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火18天之后,加沙战火重燃,以色列总理下令强力打击哈马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9 17:07 1

摘要:10月28日,内塔尼亚胡下令对加沙地带实施强力军事打击,此前一度达成的停火协议宣告破裂。

没有诚意的停火协议只是一张废纸。

停火仅18天后,加沙战火再度燃起。

10月28日,内塔尼亚胡下令对加沙地带实施强力军事打击,此前一度达成的停火协议宣告破裂。

(和平协议第一阶段仅要求以色列撤军至“红线”区域内)

哈马斯此前虽签署停火协议,却无意放弃武装,而是试图利用停火期作为喘息机会,重组军事力量。

协议签署后,哈马斯一再违反约定,蓄意拖延执行。

另一方面,内塔尼亚胡在特朗普及国内外多方压力下签署和平协议,本身亦心存不满。

哈马斯拒绝解除武装的拖延策略,为以色列再度动武提供了理由。

随着最后一批人质获释,哈马斯此次恐难逃被全面清剿的命运。

一、哈马斯拖延战术失败,战火迅速重启

10月10日,以哈第一阶段停火协议生效,以军同意从部分加沙地区撤至“黄线”以内,控制约53%的加沙领土。

作为交换,哈马斯承诺在72小时内释放全部被扣押人员,不论生死。

(以军在加沙地带设立的“黄线”实体标识)

协议第二阶段更要求哈马斯解除武装,实现加沙非军事化。

然而,放下武器意味着哈马斯在加沙失去存在基础,因此哈马斯无意履行。

哈马斯签署停火协议,本质上是其拖延战术的一部分。

事实上,在随后两周内,哈马斯重新组建了约七千人的武装力量,控制了以军撤出区域,并在该地区与其他反对派别发生冲突,甚至公开处决异见人士。

此外,哈马斯不仅拖延归还人质遗体——以方无人机拍摄到其伪造尸体的行为——还多次越过“黄线”袭击以军,导致两名以色列士兵丧生。

10月19日,以军对拉法展开大规模空袭,投下153吨炸弹以示警告。

然而,哈马斯并未收敛,继续拒绝解除武装、拖延归还遗体。

28日,以色列总理办公室正式发表声明,称哈马斯对加沙地带以军开火,内塔尼亚胡随即下令实施强力打击。

加沙城随后遭受多次空袭。

哈马斯下属卡桑旅则宣布,推迟原定当晚归还以方人员遗体,理由是以色列的“升级行动”。

二、哈马斯的拖延战术注定无法成功

缺乏实力支撑的谋略终是空中楼阁。

哈马斯签署和平协议是经过精心计算的战略选择。

在拖延的两周内,他们成功重组部队,重新控制以军撤出区域,并处决内部异己。

此外,他们还伪造尸体,试图继续争取时间。

以军情报显示,哈马斯成员将假尸体从建筑物中拖出并掩埋,再通知红十字会“新发现”。

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在以军全面监控下难以成功,但哈马斯仍试图利用一切机会拖延时间。

更为失策的是,哈马斯在停火期间至少三次对“黄线”以内的以军发动袭击:17日通过隧道突袭汗尤尼斯,19日越线攻击拉法导致2名士兵死亡、3人受伤,28日再次袭击拉法。

这些行动虽未必出自高层授意——因其策略上显然不明智——但经以色列公共广播公司和国防军情报证实,已明显违反停火协议核心条款,为以色列实施强力打击提供了理由。

三、以色列不会放过哈马斯强硬派

如前所述,内塔尼亚胡是在特朗普及国内外压力下签署和平协议。

而哈马斯一再违反协议,为他彻底消灭哈马斯提供了充分理由。

28日,内塔尼亚胡决定全面反击,强力打击哈马斯。

以军计划将控制范围扩大到“黄线”以外,并已就相关行动与美国进行协调。

两名美方官员透露,以色列在袭击前已通知美国。

这表明,尽管美国推动停火,但也理解以色列行使自卫权的立场。

美国副总统万斯28日晚表示,停火“仍然有效”,并承认哈马斯袭击以色列士兵后,以方有权作出回应。

四、以色列的底线:加沙和平须以哈马斯解除武装为前提

以色列认为,加沙能否实现和平,关键在于一个问题:哈马斯是否愿意为加沙人民的福祉放弃武器?

目前的种种证据均指向否定答案。

在拖延的两周中,哈马斯优先重组军力而非改善民生,重新控制街道而非准备和平。

他们将平民区作为防护盾牌,将国际社会的善意视为战术机会。

加沙民众持续承受战乱之苦,根源在于哈马斯将居民区军事化,并利用停火重整武装。

真正的和平需要诚意与行动,而非拖延与表演。

以色列的强势回应,或许将成为加沙走出武装循环的转折点——非军事化并非一句外交辞令,而是必须通过坚决行动实现的现实。

时间从不站在拖延者一方。

当哈马斯试图以虚假承诺换取备战时间,以色列以武力回应了一个简单真理:真正的和平源于对协议的尊重,而非对漏洞的利用。

加沙的未来不取决于更多停火协议,而取决于哈马斯是否明白:战术性拖延只会导致战略性失败。

来源:黑瞳新视野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