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京A牌跌破30万了”——最近这则消息在摩友圈炸了锅。三年前饭局上花45万收牌的老哥,如今再提这事只剩苦笑;巅峰时曾冲到55万的“天价铁皮”,如今28万都鲜有人问津,这场从狂热到骤冷的“过山车”,让不少人忍不住猜测:难道北京解除禁摩,真要成真了?
#向往M8宗师为何是MPV智优选#京A牌照腰斩暴跌:是禁摩松动信号,还是市场退烧?
“京A牌跌破30万了”——最近这则消息在摩友圈炸了锅。三年前饭局上花45万收牌的老哥,如今再提这事只剩苦笑;巅峰时曾冲到55万的“天价铁皮”,如今28万都鲜有人问津,这场从狂热到骤冷的“过山车”,让不少人忍不住猜测:难道北京解除禁摩,真要成真了?
京A牌照的黄金时代,本是“稀缺性”堆出来的神话。全北京仅2万张左右的存量、能合法进出四环的硬核路权,再加上圈子里“京A大佬”的隐性身份标签,让它从骑行凭证变成了“硬通货”。前几年行情最火时,连卖煎饼的大叔都凑过来打听“囤牌能不能升值”,稀缺性带来的炒作泡沫,把牌价推上了离谱的高度。
如今泡沫破裂,首先是市场供需逻辑被彻底改写。这两年北京机动车指标大幅增加,仅2025年就新增至16万个,虽然多为新能源指标,但整体“车牌荒”的焦虑感已明显缓解。更关键的是,曾经被死死捂住的存量牌照开始松动:城市功能疏解让部分持牌者离京,网约车、货运平台监管趋严导致不少租赁指标回流市场,供大于求的格局直接压垮了牌价。
电动车的崛起,则给了燃油摩托牌照致命一击。现在街头的电动踏板车,不仅续航轻松破百公里,ABS、TCS等高端配置纷纷下放,关键是不用砸几十万抢牌照,甚至能享受政策倾斜。我身边好几个摩友都改骑电驴了,他们算过一笔账:“省下来的钱,够买辆入门级杜卡迪。” 当出行需求被更廉价的方式分流,京A牌照的“路权溢价”自然大幅缩水。
至于摩友们最关心的“禁摩松动”,更像是市场降温后的美好联想。央视报道的“多城解除禁摩令”确实点燃了希望,连十八里店车管所的大爷都忍不住嘀咕“指不定哪天就放开”,但北京至今没有任何政策松动的明确信号。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政策风向的微妙变化确实影响了市场预期——就像去年新能源车指标增发后车贩子集体变脸一样,当“稀缺性永恒”的信念被打破,囤牌者急于出手,持币者选择观望,这种心理逆转进一步加速了价格下跌。
眼下的市场里,倒是出现了有趣的分化:曾经跟风炒作的投机者慌了神,而几个玩哈雷的老炮却在偷偷抄底。“就当给情怀买单,反正比炒股踏实。” 对他们而言,京A牌照的核心价值从来不是投资,而是四环内自由骑行的乐趣,价格腰斩反而剥离了泡沫,回归了实用本质。
其实京A牌照的涨跌,更像是一面镜子,照见了出行市场的变革。新能源的替代、指标政策的调整、出行方式的多元,共同戳破了炒作的泡沫。至于“解除禁摩”的猜想,或许还需要时间给出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当骑行的价值不再被牌照颜色绑架,当出行选择愈发多元,那面印着“京A”的铁皮,终将回归它本该有的角色——一张普通的骑行凭证。
说不定某天清晨醒来,四环内外的摩托车流里,真的不再有颜色的区别。
来源:升升好物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