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人讲究先来后到,难道不是他先到的嘛?他也有天赋,只是跟小杨不一样,是面向不同的方向,也得靠努力出来。为什么非得先入为主说小杨是约基奇,而克林根只是个无名蓝领?难不成,小杨可能是全面平庸,但克林根还能冲出个三分线的祖巴茨不成?
他被寄予了几十年一遇的天才,就像饿了一个月看到一块肉,根本顾不上煮熟,就拼命往嘴里塞,肚子疼了还不停告诉自己,这是正常的反应。
关于克林根:
人家克林根比大小杨只大一岁,也算是证明了自己不是么?
中国人讲究先来后到,难道不是他先到的嘛?他也有天赋,只是跟小杨不一样,是面向不同的方向,也得靠努力出来。为什么非得先入为主说小杨是约基奇,而克林根只是个无名蓝领?难不成,小杨可能是全面平庸,但克林根还能冲出个三分线的祖巴茨不成?
到目前为止,克林根已经投了不少场的三分球,小杨也不是没投丢过。可人家投进了,还是被说没篮,咱进了一个,就仿佛就有了。不像真正擅长三分的中锋,比如约老师,那投篮你就能放心了。说实话,小杨的三分还没有那么稳。
小杨啊,自己宝贝似的,总是期待满满。可要是整体的节奏不围着你转,那你也就不过是个偶然的16号秀罢了。斯普利特用轮换说白了就是告诉你:培养我,也得先把表现不错、排名更高的克林根给养好。
媒体:
中国市场让各种媒体感受到一种逼着克林根让位给小杨的氛围,这实际上挺害了小杨的。健康的竞争才是正道,就算小杨不如克林根,只要能不断锻炼自己,对职业发展和中国队的整体水平都有好处。
一些某鹅的主播看到克林根被罚下,竟然幸灾乐祸,用阴阳怪气的语气调侃,往营销号和自媒体引导上发出了很不好的信号。甚至还能看到有人在咒别人受伤,像克林根和罗威。虽然比赛是竞争,但人家已经尽量去接受对手了,你们未必能像人家那么大度吧。
很多片段就跟看图写话似的,把克林根塑造成一个嫉妒心特别强、被孤立、失宠、能力被局限,还没有前途,专门找杨瀚森麻烦的形象。其实,他经常会为小杨的好表现起立鼓掌。你们偏偏选择性地遮掩这些,究竟想达到什么目的呢?你们希望别人怎么看待杨瀚森?难道我们不该营造一个更好的更衣室氛围,让他的发展更顺利吗?为什么总是把谁没给小杨传球,跟谁竞争就变成敌人?人家都有自己的剧情,像那场16分,难道真的是靠别人帮忙才得来的?咱们自己的媒体,能不能别再自讨没趣了?
杨瀚森:
被贴上“球商高”的标签,似乎只想着打得漂亮、展示技术,但这真的是全部吗?或许用上一年的时间,他能变得更出色些。眼下的短板,正因为存在,才更应该去思考怎么改进。从比赛的实际表现来看:本来就没太多控球权,手里有球也不够果断。无法给予队友助攻,反而可能带来失误,这样一来,队友们也不愿意去传球给他。你和别人的利益没有交换,别人为什么要帮你?很多细节都能看出来,他对于篮板的反应并不慢,而是没那个动力。换个角度说,你连跳都不跳,连跑动都不愿意配合,这个态度决定了能力水平。这其实不是聪明与否的问题,很多都是靠平时训练打磨出来的,不也是靠体能慢慢堆积起来的吗?
希望大家能给小杨营造一个好的氛围吧,毕竟他可是咱们村里的希望啊!
来源:邹邹是肥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