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很多人发现,自己常吃的进口药突然买不到了。国家药监局一口气注销了80个药品注册证书,其中超过一半是外资药企的产品,还涉及肿瘤治疗领域。这可不是药品有问题,而是企业主动申请退出,背后藏着药品市场的大变化。
最近很多人发现,自己常吃的进口药突然买不到了。国家药监局一口气注销了80个药品注册证书,其中超过一半是外资药企的产品,还涉及肿瘤治疗领域。这可不是药品有问题,而是企业主动申请退出,背后藏着药品市场的大变化。
一、先搞清楚:这些药为什么会退出?
看到“注销80个药品”的新闻,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药有问题”。其实完全不是,这次都是企业主动申请注销,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简单说,就是这些药在国内卖不动了,企业觉得继续生产不划算。
主要有三个原因:
1. 集采砍价太狠:国家集采把药品价格压得很低,国产仿制药质量和原研药差不多,但价格只有几分之一。比如二甲双胍恩格列净片,国产仿制药集采价才1块多一片,原研药根本没法竞争。
2. 市场销量下滑:有些药本来卖得不错,但后来被更便宜、更方便的替代药抢走了市场。比如赛诺菲的利司那肽注射液,销量从几千万跌到几十万,企业只能放弃。
3. 原材料或战略调整:少数药是因为原材料没了,或者企业全球战略变了。比如西安杨森的“太宁栓”,主要成分是天然提取的,全球都找不到可持续供应的原料,只能停产。
二、肿瘤治疗领域受影响最大
这次退出的药品里,肿瘤治疗领域受影响最大。比如辉瑞的注射用盐酸多柔比星,这是一种常用的化疗药。不过大家不用慌,因为有更好的替代方案。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就是个很好的替代。它把多柔比星包裹在脂质体里,能更安全、精准地到达肿瘤部位,副作用更小。而且这个药已经被纳入集采,价格从原来的3000-4550元一支,降到了98元一支,一年下来能省7万多。
三、2025年肿瘤治疗的新选择
除了传统化疗药,2025年还有很多新的肿瘤治疗方案,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
1. CAR-T细胞疗法:这是一种个性化的治疗方法,从患者身上提取T细胞,改造后再输回去,让它们专门攻击癌细胞。比如针对肝癌的GPC3 CAR-T疗法,有患者肿瘤缩小了90%,甲胎蛋白从80000ng/ml降到746.7ng/ml。
2. TIL细胞疗法:从肿瘤组织里提取TIL细胞,扩增后再输回患者体内。在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有50%的人肿瘤缩小,其中1例缩小了52%,另1例缩小了69%。
3. NK细胞联合疗法:NK细胞是人体天然的“抗癌战士”,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率更高,生存期更长。有患者右肺肿瘤从3.5×3.5cm缩小到1.7×1.3cm。
4. DC疫苗:把肿瘤抗原加载到树突状细胞上,激发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比如针对HER2阳性胃癌的DC疫苗,有患者病灶缩小了50%。
四、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替代药?
如果你正在吃的药被注销了,或者想换更好的治疗方案,可以通过以下渠道找到替代药:
1. 国家药监局官网:直接搜索“药品注册证书注销目录”,看看你的药是否在名单里,以及有哪些替代药。
2.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数据库:输入药品成分名称,就能看到所有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国产和进口药品,以及生产厂家和获批信息。
3. 医院和药店:去医院开药时直接问医生,或者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找药师咨询,他们会根据你的情况推荐合适的替代药。
药品退出市场看似是坏事,其实是药品市场升级的信号。国产药的崛起让我们有了更多选择,价格也更亲民。对于肿瘤患者来说,2025年不仅有更便宜的仿制药,还有更先进的细胞疗法和疫苗,让治疗更有效、更安全。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或你身边的人有没有遇到过常用药突然买不到的情况?你是怎么找到替代药的?你对2025年的肿瘤治疗新方案有什么期待?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看法。
来源:柚点小脾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