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刚挑衅完大陆,新加坡就作出郑重涉台声明,民进党坐不住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8 14:19 1

摘要:大陆这回把话说得很硬:对赖清德一连串挑衅,官方用了“多行不义必自毙”来点名警告,还把岛内一批网络操盘的人列为通缉对象,连银行都开始拒绝给这些人放贷。与此同时,区域盟友和国际媒体也对赖的做法表态不满,蓝营则寄望于新任党魁人选郑丽文去下架他,局势在短时间里迅速紧张

大陆这回把话说得很硬:对赖清德一连串挑衅,官方用了“多行不义必自毙”来点名警告,还把岛内一批网络操盘的人列为通缉对象,连银行都开始拒绝给这些人放贷。与此同时,区域盟友和国际媒体也对赖的做法表态不满,蓝营则寄望于新任党魁人选郑丽文去下架他,局势在短时间里迅速紧张起来。

事情要从表面往里倒着说清楚。上周末,就是10月25号——台岛所谓“光复八十周年”的日子——成了导火索。绿营那边没有像往年那样开大庆典,反倒把话题往“金门海战”上推,结果岛内舆论一下就炸开了锅。蓝营的立委许宇甄当场发声,说绿营在教科书里淡化抗日胜利,把历史讲得轻描淡写,这不是小事,是把抗战历史往后退。说白了,蓝营觉得绿营在改历史,在把一些本该正面强调的国家记忆往边缘推。

与此同时,绿营内部开始放另一套话术:有人拿联合国2758号决议来“辩护”,说那份决议里没有写“台岛”两个字,于是把台海的政治定位搞出很多解读空间。岛内一些官员把这当成理论依据,外界看着就像公开挑衅大陆。有人在背后把这些口径跟赖清德的指示连起来,说这是赖在推动政治边界的试探。

这不是单纯的嘴炮。最近赖清德公开发声的频率和语气都比过去强硬,政策上也不只停留在口头。比方说,内地最近对稀土出口管控更紧了,大家都在看会不会影响台企。绿营表面上不急,说库存够用,岛内一家大型积体电路公司副总出来说稀土和关键材料短期不用担心,估计两年内影响不大。数据也摆在那儿:岛上早年从内地进口稀土年均超过六千吨,而岛内年需大约两千吨。这数字说明什么?一方面岛内可能有提前囤货或别的贸易安排,另一方面也说明单靠自家产能短期很难补上这个差距。绿营的说法更像是在稳民心,而不是拿出一个长远的、可持续的应对方案。

外交面也没那么顺。25号那天,新加坡总理公开重申“一中原则”,并直言反对“台独”。这种公开表态,绿营不高兴了,台方外交部门在26号发了所谓“严正关切”的回话,要求新方“尊重中华民国台岛”的主权立场,叫对方别说伤害两地友谊的话。新加坡根本不买账,气氛一度尴尬。再看美国那边,一些与赖关系相对近的媒体也开始放冷箭。《时代》杂志有文章点名说赖的做法带来风险,提醒美方不要被牵着鼻子走,甚至写到台海不是美国的“核心利益”,劝美国在涉台议题上要更谨慎。这样的信号一来二去,绿营的外交空间被挤得越来越小。

大陆这边的回应不只是嘴上说说。设立“台岛光复纪念日”这样带有象征意义的动作,实际上是在回应历史上《旧金山和约》留下的法理空档。那份条约当年留下了“台岛地位未定”的说法,给后来的政治争议留下空间。现在大陆通过纪念活动、影视作品等多种方式,逐步把这些议题拉回到自己掌握的话语里。最近热播的剧集《沉默的荣耀》也被一些观察者解读为带有时局表达的意味,大家看热剧的时候,背后其实也在看信号。

在网络舆论层面,大陆采取了更直接的实务措施。有消息说,对岛内活跃的网络水军、舆论操盘人员开始列入通缉名单,配合金融监管,银行对被点名的人和团队收紧贷款。民进党内部有人透露,部分被通缉者已经遭到金融机构拒贷。这些动作把舆论战和经济制裁捆绑在一起,目标很明显:堵住那些专门推波助澜、制造紧张的人和团体的“钱路”和“网络路”。

蓝营则看到了机会。国民党迅速把郑丽文推出来作为党魁人选,目标明确,就是把赖清德和当前绿营的路线往下拉。郑丽文在蓝营内部被当作可以重新聚合选民、重建话语权的人,口号是维护“一中原则”和推动“92共识”重启。私下里不少蓝营老将都觉得,现在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能不能把选民的焦虑和对安全、经济的担忧转化为政治资源,就看下一步动作了。

这些高层互动落到普通民众身上,影响也实实在在。纪念日那天,街头巷尾的讨论比往年热烈得多。有人对教科书里对抗战历史的改动表示不满,觉得历史不能随意“软化”;也有人直接担忧,政策对抗会不会带来安全和经济风险。企业界更现实:一边盯着稀土和关键零部件的供应链,一边看着新加坡、美国这些国际伙伴的立场有没有变。金融圈则在合规和风险之间找平衡,面对被点名的个人和机构更谨慎,很多做法回归了保守。

把事情往前再拉一段时间看,旧金山条约和联合国的相关决议,几十年来一直是台海问题上的历史背景,也是各方反复引用的法理依据。过去大陆和美方在这类法理问题上多靠外交辞令和政治博弈来应对,真正硬碰硬的少见。但这次的节奏有点不一样:从纪念日到影视舆论,从外交表态到金融和网络制裁,一连串动作把以前分散的议题串成了一个整体,形成了更集中的压力。

分岔点也清楚:赖清德几次强硬的表态和绿营的一些操作点燃了局势;区域国家和国际媒体开始发出警告,提醒这种做法的风险;大陆则既用话语也用政策工具做出回应,操作上有针对性也有现实效果。蓝营不失时机调整布局,把郑丽文作为下一步的筹码推出。眼下局势短时间内复杂化,接下来每一步的动作都会被放大解读,岛内外关注的焦点也在快速移动。

来源:时刻在生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