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科学讲堂”传播科学声音:做科研首先要感兴趣 要与使命感、责任感结合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9 16:24 1

摘要:科研遇到困难如何调整心态?10月28日,在全国政协“委员科学讲堂”上,全国政协委员、宁波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蔡荣根回答说,“科学研究,首先要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要跟使命感、责任感结合起来,因为兴趣经常会变的,只有和使命感结合起来,兴趣才能保持长久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言)科研遇到困难如何调整心态?10月28日,在全国政协“委员科学讲堂”上,全国政协委员、宁波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蔡荣根回答说,“科学研究,首先要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要跟使命感、责任感结合起来,因为兴趣经常会变的,只有和使命感结合起来,兴趣才能保持长久,才能解决问题,特别是国家希望你能够解决的一些问题。”

当天,“委员科学讲堂”在北京邮电大学举行。蔡荣根以“引力波:宇宙奥秘的新信使”为主题,从理论预言、实验探测和科学意义等多个维度,向包括大中学生在内的700多名听众介绍了引力波的前世今生和未来展望。

“引力场导致时空曲率的变化,以光的形式向外传播,并形成了引力波,相当于时空振动的涟漪,非常类似于到池塘里投进一个石子,水的波纹展开了,像电磁波、水波非常类似,是一类波。”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到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从引力波的第一次被直接探测,到它可以揭示的一些宇宙秘密,蔡荣根尽量让讲解通俗易懂,吸引台下的学生。

蔡荣根与现场师生互动交流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刘言/摄

这名物理学家还介绍了我国推动引力波探测的天琴项目、太极项目,寄语同学们“抬头仰望星空,俯身脚踏实地”,并与在场师生互动交流。

“科研的道路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您是否曾遇到过一些感觉不可跨越的问题,是怎样调整心态并克服的?”一名北京邮电大学的学生向蔡荣根提问。

“那些充满强烈渴望的人,多年来在黑暗中焦灼地探索,时而信心满满,时而精疲力竭,最终沐浴在光明之中——只有经历过这些的人,才有深刻的体会,科学研究就是不断努力、不断地试错,最后找到正确的答案。”蔡荣根用爱因斯坦的话作了回答。他说,做研究往往选10个题目,只有一个能做出来,大部分都会失败,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但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成功的喜悦,只有摸索的人才能体会到。他鼓励同学们将兴趣与使命感、责任感结合起来,解决国家急需的问题。

一名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的学生提问,希望了解引力波在日常生活技术应用,特别是通信导航方面的潜力和价值。蔡荣根解释,目前,引力波只是揭示宇宙奥秘的一种基础研究,人为操控引力波目前还比较困难,但是不知道以后是否会有新技术,能将引力波作为新的传播信息的媒介。他还鼓励在座的同学们学好专业知识,未来有机会结合自己的兴趣,努力参与到国家的大型科学实验中。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科普工作重要论述,全国政协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开设了“委员科学讲堂”。该讲堂邀请政协委员中的名家,面向社会举办科普讲座,自2023年9月创立以来,迄今已举办15场。通过“委员科学讲堂”,不同领域的著名科学家展现了政协委员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担当,在全社会传播科学精神,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