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同事纷纷“倒下”,这不是流感,是新冠卷土重来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8 18:34 2

摘要:中国疾控中心在5月8日发布的2025年4月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显示,监测期内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阳性率连续三周由7.5%升至16.2%,成功超越鼻病毒,再次“C位出道”[1]。

中国疾控中心在5月8日发布的2025年4月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显示,监测期内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阳性率连续三周由7.5%升至16.2%,成功超越鼻病毒,再次“C位出道”[1]。

疾控同时也在其发布的公共卫生事件评估中提醒了病毒传播风险持续存在,高龄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脆弱人群感染后仍面临较高重症风险,应同时关注其他发热呼吸道病原流行情况,做好“多病同防[2]。”

那么,这次新冠疫情小高峰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脆弱人群”,又该做什么来“多病同防”呢?马上跟着脉脉来了解一下吧。

不算严重,但专坑“三高”和老年人

本次流行的新冠病毒中占比较高的是之前具有高传播性的JN.1变异株的分支XDV[2],根据去年的数据[3],它具有在高温环境下依然能流行的特点。新冠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咽喉疼痛和咳嗽,部分患者还出现了味觉和嗅觉减退。发热方面以中低热为主,通常不超过38.5℃。

表格来源:中国疾控中心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2025年4月,第14-18周)

如表格所示,这次新冠病毒小高峰里患者危重症的比例不大,很多年轻人甚至两三天没当回事也自愈了。但是,对于本身就有高血压、高血脂或糖尿病的“三高”患者和老人来说,情况就显得大不一样了,不仅存在更大的转为危重症的可能,还会碰着接下来的几个“大坑”。

避坑指南:注意这几件事,轻松“多病同防”

▌检查家庭小药箱,有备无患(但别囤积抢购)

▶ 是否留存口罩、抗原试纸等:囤一大堆没必要,留几个随用随买就行;

▶ 检查药物保质期:掐指一算距离上次“抢购”的退烧药也过了两三年了,很有可能已经过期失效,该丢的丢,该换的换;

▶ 家庭备药在精不在多:没必要囤积药物,一来是会过期,二来也是给自己留下乱用药的隐患;除了慢性疾病的医嘱用药之外,其它常用药一个功能(退烧止痛、抗过敏、镇咳、化痰、止泻……)留个对应的一种就行了。

如果大家对家庭药箱的准备和禁忌感兴趣的话,脉脉明天还会有一个相关的推送,记得点星标关注我们不要错过哦~

▌做好防护,重视早期症状

如果周围出现了传染病流行的征兆,不管它是不是新冠,我们都没必要用身体挑战疾病的传播能力,能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就少去,该戴的口罩就戴上。

同时咱们也得提起警惕心来:如果自己或家人出现嗓子发干发痛咳嗽、身上发热、没力气、头痛中的某个或者某几个症状后,可以选择用抗原试纸自测并远程咨询医生(比如到我们文末的“医脉通健康”小程序),有严重基础疾病或是高龄老人的话建议还是及时就医。

戴好口罩

▌维持基础疾病检测治疗,切勿自行减、停药物

如果有基础慢性疾病(三高、糖尿病等)的你已经“中招”了,在就医时请如实告知医生你的基础疾病和对应药物服用情况,如果医生没有特别叮嘱,千万不要自行减少、停止任何药物的使用,并且还得加倍重视相关指标的检测并及时和医生同步,有条件的可以增加血氧监控。

▌如需自行用药,请通读说明书并遵循单一、少量原则

当然,脉脉也是知道大家习惯了非必要不去医院的,如果咱们在家自行应用退烧、镇咳等药物的话,一定要记住通读说明书,明确药物适应和禁忌。

并且,一个功能的药物尽量只用一种,如果一定要用复方药物的话,一定要看好成分不要重复。

总而言之,虽然新冠身上笼罩的恐怖光环已然渐渐消散,逐渐被视为一种“普通”的传染性疾病加以治疗和管控。但对于包括中老年人群、有合并基础疾病的人群、有代谢性疾病的人群的高危人群来说,它依旧具有一定威胁,在不放下自己基础疾病治疗的前提下,以呼吸道传染病普遍的预防方式去防护,并早早发现、及时应用抗新冠病毒药物,可能才是我们应对的良方。

参考文献:

[1].中国疾控中心 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2025年4月,第14周—18周)

[2].中国疾控中心 2025年4月中国需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

[3].中国疾控中心 2024年6月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

图源:微信AI配图、创客贴

来源:看看更健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