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地铁6号线来啦,11月5日起4号线四个站点暂停运营!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9 15:49 1

摘要:为实现合肥地铁6号线年底开通运营目标,11月5日起4/6号线即将进行拆解施工,届时4号线科大先研院站至青龙岗站区段(科大先研院、量子科学中心、合肥七中、青龙岗)4个站点将暂停服务。待6号线开通后,北雁湖站至青龙岗站将划分至6号线运营,北雁湖站将成为4号线与6号

908新媒体刚刚收到的消息,为实现合肥地铁6号线年底开通运营目标,11月5日起4/6号线即将进行拆解施工,届时4号线科大先研院站至青龙岗站区段(科大先研院、量子科学中心、合肥七中、青龙岗)4个站点将暂停服务。待6号线开通后,北雁湖站至青龙岗站将划分至6号线运营,北雁湖站将成为4号线与6号线的换乘站,4号线Y型交路运营模式将正式结束。

4号线Y型交路

6号线开通后,4号线由Y型交路转变为单一交路

为保障广大市民乘客出行,11月5日起将提供免费公交接驳服务,前往科大先研院站至青龙岗区段的乘客可在复兴集站换乘接驳公交,公交会在轨道科大先研院站、量子科学中心站、合肥七中站、青龙岗站等多个站点停靠,运行时间和地铁线路运营时段一致。

接下来,针对市民乘客可能关心的一些问题,908新媒体逐一为大家解答。

6号线割接施工为什么要停运4号线部分区段?

4号线从北雁湖至青龙岗区段将接入6号线,涉及的区段是全国首例已运营线路在运营期间进行的全自动驾驶升级改造。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轨道线路开通初期运营相关要求,本次割接工作需将4号线信号、供电、通信、车辆、综合监控等多个重要系统的剩余工程分别接入新建的6号线。4号线科大先研院至青龙岗区段需要停止运营、6号线全线(新建段及拆分段)集中调试,确保早日实现6号线全线开通运营的目标。

为什么不在北雁湖站换乘接驳公交?

北雁湖站站外地面交通复杂,临近习友路,高峰期车流量大,易出现拥堵,降低接驳效率;同时站外地面道路较窄,接驳公交在此折返掉头困难,易造成地面“十字路口”交通瘫痪,为保障接驳效率,方便市民出行,将免费公交接驳换乘站点设在复兴集站。

免费接驳线路走向、停靠站点、发车间隔?

(1)线路走向(单程约 7.5 公里):

复兴集站→永和路→望江西路→青龙岗站,衔接轨道出行关键节点,实现 “出地铁即乘公交”。

停靠站点:复兴集站开往青龙岗站方向

复兴集站A2口、科大先研院A口/D口、量子科学中心站E1口、合肥七中站A口、青龙岗站D口

青龙岗站开往复兴集站方向

青龙岗站B口、合肥七中站C口、量子科学中心站A口、科大先研院站B口、复兴集站B口

运营时间

复兴集站发车:6:30-23:00

青龙岗站发车:6:00-23:00

发车间隔工作日

高峰时段(7:00-9:30,17:00-19:00)2-5 分钟/班,平峰时段8-9 分钟/班。

周末

高峰时段(16:00-19:00)5分钟/班,平峰时段:8-10分钟/班。

备注:通过车载 GPS、站点客流计数器+现场工作人员反馈,随时调整发车间隔,突发大客流及时响应。同时,各接驳停靠点均设置临时接驳指引牌,车站出入口、接驳点等关键位置增设志愿者提供乘车指引和咨询服务。

除部分站点停运,4号线是否有其他调整?

科大先研院站至青龙岗站区段停运后,4号线由原Y型绕行调整为综保区站至烧脉岗站直达运营,路线更清晰。发车间隔由原来最大12分钟缩短至最长不超过9分钟,高峰期间隔约5分50秒。

