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是一个概念!而且是没有实现并且不知道会不会实现的一个理想世界。
你觉得有没有可能,存在一个完全没有纷争的完美 社 会 ?
也许有人会说,怎么没有可能?
要不然怎么有人会提出“乌托邦”的概念?
对,这是一个概念!而且是没有实现并且不知道会不会实现的一个理想世界。
有人就做过一个实验!
1968年,美国科学家用八只老鼠做了个实验,结果让人细思 极 恐。
这个名叫"25号宇宙"的实验,本想模拟理想 社 会 的发展形态,却意外发现一个让人觉得有点不理解的结局:
当资源绝对充足时,群体反而可能走向灭亡。
你没有听错,资源充足的情况走向了灭亡,不是资源不足的情况!
这从正常逻辑是没有办法理解的,老鼠拼命的获取资源,最后却因为资源充足而灭亡?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结局?
人类的发展会不会走同样的道路呢?
在马里兰州的实验室里,科学家搭了一个长宽各6米的封闭空间作为这次实验的场地。
4公4母共8只老鼠成为"居民"。
它们在里面有吃不完的食物、舒适的温度,更没有天敌威胁,堪称老鼠的"理想国"。
研究者就想看看,在完全优越的环境里,它们会怎么发展,最后会有什么跟它们在自然界不一样的结果。
刚开始一切顺利,老鼠很快适应环境,她们疯狂繁殖:
不到20天时间老鼠的数量翻倍,到了第三个月就有72只。
但随着鼠群扩大,奇怪的事发生了:
强壮的公鼠开始抢占食物点,划分领地,甚至出现了"鼠王"。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一点也不意外,在自然界的动物都遵循这个自然规律或者法则。
每只鼠王身边围着几只母鼠,垄断交配权,而弱小的公鼠被挤到角落,连食物都抢不到。
这跟大部分的哺乳动物的生存形态是一样的。
母鼠也不轻松,既要找吃的,还要保护幼崽,生存压力开始加大。
这场景像极了人类社 会的阶 级分化。
其实在这个实验之前,就有人观察到很有意思的现象。
比如19世纪的伦敦,富人们和穷人们开始从有居住环境的分化。
富有的人他们开始选择住在高楼大厦,穷人们则依旧挤在脏乱的贫民窟。
而到了后面富人又开始分化,他们发现高楼大厦的空间还是一种共享空间,于是有些富人开始热衷别墅城堡。
从中可以看出来资本原始积累完成时期的贫富差距,在老鼠这样的群体身上重演了。
到第550天,鼠群出现更诡异的变化:
公鼠不再争斗交配,反而扎堆待着,甚至出现同性依偎;
母鼠变得冷漠,生下幼崽也不管,任其自生自灭。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难道这个形态发生了什么变故?
这让人联想到二 战前的柏林,表面繁华下是精神空虚,物质过剩反而让人失去生存动力。
似乎在没有生存压力,和压力过头了都会出现异常!
不过此时老鼠保留着原始的本能,那就是生崽繁衍。
到了实验进行到第1000天,鼠群达到2200只,却突然陷入停滞。
不管后面怎样,这个群体的数量就是不会发生太多的变化。
公鼠们每天只知道吃和梳理毛发,像极了罗马帝国晚期沉迷享乐的贵族;
母鼠生育意愿下降,幼崽存活率不到10%,这个现象让观察者不理解。
他们是不是似乎理解了这个空间之下无论怎么努力也不会改变?
也就是说大部分的老鼠已经躺 平了。
它们的行为,让观察者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食物虽然充足,但是有部分老鼠还是会挨饿,公母数量大体平衡,但是有部分老鼠还是没有交配权。
似乎他们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资源分配的问题!
到了后来所有老鼠都拒绝社交,只躲在角落里,就像现在沉迷手机的"宅族"。
它们之间的关系,跟当初只有少数老鼠的时候已经冷淡了很多,几乎相互之间丧失了打交道的兴趣。
到了第 1300天,一场瘟疫席卷鼠群,2000多只老鼠迅速死亡,最后只剩3只"末日老鼠",它们完全丧失社交、生存能力,对异性也毫无兴趣。
似乎他们对于老鼠本有的某些属性已经丧失了。
这个结局让人想起复活节岛:
曾经繁荣的文明,因资源耗尽和外部冲击走向消亡。
研究者最终发现:
没有竞争压力的群体,最终会自我毁灭。
这让人想到巴黎公社,这个历史上第一个工人 政 权,因内 部矛盾和外部压力,仅仅存在72天就失败了。
原来不管是人还是动物,过度安逸都会让文明失去活力。
但是压力到了最大值的临界点时,大家又开始走向衰亡,而且是不可逆的那种!
人类和老鼠有个根本不同:
我们的文明不是封闭的。
19世纪时,有人预言人口增长会超过资源承载力,但工业革命打破了这个预言,科技进步让人类能创造和开发更多资源。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这段时间,整个世界笼罩在冷 战的阴影中!
但是反而推动了航天、计算机等技术的飞跃发展。
就像古代雅典和斯巴达,互相竞争才催生了制度的完善。
后来也有人质疑这个实验的局限性。
老鼠的悲剧在于它们的世界太封闭,它们无论怎么竞争,都还是在这个小范围的空间和固定的群体之间,没有开放的挑战就没有进化的空间。
这让人想到清朝的"康 乾 盛世",当时中国以为自己是世界中心,却没看到西 方正在经历工 业 革 命。
而人类能不断进步,不仅仅需要靠人类本身的需求,还要靠的是面对危机的能力。
比如罗马帝国就因铅污染衰落,现在我们学会了环保的概念;
伦敦也曾因雾霾死人,后来建立了空气质量监测体系。
再如人类面临疾病的时候,总是在药物开发方向能突破。
这个实验不是说人类会灭亡,而是提醒我们:
追求绝对完美的 社 会形态,可能会忽视人性的复杂。
历史上有很多乌托邦尝试,比如巴 黎 公 社、人 民 圣 殿 教,最后都失败了,因为它们脱离了人性现实。
他们没有预料到人类这个群体,除了基本的生存需求,到了后面会出现精神需求,且会分化出不同的精神需求,从而导致不可预测的分化。
但这不是说我们不该追求美好 社 会。
文明的韧性,在于接受不完美,在矛盾中寻找平衡。
就像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进入中世纪,孕育了后来的文艺复兴;
唐朝衰落,却迎来宋词的繁荣,周而复始的起伏,这就是人类的进步轨迹。
或许文明的真谛,就是在资源有限、矛盾永远存在的世界里,保持改变的勇气。
我们不需要一个绝对完美的乌托邦,而是要有面对挑战的能力和持续进步的希望。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生存形态的进化,很大程度并非来自本能,而是一种真正具有意识突破的进化。
(参考资料来自公开权威资料,文中观点仅为个人观点,仅供娱乐!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并且进行了一些技术修复,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以下为部分公开资料截图:《制造老鼠乌托邦的“疯狂书呆子”-利维坦-2024-12-27 16:46上海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一场老鼠实验,本想研究人口增长,却意外揭开年轻人不生孩子真相-我是科学人-2021-02-22 17:47北京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全球人口80亿和“老鼠乌托邦”-来源:金羊网作者:李钢发表时间:2022-11-19 07:50》
)
来源:山中微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