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讲 SPX000 体系是 Astell & Kern 品牌的旗舰,那 P1 就是在 ACTIVO 体系之下拥有相同地位的一款产品。
之前试 ACTIVO P1 的时候,我就已经得出了一个结论:
如果讲 SPX000 体系是 Astell & Kern 品牌的旗舰,那 P1 就是在 ACTIVO 体系之下拥有相同地位的一款产品。
P1 的出现,不仅重新激活了 ACTIVO 这个牌子,让更加入门定位的潜在用家可以体验 Astell & Kern 对设计、对物料的执著,同时也证明了这位专注旗舰级高端音频产品的牌子,也拥有制作入门贴地产品的能力。
对,P1 的存在就是证明了,这个韩国班霸可以做便机。(笑
原本,我觉得 ACTIVO 做到这一步就可以。
但没想到,新款耳机 ACTIVO VOCALNO 的出现,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如同火山爆发般刷新我的认知。
简单一点,我就讲最实际的:
多单元配置,配备可以直连手机、平板和电脑等设备的数字接口,符合现代大众取向的声音,贴近 Astell & Kern 体系的质感,还有不到 700 元的定价。
这些,对于一个从 AK70、Billie Jean & XB10 套装那些年走来的老人印象中不可能联系在一起的选项,如今被 ACTIVO VOLCANO 一手掌握。
对,讲了一大轮,就是为了在这个 ACTIVO 刚好上线新配色的时候,来开箱一下新推出 ACTIVO VOLCANO 黑色版。(笑
包装模式很熟悉,深灰黑的封套印有黑色版 VOLCANO 的扫光造型照,下面是只印上「ACTIVO」的天地盖内盒。
内盒分两层,上层照旧有带挖槽的海绵层固定好耳机和线材,下层就放置基本配件。
ACTIVO 的配件配置,是真的很良心。
这里,ACTIVO 给了一个圆形的哑光收纳包、硅胶和记忆海绵两种材质的耳帽各三套,还有一条自带可换接头设计的 7 芯铜镀银和 5 芯无氧铜混编的耳机线。
当中,最有讲法的是这条线。
作为一款面向移动智能设备(就是手机和平板)用家的产品,ACTIVO 除了提供 3.5mm 和 4.4mm 平衡口之外,还附带了一个带解码的 USB-C 接头。
不需要「小尾巴」和最简单的转插,换上接头之后就可以将 VOLCANO 直接接入手机平板和电脑,切换到耳机解码就可以使用,对时下主要用手机等移动设备和流媒体听歌的用家来说可算是十分方便。
转接头采用了 4 针设计,接头表面有凹凸点做的防呆结构区分方向,接头后方也有螺口的结构锁定,避免移动使用时脱落。有锁定结构的话,接头结构不用做得太紧,安装替换的手感也比较舒服。
只是,接头侧的防呆结构放在接口侧,外面有螺口结构遮挡的同时内部比较暗,加上金属插针反光的关系,防呆凸点比较难看清,这个如果可以调整一下就更好了。
外观部分,黑色和最初推出的银色都采用了相同造型,正面板大部分位置都被那个工整的椭圆火山口设计占据,里面刻上了「ACTIVO」的品牌标志。
正面做了哑光处理,配合更似深色中性灰的面板看起来质感更强。偶尔在光线的作用下,黑色版能够反射出哑光黑铁的效果。和银色版本比起来,正面板那种「涂装感」会再弱一点,配合灰色的机身一体性更强。
为了配合深色机身,ACTIVO 配的线材也做了调整,黑色版使用的是更深色的线,不会破坏整体的感觉。
说到有金属质感的黑色,我这里也和 Astell & Kern ZERO1 的黑色版做了对比。
同一环境下对比,ZERO1 整体的黑色更深,正面板的质感和深色效果也会比黑色版 VOLCANO 要沉一点,VOLCANO 的黑色对比下来更似深灰色。
毕竟整体材质不同,原定价的差异也很大,不同也是正常的。不过站在个人偏好上看,如果 ACTIVO 可以将 VOLCANO 的颜色调深一点就更好了。
佩戴的话,VOLCANO 是比较舒适和工整稳阵的一类。
机身后的凹凸和坑槽刚好能贴合外耳结构,塞下三动圈结构的机身刚好能放到耳朵上。耳孔的位置没有完全顶死,预留了一点呼吸的空间,不容易刷新疲劳度。
如果你也是「耳孔大」的类型,那 VOLCANO 戴著也不会累。
来到配置的部分,ACTIVO 选用了一个三圈平放的结构。
VOLCANO 内部搭载了一个 8mm 的主要动圈单元和两个 6mm 辅助动圈单元的三圈组合,三个动圈在内部有一个专门的锥形固定结构,结构刚好能将三个单元分隔地固定在耳机内。
官方称这个结构有平衡柔和揉合声音的作用,同时在物理上也能够降低单元之间的互相干扰。
试听的部分,为了应对移动场景,没有 USB-C 口 iPhone 的我选择了 iPad mini 7 和 MacBook,搭配 Apple Music 的组合,用 VOLCANO 来听听最近的新歌。
对,全程都用 USB-C 接头直出:
耳机一接,声音一响,就是那种熟悉的味道。一主二副的三圈结构,带出来是那种非常标准、经典且浓郁的圈味。
我经常说的,音效做得很大粒,喂得很饱满,很适合用来听某些通过声音能量感、饱满度来渲染推进氛围的 Band Sound 或者有相同倾向编曲的歌曲。
