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增102例!情况通告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8 15:48 1

摘要:从省里通报的那份最新监测看,10月19日到25日这一周,广东新增本地报告的基孔肯雅热病例共868例,暂时没出现重症和死亡。病例分布比较分散,但集中在江门、佛山、广州、深圳这些地方,具体是江门199例,佛山130例,广州124例,深圳102例,汕头43例,珠海、

10月25日,江门市撤销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

从省里通报的那份最新监测看,10月19日到25日这一周,广东新增本地报告的基孔肯雅热病例共868例,暂时没出现重症和死亡。病例分布比较分散,但集中在江门、佛山、广州、深圳这些地方,具体是江门199例,佛山130例,广州124例,深圳102例,汕头43例,珠海、肇庆、东莞各33例,潮州32例,中山30例,揭阳20例,韶关19例,湛江、清远各16例,阳江12例,惠州11例,河源6例,梅州5例,汕尾和云浮各2例。

省疾控把监测数据发出来后,省、市、县三级都在按常规做疫情防控。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康敏说,最近全省病例总体在波动下降,但蚊子还活跃,传播风险没消失。所以江门把Ⅲ级响应撤了,说明当地压力小了点,但并不是可以松口气的信号,大家还得继续盯着干。

把这事儿的来龙去脉捋清楚:基孔肯雅热是病毒引起的,主要靠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传播。别把蚊子当成只会夏天出没的“季节性麻烦”,尤其白纹伊蚊分布广,白天也咬人,天气一降点温它们常常还照样干活。只靠天冷来把它们逼走,寄希望不现实。家里只要有积水、有遮蔽的地方,蚊子就能繁衍,成群生长起来就给病毒传播创造条件。

说说症状和潜伏期。潜伏期大约3到7天,先是发热,接着常常会出现关节痛,疼的地方多数是在腕、膝、踝、指这些小关节。有的人会痛到日常活动受影响。发病后2到3天通常会起皮疹,多是斑丘疹,出现在四肢或全身,维持3到5天后逐渐退去。总体病程多是5到7天,大部分人症状轻,挺过去就好。但少数病例关节痛可以拖上两三个月。新生儿、老年人、以及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的人,一旦感染,风险更高,可能出现并发症,需要格外关注。深圳疾控也提醒,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别自己随便吃药,尽快去医院,并把最近的旅居史、蚊虫叮咬情况如实告诉医生,这点很重要。

防控层面不能只说空话,要有具体动作。最关键的一条就是铲除蚊虫孳生地。家里每五到七天检查一次可能积水的地方,把不用的容器翻扣,清倒花盆、瓶罐、水桶里的水;废旧轮胎上钻个孔防积水;水生植物每周换水并把容器内壁洗干净,根系一并清理。小区和单位也要配合,疏通沟渠、填平洼地、清理绿化带和落叶杂草,别让那些角落成了蚊子的“育婴室”。实在清不掉的积水,可以用安全的灭蚊剂处理。如果成蚊密度很高,最好由专业团队在清晨或傍晚喷洒杀虫剂,集中打击成蚊,效率会高不少。

日常防护也有讲究,不是随便抹点东西就完事。那种只在夜里关窗的人容易漏掉问题,因为这些伊蚊白天也咬人。研究提示它们最喜欢25到30摄氏度的环境,早上6点到9点、傍晚17点到19点是叮咬高峰。温度太高,比如超过33、35度,蚊子反而活动少,所以出门能避开早晚高峰就避开,不能避开就做好防护。衣服颜色也有讲究,暗色比浅色更容易吸引蚊子,穿白色或浅色衣服会稍微好一点。驱蚊剂方面,建议选含有避蚊胺(DEET)或派卡瑞丁的产品,出门前涂到裸露皮肤上,容易被咬的地方多涂点,别往眼睛、嘴巴、鼻子上抹,外出后大约每隔四小时补涂一次。

检测试剂和医疗资源方面,深圳已经列出52家可以做基孔肯雅热检测的医疗机构。出现相关症状或者怀疑被带毒蚊子叮咬的居民,可以就近去检测。现在很多地方把检测点和服务时间放到二维码或者网站上,查一下离家最近的医院就行,别拖。

把全过程再说一遍:蚊媒还在活跃,局部积水和环境治理不到位,为病毒传播提供了机会;白纹伊蚊白天也咬人,感染后几天出现典型症状,绝大多数人一周左右好转,但个别人关节痛能延长好长时间。各市在根据本地情况调整响应级别,像江门在25日撤掉Ⅲ级响应,说明当地形势有所缓解;省里专家的态度是防控不能松劲,灭蚊和健康教育要持续做下去。

别抱侥幸心理,别想天一冷蚊子就全跑光。蚊子耐寒能力比想象强多了,尤其有积水和遮挡就更能存活。社区、单位、家庭得一起盯着做,别让清理工作成为“敷衍工程”。如果你或家里有人突然发热、关节痛、起疹子,别自己乱吃成箱药,赶紧去医院,把最近去过的地方和有没有蚊子叮咬说清楚,给医生的信息越详尽,诊断越快越准。

来源:大事说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