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份公约落地,流量分发模式会迎来大调整。过去,用户黏在哪个平台,就等于被那家牢牢抓住,流量像私有财产一样死守。现在互通后,用户从一个平台看到感兴趣的东西,能直接跳到另一个平台去完成交易或分享。
中国互联网协会刚发布的《推动互联网平台互通互操作自律公约》,抖音、腾讯、淘天这些大玩家齐刷刷签了名,总共61家单位。
这是场政策引导下的集体行动,目标直指平台互通互操作。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牵头,强调自愿、平等、公平这些原则,分步推进。
核心就落在三个方面:应用服务能顺畅切换,外链识别和访问以安全为底线,数据互通则严格按最小必要原则走,法律法规范围内收集使用。
简单说,这份公约想打破平台间的围墙,让用户体验更顺溜,数据流通更合理。
这份公约落地,流量分发模式会迎来大调整。过去,用户黏在哪个平台,就等于被那家牢牢抓住,流量像私有财产一样死守。现在互通后,用户从一个平台看到感兴趣的东西,能直接跳到另一个平台去完成交易或分享。
平台角色变了,不再是流量所有者,而是处理者和分发者。商家那边,辛苦积累的粉丝群也容易流失,因为用户随时可能被其他平台的视频或推荐拉走,下单去别处。这意味着流量从固定资产转向流动资源,平台竞争焦点移到效率上,谁能更快更好处理流量,谁就占上风。
内容平台可能从中获益最多。作为流量上游,它们负责讲故事、传播信息,在分发链条里握着主动。
以前,抖音视频种草用户想买,却没法直接链接到淘宝,只能自己搜,体验差劲。现在外链开放,抖音能直接导流到淘天,成交后按结算方式收份子钱。
电商平台则更依赖内容输入,商家投放时,kol影响力会加大。算法设计也要变味,现在抖音算法只求用户停留时间长,哪怕内容制造焦虑也行。互通后,如果用户看视频几秒就跳链消费几百块,算法评估标准就复杂了,得平衡停留和转化。长远看,这能挤掉那些靠标题党或擦边球骗时间的低质内容,提升整体质量。
当然,执行起来赢家输家分明。创作者和电商商家是受益方,前者能直接挂链接导流,内容价值直线上升;后者虽要付流量费,但不用愁来源。消费者体验改善,不必复制乱码口令。
字节系可能吃亏,它的内容生态强,本该向全网收过路费,却帮对手养用户,打击自家电商闭环。数据外流还会影响AI训练,因为AI离不开海量数据支撑。
说起AI,这公约其实赶上了大势。从最近行业动态看,AI代理已经在电商领域大展身手。像阿里巴巴和京东,它们用AI聊天机器人处理客服和推荐,采用率高达75%。跨境电商中,AI代理自动化选品、优化供应链,提高效率至少20%。
这些代理天生无边界,能同时访问多个平台,给用户最优方案。如果平台不互通,AI会强行打通,比如用户要买冲锋衣,它直接拉取淘宝、京东、抖音数据比价。公约加速了这个过程。
但AI本身就是催化剂。拿中国AI代理繁荣来说,WeChat小程序已实现跨服务互通,预约健身或订餐无缝连接。
挑战在于碎片化生态,代理间协作难,数据共享不顺。但公约推动数据互操作,能改善这点,鼓励跨部门流通,甚至跨境结构化共享。长远,平台若不适应,AI成新入口,它们就彻底变货架。
不过,政策虽好,下层博弈少不了。平台表面遵守,实际可能搞小动作,比如外链加载慢,弹出安全弹窗劝退用户,或算法压低外部内容权重。
定价权谁定?导流一个用户分多少钱?数据归属和隐私谁管?接口标准用谁的?这堆问题会拖几年,用财报和官司解决。数据出问题,责任链条长,隐私风险放大,尤其AI训练用海量数据时。总的,公约是步好棋,推动数字经济更健康,但落实需监管跟上,避免流于形式。
数据和流量,本就该服务社会,不是私藏。AI时代,封闭等于落后,开放才能共赢。只是,平衡利益和安全,得一步步来摸索。
来源:晓加论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