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帕金斯在镜头前说那句话时,语气像极了一个提前剧透的编剧:十五年后,乔丹、詹姆斯、文班亚马,三人并列,其余名字全部退场。
“再晚一点,你可能就错过亲眼见证下一个GOAT诞生的现场直播了。”
帕金斯在镜头前说那句话时,语气像极了一个提前剧透的编剧:十五年后,乔丹、詹姆斯、文班亚马,三人并列,其余名字全部退场。
听起来像疯话,可数据就摆在那儿,像一块冰,凉得踏实。
先看最吓人的一块冰:开季五场,场均28.6分11.2篮板4.0盖帽。
上一次有人在新秀赛季这么干,还是1992年的奥尼尔。
也就是说,整整31年,没人能复制这种“一上来就掀桌子”的出场方式。
更细一点,打太阳那场,38分12篮板4盖帽,三分8中5,最后两分钟一记反超三分,一记封死杜兰特的上篮。
现场解说直接卡壳,憋出一句:“这根本不是人类。”
可真正让人后背发凉的,是“无短板”三个字。
通常评价新人,会说“进攻还行,防守毛坯”或者“身体顶级,投篮看天”。
到文班这儿,模板直接失效。
背身效率118.5,中锋里排第五;三分36.4%,联盟前三十;护框效率94.2,比巅峰戈贝尔还狠;防守半径6.2米,历史第一。
换句话说,他能在三分线外一步盖掉你,也能在底线背身把你碾到篮下,转身还能投你一脸。
这种“攻防一张网”的体型与技术组合,过去只存在于2K的自定义球员里。
波波维奇赛后一句“我们正让他尝试持球发起”,等于把最后一道门也推开。
以前说大个子高位策应,最多是“站高位手递手”。
现在马刺直接让文班像控卫一样打挡拆,外弹三分、内切暴扣、短传对角,一套连招行云流水。
联盟第一的挡拆得分效率128.7,就是这么来的。
想象一下,一个224公分的人,在你面前体前变向,然后后撤步三分,盖又盖不到,扑又扑不着,那种无力感,对面教练只能双手插兜,嘴里嘟囔“这怎么玩”。
有人担心体型太大,容易伤。
可文班的“大”跟传统巨人不是一个概念。
他肩窄、髋灵活、跟腱长,跑动姿态更像一个210公分的锋线。
ESPN列出的伤病风险模型里,他的负荷指数反而低于同期詹姆斯。
换句话说,只要马刺不瞎折腾,健康概率并不魔幻。
再说说GOAT讨论。
乔丹代表“封神”,詹姆斯代表“长青”,文班如果真能复制这份持久,就能把“封神+长青”缝在一起。
帕金斯把话挑明:十五年后,人们不会再争论“谁更伟大”,而是“谁的故事更离谱”。
乔丹六冠 undefeated Finals,詹姆斯四万分三队夺冠,文班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塞一个“从一号位打到五号位”的怪物叙事,那画面太满,历史书只能撕页重写。
当然,现在就把他抬进神殿,为时尚早。
可历史从来不是等“盖棺”才定论,它喜欢提前。
邓肯1998年同时拿下最佳新秀+DPOY,当时也没人敢想他会成为“马刺图腾”。
如今文班的开局比邓肯更夸张,赔率公司已经把“最佳新秀+DPOY”双奖开到1赔2.3,等于明示“不受伤就兑现”。
换句话说,窗口正在收窄,等真拿到奖杯,故事就涨价了。
回到球迷视角,最实在的焦虑是:到底还要不要熬夜看比赛?
答案很简单——看一场少一场。
不是夸张,是供需失衡。
文班这种“刷新上限”的演出,频率高到几乎每周都出新款,可人类对“第一次”的记忆力极其有限。
错过今天,就只能看剪辑,而剪辑永远带不出那种“他刚拔起三分,整座球馆同时倒吸凉气”的现场电流。
所以,帕金斯那句“无短板”真正的杀伤力,不是吹,而是提醒:我们极可能站在一个时代断崖的边缘。
往前一步,是旧日巨星缓缓退场;再一步,是新怪物重写规则。
悬崖边的风特别大,吹得人睁不开眼,可也最让人清醒——别等故事成了教科书,才想起自己本来可以亲眼见证。
来源:为你唱歌为你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