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新成在贵阳高速被车死死咬住半米,车里的人一边拍一边笑,直到警察把他们的GPS和酒店房号截图从手机里掏出来,大家才明白,这不是追星,是绑架。
张新成在贵阳高速被车死死咬住半米,车里的人一边拍一边笑,直到警察把他们的GPS和酒店房号截图从手机里掏出来,大家才明白,这不是追星,是绑架。
那辆车,黑的,没挂牌,从机场一路追到高速出口,20公里,寸步不离。
张新成的车在前,他们就在后,快了就撞一下,慢了就贴上来,窗子打开,手机伸出来,对准他,咔咔拍照。
不是粉丝蹲点等签名,不是偶遇要合照,是跟踪,是盯梢,是拿命当娱乐。
车里两个女孩子,一个硕士在读,三年花四十万追星,钱从哪来?
家里给的?
兼职挣的?
都不是。
她手机里存着张新成未来七天的全部行程——哪天到哪,住哪家酒店,哪个房间,几点退房,连电梯门打开的方向都标得清清楚楚。
这哪是追星?
这是在摸敌人的军情。
警方查出来的东西更吓人。
望远镜,对讲机,车载GPS,还有好几部手机,里面全是明星的身份证复印件、航班截图、酒店登记信息。
这些不是她自己攒的,是买的。200块买一张身份证,50块买一张值机截图,100块换一个酒店入住记录。
背后有一个团伙,专门卖这些,上家在航空公司里有内鬼,酒店前台有眼线,下家就是像她这样的“粉丝”。
这些人不是为了见一面,是为了知道你下一站在哪,好提前蹲点,好规划路线,好在你毫无防备的时候,把车开到你旁边,用镜头对准你,像拍动物一样拍你逃命的样子。
一个研究生,有文化,有学历,却能把一个人的隐私当商品,用钱买,用命追。
她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因为在她朋友圈里,这叫“真爱”。
别人刷抖音看直播,她刷机场监控;别人省吃俭用攒学费,她省出房费去酒店门口守夜。
四十万,够一个农村孩子读完大学,够一家三口过五年安稳日子,她全扔在了别人的生活轨迹上。
她不缺钱,缺的是边界感。
她以为粉丝就是能踩进你生活里的人,以为爱你,就有权知道你上厕所用哪张纸。
可这是人,不是流量。
张新成不是直播间的商品,不是热搜的背景板,他是活生生的人,会有害怕,会失眠,会开车时后脑勺发凉,知道身后有辆看不见车牌的车,随时可能撞上来。
那天要是他一个急刹,要是对方手抖猛打方向,要是高速上车流多一点,出了事,谁负责?
她会不会哭?
会不会说“我只是太喜欢他了”?
一句“喜欢”就能抵掉一条命?
就能抹掉20公里危险驾驶?
就能洗白偷拍、跟踪、信息贩卖?
这不是第一次了。
前年一个男明星在机场被围堵,保安被打伤;去年一个女演员在酒店外被拍到裸背照,警方顺藤摸瓜,查出酒店服务员偷偷拍下入住客人的房卡信息,上传到暗网交易;上个月,有粉丝买通机场地勤,改了偶像的登机口,只为能“偶遇”他多一秒。
每一次,当事人报警了,警察处理了,媒体骂了,网友骂了,可下一个星期,同样的事又来一遍。
为什么?
因为没人真怕。
因为法律没打疼他们。
因为判得轻,罚得少,删条微博就完了。
偷拍一次,罚款一千,拘留十天,对一个花四十万追星的人,算什么?
信息卖了,再买,再盗,再追。
只要能看见偶像的背影,能拍到一张模糊的侧脸,能发朋友圈说“我离他只有三米”,他们就觉得值了。
可你知道最可怕的是什么吗?
不是他们疯,是社会默认了这种疯。
我们习惯性把“追星”当成个人爱好,给它画个温柔的标签,用“青春”“热情”去包装,可当一个硕士生能用专业知识分析偶像的航班时刻,用GPS定位他的动向,用买来的身份证信息预测他住哪个房间,这已经不是追星了,这是入侵。
我们能不能别再拿“粉丝行为,偶像买单”当挡箭牌?
能不能别再把明星当透明人,当不会疼不会怕的机器?
张新成不是第一个被追车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除非有一天,偷拍明星行程的人,和偷拍儿童隐私的人一样,进监狱三年起步;除非有一天,酒店服务员卖房号,和银行职员卖客户信息一样,终身禁业;除非有一天,花三十万追星,跟花三十万买毒品一样,被全社会骂到抬不起头。
你真觉得,一个人的喜欢,能值一条命吗?
你愿意让你的女儿、你的儿子,哪天开车上高速,后头一辆黑车死死贴着,车窗里是你的名字,被一群人用手机拍着,笑着,说着“太疯狂了,好爱他”?
你真的敢说,这不危险?
你真的敢说,这事,不该停?
来源:旻旻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