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迪卡侬这个纯正的法国品牌,过去20年在中国市场一直带着“国产误会”,中国服装市场里仿冒品牌不少,但像迪卡侬这样把正统外资品牌做成“平价代名词”的,还真没第二个。
文/红墨
编辑/世界
估值100亿!迪卡侬中国要卖股权了!这也是迪卡侬创立半个世纪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股权转让,这一次计划出售中国子公司30%的股权。
迪卡侬这个纯正的法国品牌,过去20年在中国市场一直带着“国产误会”,中国服装市场里仿冒品牌不少,但像迪卡侬这样把正统外资品牌做成“平价代名词”的,还真没第二个。
1976年,法国人米歇尔·雷洛克在里尔郊区开了家900平方米的店,这就是迪卡侬的起点,当时的店根本不像超市,更像个仓库——装修简单到几乎没有,产品随便堆在货架上,6个员工全是老板的球友,专业不专业根本不重要。
最有意思的是开店时间,最初只在下午营业,上午得留着让员工打球,《法国回声报》后来报道过这段历史,说当时不少当地人觉得这店“活不过半年”,谁能想到它后来能做成年销售额超千亿元的全球运动品牌。
迪卡侬的秘诀就是“极致性价比+大卖场模式”,它是第一个把所有运动装备凑到一起卖的品牌,篮球、自行车、滑板随便试,没有导购跟着推销。
更关键的是价格,欧洲市场上,它的入门T恤只要2.99欧元,阿迪达斯卖8.95欧元,耐克直接到16.99欧元;运动裤9.99欧元的定价,比竞品便宜30元人民币左右。
到了中国,它更是成了“穷鬼乐园”,北京、上海的门店里,百元以内能买到运动T恤、瑜伽垫,200多块就能拿下基础款跑鞋。
《中国商报》2022年做过运动品牌价格调研,迪卡侬同类产品价格比安踏、李宁还低20%-30%,这也是它能吸引大量学生、刚工作年轻人的核心原因。
供应商一开始不乐意,觉得迪卡侬低价打乱市场,阿迪达斯甚至直接断货,可迪卡侬干脆自己建供应链,从设计到生产全把控,巅峰时90%的产品都是自营。
为了省钱,它不请明星代言,不投广告,连鞋盒都省了,用塑料袋打包。这种“抠门”,反而让它把性价比做到了极致。
谁也没料到,坚持平价半个世纪的迪卡侬,会在2024年突然“变脸”,这场转型看着突然,其实是增长遇阻后的无奈选择。
2021到2023这三年,迪卡侬营收增长慢得像挤牙膏,利润一直卡在9亿欧元不动,同一时间,其他运动品牌却在狂奔。
亚瑟士、斯凯奇每年增长两位数,乐蒙的户外系列卖得火热,最夸张的是始祖鸟——一件冲锋衣卖四五千,中国市场年增长率还能超50%。
《财经天下》2023年底的报道里提到,迪卡侬内部会议上有人直言:“我们是不是卖太便宜,错过了消费升级的风口?” 2024年一开年,迪卡侬就动了真格。
LOGO换了新设计,产品里加了公路自行车、攀岩装备这些专业品类,连开店地址都变了——以前爱在城乡结合部找大场地,现在跑去北京国贸、上海陆家嘴这些核心地段。
为了打开女性市场,迪卡侬还挖来了露露乐蒙中国区的“开国功臣”张小妍当COO,露露乐蒙靠社区营销把瑜伽服卖成轻奢,迪卡侬也想复制这套打法,推出了不少针对中产女性的瑜伽、普拉提装备。
可老用户最先感受到的不是品类升级,而是价格上涨,绳衫裙从99.9元涨到129.9元,抓绒外套直接从249元飙到499元,新款瑜伽服突破500元,高端自行车、冲锋衣更是卖到四五千,甚至有款专业登山服标价过万。
第三方调研机构的数据显示,2022到2024年,迪卡侬商品均价从128.81元涨到196.32元,涨幅刚好52%。
微博上不少网友吐槽:“以前迪卡侬只是丑,现在又贵又丑”“以前觉得是平替,现在价格快赶上大牌,不如直接买耐克、阿迪”。
涨价没换来高端化,反而把利润涨没了,2024年迪卡侬净利润7.87亿欧元,比前一年下滑15.47%。
《第一财经》的记者采访过不少消费者,有人说:“买迪卡侬就是图便宜,现在涨价了,我为什么不加点钱买设计更好、品牌更响的?”
而真正愿意为高端运动装备花钱的人,早就成了始祖鸟、萨洛蒙的客户,根本看不上转型中的迪卡侬。
2024年8月,彭博社的一则消息让迪卡侬再次站上风口——它计划出售中国子公司30%的股权,初步估值100亿元人民币,已经有几家投资机构在谈。
这消息一出来,有人说迪卡侬是想套现离场,也有人觉得是想融资继续转型,不管真相是什么,迪卡侬的困境其实是很多平价品牌的通病——“船大难掉头”,消费者的固有认知更难改。
《哈佛商业评论》曾分析过类似案例,像优衣库、无印良品这些平价品牌,每次想推高端线都会遇到阻力,因为用户心里早就把“便宜”和品牌绑在了一起。
迪卡侬不是没努力过,它在高端门店里增加了体验区,比如让顾客试骑高端公路自行车,邀请专业教练做攀岩指导。
可这些努力没能抵消价格上涨带来的负面情绪,某电商平台的数据显示,2024年迪卡侬客单价虽然涨了35%,但订单量下降了22%,不少老客户都跑到了性价比更高的国产品牌店里。
其实,平价品牌转型也有成功案例。比如日本的UNIQLO,靠UT系列和设计师联名,慢慢提升品牌调性,同时保持基础款的平价,既留住老客户,又吸引了新人群。
还有中国的名创优品,通过和迪士尼、LINE FRIENDS联名,从“10元店”变成了“生活美学品牌”,客单价提升的同时,口碑也没掉。
对迪卡侬来说,现在最需要的是找到平衡点——既不丢掉性价比的根基,又能让高端产品被认可。
或许可以像UNIQLO那样,把产品线分开,基础款保持平价稳住老客户,高端线用独立子品牌运营,避免“又贵又普通”的吐槽。
商业世界里,没有永远不变的成功模式,只有不断适应市场的调整,迪卡侬年近半百,经历一次转型阵痛很正常。
重要的是从这次调整里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毕竟它曾经靠极致性价比打动过无数消费者,只要找对方向,未必不能再创造新的神话。
对消费者来说,我们也期待看到一个更多元的迪卡侬——既能买到百元内的实用装备,也能找到专业的高端产品,让不同需求的人都能实现“运动自由”,这才是一个运动品牌最该有的样子,也是它能走得更远的核心底气。
来源:云蘅不姓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