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在勾勒国家未来五年发展蓝图的同时,为信息通信业标注出清晰的战略航向。从低空经济、第六代移动通信(6G)到量子科技、人工智能,一系列关键领域的部署既衔接了 “十四五” 时期的发展积淀,更锚定了数字
10月29日消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在勾勒国家未来五年发展蓝图的同时,为信息通信业标注出清晰的战略航向。从低空经济、第六代移动通信(6G)到量子科技、人工智能,一系列关键领域的部署既衔接了 “十四五” 时期的发展积淀,更锚定了数字经济深化向智能经济跃迁的核心路径。接下来让我们盘一下,关于信息通信行业究竟有哪些内容。
“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取得重大突破。
——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快速突破,并跑领跑领域明显增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创新驱动作用明显增强。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优化提升传统产业
推动技术改造升级,促进制造业数智化转型,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加快产业模式和企业组织形态变革。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着力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工程,一体推进创新设施建设、技术研究开发、产品迭代升级,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完善产业生态,实施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加快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探索多元技术路线、典型应用场景、可行商业模式、市场监管规则,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
提高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水平,推进服务业数智化。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推进信息通信网络、全国一体化算力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建设和集约高效利用,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更新和数智化改造。
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
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健全数据要素基础制度,建设开放共享安全的全国一体化数据市场,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以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加强人工智能同产业发展、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相结合,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制高点,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加强人工智能治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完善监管,推动平台经济创新和健康发展。
建设强大国内市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强大国内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依托。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大力提振消费
以放宽准入、业态融合为重点扩大服务消费,强化品牌引领、标准升级、新技术应用,推动商品消费扩容升级,打造一批带动面广、显示度高的消费新场景。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
推动贸易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数字贸易,有序扩大数字领域开放。提升贸易促进平台功能,支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拓展双向投资合作空间
健全外商投资服务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国民待遇,推进数据高效便利安全跨境流动,营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加强与共建国家战略对接,强化合作规划统筹管理。深化基础设施“硬联通”、规则标准“软联通”、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完善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布局,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建设。深化贸易、投资、产业、人文务实合作,拓展绿色发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卫生健康、旅游、农业等领域合作新空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
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加强海洋开发利用保护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巩固提升海洋装备制造业优势,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繁荣兴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发展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和管理。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文化领域治理能力。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推动文化建设数智化赋能、信息化转型,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引导规范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等健康发展,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
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优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
加快建设健康中国
优化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和布局,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推进全民健康数智化建设。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大力发展新型储能,加快智能电网和微电网建设。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
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
加强网络、数据、人工智能、生物、生态、核、太空、深海、极地、低空等新兴领域国家安全能力建设。
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
加大预防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毒品犯罪等的力度。深化网络空间安全综合治理,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推进网上网下协同治理。强化市民热线等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推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战略能力。
加快先进战斗力建设
加快无人智能作战力量及反制能力建设,加强传统作战力量升级改造。统筹网络信息体系建设运用,加强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构建智能化军事体系。
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加快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建设,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
完
责编/版式:甄清岚
审核:郄勇志
监制:刘启诚
工联网简介
工联网创立于2020年4月1日,以“记录智慧工业时代”为宗旨,致力于打造5G时代工业互联网行业领先的网络传播平台。创办以来,工联网立足中国工业互联网领域发展前沿,见证和记录了行业发展历程,以及时、权威的报道全面反映工业互联网产业变化,为行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工业互联网垂直领域网络渠道第一媒体。
来源:工联网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