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3点的铁路“天窗”是什么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8 19:08 1

摘要:铁路“天窗”是指列车运行图中不铺画列车运行线或调整、抽减列车运行,为施工和维修作业预留的时间。

你了解的天窗是什么?

是汽车车顶的玻璃窗

还是楼房屋顶的小窗

其实,还有一种天窗

是大家在生活中见不到的

它就是铁路的“天窗”

铁路“天窗”是什么?

铁路“天窗”是指列车运行图中不铺画列车运行线或调整、抽减列车运行,为施工和维修作业预留的时间。

在这个时间段内,线路封锁区段无列车通过,铁路工作人员上道进行线路保养或设备维修,包括线路整修作业、更换伤损设备、病害施工整治等项目。

今天要带大家了解的是

负责铁路通信设备正常使用的

呼和浩特通信段

丰宁北通信车间

在隧道涵洞里的“天窗”作业

“滴——”伴随着最后一班列车的轰鸣划破寂静,时钟指向凌晨3时05分。丰宁北通信车间丰宁北通信工区的6名职工早已背好40余斤重的检测仪器,沿着铁轨向7公里外的平顶山隧道深处进发。他们即将开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天窗”,为铁路的“神经中枢”进行全面“体检”。

在手电与头灯交织的光影中,工长何立章突然停下脚步,盯着一根已经脱落的黑色漏缆:“这是6183米长的漏缆,是列车与车站的‘对话桥梁’。近期监测显示,隧道漏缆应力调整频繁,这类深长隧道最容易出现结构性‘病症’。”他身后的工友像“外科医生”般精准操作,用绑扎铁丝配合新型弹性夹具对漏缆进行加固。近期监测数据显示,隧道温差较大卡扣出现位移松动。

“工长!K35直放站上行场强值偏低!”凌晨4时许,拿着仪器的工友呼喊声在潮湿的隧道里回荡。经过检测排查,他们发现前方不远处漏缆出现肉眼可见的拉伸位移,驻波比1.4远超1.2的安全标准!何立章立刻使用通过式功率计分析诊断:“这是典型的结构形变——受昼夜温差影响,导致线缆受力集中,必须立即处理!”

搭梯子、剥缆线、更换受损接头。尽管隧道内湿度超标,何立章的动作却行云流水:更换接头调节漏缆伸缩张力,并用纳米防水胶带对新接头进行三重防护。三次驻波测试后,数据终于稳定在安全区间。“结构性形变处理就像在钢丝绳上绣花,每个毫米级的形变都可能引发连锁故障。”他摘下安全帽,短发已被汗水浸透。

当闪烁的灯光在隧道出口汇合时,天边已泛起鱼肚白。对讲机里传来通报:“平顶山隧道设备检修合格率100%,人员可以下道!”何立章望着远处驶来的货运列车,眼里闪着光:“每当看到列车平稳驶过,就觉得凌晨3小时的作业都值了。”

据悉,针对丰宁地区山区隧道昼夜温差大的特点,丰宁北通信车间积极行动,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加强管内隧道通信设备维护。车间、工区职工结合实际情况,全力排查隐患、处置险情,确保铁路通信设备安全稳定运行,为铁路运输安全筑牢通信保障防线。

供稿:呼和浩特通信段融媒体工作室

文图:包那日图 张珺

编辑:闫丰珺

审核:张利彬

来源:草原铁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