特别是鼓点,一下一下粒粒分明的鼓声,敲起来很饱满很有动感,是真正将「鲜活」这个字写在声音上。
音效很大粒的同时也很「埋身」,步步紧逼的效果听起来就是一队 Band 的主唱,这里就是 Tony 顶著你的额头在输出,左侧在和音的 Anakin 阿勤也不会离你太远。虽然听音环境并不局促,但就是给你一种 Pandora 就贴著你演奏的效果。
中音部分饱满,听男声是那种很活力充沛的感觉。
而且,三个圈的叠加很克制。声音饱满的同时也不会因为不断叠加能量感而让声音变得慢速且油腻, 持续听下去的耐听度是有的。
试听的话,我会觉得平时听流行是比较合适的。如果要细分到 Band Sound 的话,今日试到的 Pandora 新碟《Bloom》这种不是太 Band 而且又不那么 Pandora,中间又再加一点 8-90 年代的 RETRO 编曲的影子,斯文一点的 Band Sound 是可以的。
其实,Supper 这张新碟貌似也可以。
至于没有用整碟做介绍是因为,Supper 唱国语歌这件事,我目前只因为个 Documentary,接受了这首歌。
但如果你想试,那么斯文一点的 Band Sound,这张都算是 VOLCANO 的适用范围。
简单来讲,就是《19Moment》之后的,都可以。
女声就,试试 Kiri 这一首。
听英文的话,我觉得《Psycho》或者我个人私心推的《10000ft》两个版本,都可以。
但,Canton-Pop,最近就一定是这首。
提升饱满度的部分,在这里依旧适用。声音贴合,加上衬底用的鼓声很有饱满感,听著是传统听 Pop 的声音,是以前读书时分用著动圈耳机听著那个年代的流行的感觉。
三圈的加入,声音可以做更仔细,人声和背景、整体的空间感处理得更好,听起来更加松动、从容,这些可算是保留圈味的同时也就现代听感偏好做了一点实用的提升。
只是,只用 USB-C 直驱的话就会有这个「只是」。
首先,高频位置去到最高位的时候会有有点硬。
不管是前面的 Pandora 还是 Kiri 这首,高频乐器、吉他的尾音位置都有那么一点生硬。不「恶」,但有那么一点生硬,缺乏流畅的过渡。加上增加高频位置的清晰度而加入的锐化处理,整体听起来数码感会重一点。
另外,就是对音源和前置设备。
直接用 USB-C 试听的时候,VOLCANO 对歌的录音质量以及前置设备的接入还是挺高的。如果音源本身就录的一般的话,听起来会有那么一点砂和燥。
试听的时候,我也接入过 MacBook 外置的拓展坞 USB-C 来听。如果 USB-C 输出不怎么样的话,出来的声音会有比较强的砂石感,这个也要注意下。
原本试到上面就算了,但提到了接口,我就尝试接再补个 PA-1 试试。
加上 PA-1 之后,具体的细节更幼细了,整体音效更加明亮,砂石感还有硌手的边角变少,整体声音表现比直接使用原接口的细腻不少,听感舒服得多,甚至有了一种向著 ZERO1 发展的倾向。
当然,不只是应付一些相对「低质」的接口和设备,大部分时间 VOLCANO 接入 PA-1 都有可闻的提升,不需要固定片段 A、B 比那么严肃,只要认真一点听就能够听出变化。
至于专门找 AGA 这首歌出来,是因为后面副歌的部分,VOLCANO + PA-1 的组合可以将延伸处理得更好。不是讲演唱的小黑盒有多大,而是声音的延展比之前再舒服一点,透过 AGA 这首歌展示出来了。
建议,专门买就没有必要了,如果本身就有 PA-1 这类设备的用家,都可以试试这个组合。
这次,总结来点实际一点的东西。
VOLCANO 的出现,可算是擦亮了「ACTIVO」这个 A 系入门的性价比生招牌。
699 元的原定价,购物节下探到 600 出头,有多单元和韩系旗舰牌子的设计和质感,3.5mm+4.4mm 平衡还有直接接入手机、平板、电脑的 USB-C 接口。
甚者,现在进取的官方还会直接获取一个具备 Astell & Kern 以及 innous 设计味道的 Audirect USB-C to Lightning 转接头,让你兼顾旧时代的 iOS 设备……
这个,账面真心进取得可怕。
除了「买吧,不贵」之外,我真的不知道可以说什么了。
声音的话,传统的圈味是招牌。一主二辅的三圈结构让声音分工细致了一点,在细节刻画、整体分离时多一点处理空间,确实可以为传统的鲜活饱满的流行印象多一点现代的细腻。
当然,作为全圈耳机,需要些时间来磨合是基本。这个价位下自带解码的小型 USB-C 接口也不是万能战士,对接入设备、接头以及音源质量有要求有依赖算是基本的定律,你接受了这份性价比的同时,就要知道在这些位置上去取舍。
另外,PA-1 算是对永久 USB-C 口模式的 VOLCANO 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提升是非常明显的。
只不过,这么用对于提供了 USB-C 的 VOLCANO 以及在性价比面前,有那么一点本末倒置。
自己本身有这个储备,想尝试一下也可以。
但如果你想打著「平替」思维挑战 ZERO1,我会觉得直接选择比组合「更便」的 ZERO1,再在这个基础上打算,可能会更好。
来源:肖潇科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