温馨提示

1.合肥轨道将在全线网车站通过标识标贴、广播语音等多渠道做好停运信息提醒,加强乘客引导服务,及时解答乘客咨询和疑问。

2.停运期间,车站自动售票机将无法购买到达科大先研院站至青龙岗站区段的车票,前往上述区段的乘客请购买至复兴集站的车票换乘免费接驳公交。

更多信息

合肥轨道交通6号线起于龙塘站,止于原4号线青龙岗站。线路全长35.2公里,串联肥东、瑶海、包河、蜀山及高新区,其中换乘站5座,在朱岗站与1号线换乘,在洪岗站与3号线换乘,在北雁湖站、尧渡河路站与4号线换乘,在市第三医院站与5号线换乘,是名副其实的“换乘之王”。6号线设计运行时速达到100千米/小时,线路开通后,能够更好地将合肥轨道交通线网快速串联起来,对于整个城市的互联互通以及提升市民群众出行体验具有重大意义。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地下改造

合肥轨道4/6号线整合改造工程纪实

当合肥市轨道交通6号线一期工程加速向市民靠近,一项技术难度空前的轨道交通工程正悄然突破,将既有非全自动运营的4号线部分区段,与新建的6号线无缝整合为全自动运行线路——GOA4级(GOA4级是列车运行自动化等级中的最高等级,代表无人值守下的全自动运行。)。这场跨越新旧系统、昼夜不停的 “地铁心脏手术”,攻克了异厂设备兼容、运营调试并行的多重难关,用建设者的“铁军精神”,为城市轨道交通既有线升级树立了新标杆。

错综复杂的“拆分难题”

敢走“无人区”

合肥轨道4/6拆分工程,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场 “摸索前行”的硬仗!这是国内首次实现在运线路信号系统的跨厂商“硬切换”,也是首次线路拆分与全自动升级并行改造的线路。涉及信号、通信等众多专业系统,必须同步拆分、同步改造、同步投用,难度空前。

4号线原来的最高时速是80公里,6号线设计的是100公里,现在要让它们完美连接,需要对调度系统、信号系统、站台门等所有设备进行全面升级。光是需要调试的信号设备就有230套,测试项目超过1万个。

为啃下这块 “硬骨头”,建设团队提前半年开展现场调研,摸排每一台既有设备的参数;梳理国内所有轨道交通改造案例,反复推演方案;将拆分全程拆解为“调研-设计-改造-安装-调试-倒切-运营”9大阶段,并邀请行业专家进行多轮评审论证。

分秒必争的“流程战”

打好调试前哨

这项“地铁心脏手术”需要做大量准备工作,首先要改造设备房。对于部分车站的空间布局改造问题,建设团队通过拆除隔墙、重新布局,在有限空间里“挤”出了安装新设备的地方,同时还升级了空调、消防和供电系统。

科学城车辆段的改造更是时间紧迫。这个原来属于4号线的“地铁停车场”,要在20天内改造成适合6号线使用的全自动停车场。施工人员采用“多班组并行作业” 模式:白天集中完成161根电缆敷设,夜间同步开展221套设备移设与调试,凌晨则进行301套设备的联动测试,最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从非全自动到全自动”的跨越,为后续动车调试奠定基础。

昼夜颠倒的 “时间战”

守护市民出行

为将施工影响降到最低,4号线北雁湖至青龙岗区间所有施工都只在凌晨地铁停运的4个小时内进行,施工过程中,调试团队还要根据实时情况进行相应调整,夜间最短施工时间仅有31分钟。

为了争取更多时间,项目团队想了很多办法:比如分段施工、简化测试流程、保持设备持续供电等。“动态接入、快速切换” 的创新机制,成为这场 “时间战” 的关键:白天,拆分区段设备接入4号线系统保障运营;夜间,通过特制的 “倒接箱”,毫秒级切换至6号线新系统测试;凌晨3点前,再切回旧系统,逐一验证35架信号机、12组转辙机、10侧站台门的状态——30分钟内必须完成所有检查,确保清晨首班车准点出发。

24小时在线的 “安全网”

筑牢运营底线

深夜施工就像走钢丝,安全最重要。建设团队提前识别出63个可能的风险点,每个都有专门的防范措施。在轨道区域施工时,实行“呼叫应答制”制度,防止误操作;所有调试计划都要经过三次确认。

应急准备也很充分:24小时有人值班待命,每个站都配备了维修工具和备用零件。

短暂停运

冲刺6号线开通时刻

此次4号线四个站点暂停运营期间,6号线拆分段和新建段将进行综合调试,这也意味着4/6拆分工程已经进入到收尾的关键环节。我们将继续用建设者的 “铁军精神”,确保各项工作安全高效推进,力争早日实现6号线贯通运营,为市民出行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

来源:皖江新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