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光潋滟,层林尽染,田野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为深入践行“五育并举”教育方针,扎实落实劳动教育育人目标,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在农耕实践中感悟劳动价值,在辛勤付出中体会收获的甘甜,近日,临汾市第一实验中学组织初一年级全体师生,赴禾广源劳动实践基地开展了以“知
秋光潋滟,层林尽染,田野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为深入践行“五育并举”教育方针,扎实落实劳动教育育人目标,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在农耕实践中感悟劳动价值,在辛勤付出中体会收获的甘甜,近日,临汾市第一实验中学组织初一年级全体师生,赴禾广源劳动实践基地开展了以“知行合一促成长,劳动实践励心智”为主题的劳动实践活动。
为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兼具教育意义与实践价值,学校与禾广源劳动实践基地提前三周启动联动筹备工作。基地结合初一年级学生的体力特征与认知水平,量身划分了“玉米采收区”与“红薯挖掘区”,不仅提前清理了田间杂草杂物,还对各类农具进行了全面检修调试;学校则专门成立专项筹备组,从交通路线的反复规划、师生安全预案的细致制定,到活动流程的优化衔接,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为活动的顺利开展筑牢基础。
活动当天下午,满载着师生期盼的大巴车缓缓驶向禾广源劳动实践基地。车刚停稳,连片的玉米地随风摇曳,绿油油的红薯藤铺满田间,清新的泥土芬芳扑面而来,同学们瞬间被这充满生机的田野风光所感染,纷纷举起手中的小篮子,脸上洋溢着兴奋与期待,跃跃欲试地想要投入劳作。在基地农艺师与学校老师的有序带领下,师生们分成两大组,分别奔赴“玉米采收区”和“红薯挖掘区”,一场热火朝天的田间劳动正式拉开序幕。
在玉米采收区,农艺师首先为同学们进行了专业示范:“一手稳稳握住玉米秆,另一手抓住玉米棒,顺着长势稍微用力向下一掰,听到‘咔嚓’一声脆响,饱满的玉米就成功采收啦!”示范结束后,同学们迫不及待地走进玉米地,化身勤劳的“小农夫”。阳光透过玉米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汗水渐渐浸湿了校服衣领,玉米叶的细小绒毛偶尔沾到脸上,带来些许痒意,但大家丝毫不在意,只顾着专注地掰着玉米。田间不时回荡着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与此起彼伏的“咔嚓”声,原本看似枯燥的劳作,因为亲手收获的成就感,变得格外充实而有意义。农艺师还趁着劳作间隙,向同学们科普:“玉米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秸秆还能加工成饲料、燃料,可谓全身都是宝!”让同学们在劳动实践中悄然解锁了新的农耕知识。
另一边的红薯挖掘区,同样是一派热闹繁忙的景象。农艺师耐心传授“找红薯”的诀窍:“顺着红薯藤的根部轻轻下挖,只要看到土块微微隆起,下面大概率藏着饱满的红薯!”同学们两两合作、分工协作,一人扶着藤蔓固定位置,一人手持小锄头小心翼翼地开挖,生怕损伤了埋在土里的红薯。随着锄头起落,一个个圆滚滚、沉甸甸的红薯被陆续挖出,沾满泥土的果实承载着满满的惊喜,大家争相展示自己的“战利品”,脸上洋溢着丰收的笑容。农艺师在田间来回巡视,及时解答同学们的疑问,让大家在与土地的亲密接触中,真切读懂了“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自然规律,深刻体会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人生哲理。
夕阳西下,余晖洒满田野,田间劳动渐渐接近尾声。同学们提着装满玉米、红薯的篮子,带着一身泥土的芬芳,恋恋不舍地踏上返程之路。不少同学特意将自己亲手挖到的小红薯小心翼翼地装进书包,满心欢喜地说要带回家给爸爸妈妈尝尝“自己劳动的味道”。回程的大巴上,大家仍意犹未尽,热烈分享着白天的劳动经历,有的交流挖红薯的小技巧,有的规划着回家用玉米煮糖水的温馨场景,车厢里处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与成长的满足。
这场与土地对话、与丰收相拥的劳动实践之旅,不仅让同学们亲身触摸到农耕文化的温度,体验了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更在心中播下了热爱劳动、尊重自然、珍惜粮食的种子。相信这段珍贵的实践经历,将成为同学们成长路上的宝贵财富,激励他们在未来的人生中始终保持勤劳务实的品格,在知行合一中不断砥砺成长。(文图:临汾市第一实验中学)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