君士坦丁大帝彻底废除,禁卫军营地也被摧毁。但禁卫军的终结并没有让罗马帝国摆脱军队干政的困局。476年,日耳曼雇佣军将领奥多亚克废黜了西罗马最后一位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这个从建立初期就饱受军队干政之苦的罗马帝国最终也是亡在了军队手上。

来源:财富新境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