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村干部到“中国好人” 他点亮超300个团圆梦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9 16:17 1

摘要:开篇的话车水马龙的街道、熙熙攘攘的商场、繁忙有序的工厂、生机勃勃的田野……今年以来,郑州市全力以赴拼经济,不断拼出高质量发展新气象。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生活在郑州的人们,

开篇的话

车水马龙的街道、熙熙攘攘的商场、繁忙有序的工厂、生机勃勃的田野……今年以来,郑州市全力以赴拼经济,不断拼出高质量发展新气象。

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生活在郑州的人们,正拼搏着、奋斗着,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感受着烟火人间的幸福。

郑州广播电视台融媒体系列报道《烟火人间》持续推出。

他不是侦探

却带着厚厚的寻亲笔记“破案”

他不是亲人

郑州中牟新区毕虎村副主任刘红涛

最近获评“中国好人”

这位“爱管闲事”村干部

以最实在的行动

照亮无数寻亲人的“回家路”

“我找到女朋友,也结婚了。”“祝贺祝贺,真的是替你高兴……”

电话里,福建的赵正跟刘红涛分享结婚喜讯。赵正一直以为自己是孤儿,直到2022年找到分别30多年的父母,而这段团圆路,刘红涛陪他走了六七年。

说到这儿,赵正的声音里满是感激:“这是我30 多年最大的一个心愿,中途也出现过疑似找到了,后面证实又不对。刘先生一直帮我努力、安慰我,让我保持这份希望,我无法用言语去感谢他对我的这种无私的帮助。”

挂了赵正的电话,刘红涛翻开桌上厚厚的笔记本,每一页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线索:后背有疤痕,记得家乡有河、会下雪;4岁被拐,辗转过两个地方……这样的寻亲笔记他已经写了6本,一条条外人看来零散的信息,在他眼里都是“回家的密码”。

而他与寻亲事业的缘分,还要从2003年那个深夜说起:路边碰见个小女孩一脸泪。我说你咋回事,她说我肚子疼了,从学校偷跑出来了。我就是联系她家人家人说了如果不是碰见你,碰见个坏人,这一家子毁了。从那以来,碰见这种我都会下来问问陆陆续续的也找着五六个

2014年,刘红涛正式加入“宝贝回家”公益志愿者团队。可这活儿比他想的难,要像侦探破案一样,跟寻亲人打电话抠细节,有时一聊就是好几个小时,还经常熬夜整理信息。可他从没马虎过,每一个小线索都不放过。

刘红涛说:“说实在话,做志愿者挺难的,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很多孩子丢失以后会有模糊的记忆,当地下雪不下雪,有山没有山,有大湖没有,有河没有,吃啥东西。根据这些东西来判断地理位置然后整理信息发布,经常在电脑前一坐就几个小时。

刘红涛是村干部,本职工作本就忙,寻亲的事不仅倒贴钱,还占满了他所有业余时间。一开始家人不理解,觉得他“瞎忙活”,可看着一个个家庭团圆,家人慢慢也成了他的后盾,这让刘红涛更有干劲了。他说:基本上我要是大声一笑就知道这是我又找着了。有一年从大年三十儿到大年十五,每天找到一个,半个月找到15个。

寻亲路上有团圆的喜悦,也有无奈和委屈。有人坚持不下去中途退出,有人质疑他是骗子辱骂他。可刘红涛没想过放弃,他说,只要看到孩子和亲人匹配上,看到他们一家团聚,一切都值了,“我看了太多这种孩子的父母,身上挂一个牌,全国各地找自己丢失的孩子,很多父母终身遗憾。就促使我们这些志愿者跟时间赛跑,找一个是一个,能帮一个是一个

除了寻亲,刘红涛的公益脚步也没停下,累计无偿献血29次、总量达11600毫升,2016 年还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工作中,他积极创新毕虎村“亲情网格”管理,建立留守老人和儿童关爱档案,组织“护苗行动队”给特殊群体送温暖。

这些事,村里老少爷们儿都看在眼里,一提起他,话里满是认可。村民刘丽霞说:刘红涛本来就是非常热心的一个人,看到别人有困难,不管有多忙,都会去伸手。帮助别人找亲人,他能坚持这么多年,由衷地佩服。

这些年,刘红涛帮过的寻亲人里,最大的93 岁,离家八十多年,最小的十几岁。为了让更多人看到信息,他还自学新媒体制作,每天坚持整理线索,如今已经发了6000多条短视频。

获评“中国好人”后,他既激动,又觉得肩头的责任更重了,“我手头还有好几百人没有找到家了,我的初心是一直帮助下去,直到天下无拐。

记者:王妍斐、郝宏杰编辑:赵家祥近期热门视频

来源:郑州新闻广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