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争不抢却总在前三?vivo的“稳”,才是真本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9 07:42 1

摘要:在手机圈“神仙打架”的存量战场,总有一个身影始终稳居前列:没有高频热搜的流量加持,没有激进张扬的营销口号,vivo却能在2025年前三季度以17.2%的市场份额登顶国内第一,第三季度更以18.6%的份额领跑市场 。当其他品牌忙着追逐概念热点时,vivo用持续的

在手机圈“神仙打架”的存量战场,总有一个身影始终稳居前列:没有高频热搜的流量加持,没有激进张扬的营销口号,vivo却能在2025年前三季度以17.2%的市场份额登顶国内第一,第三季度更以18.6%的份额领跑市场 。当其他品牌忙着追逐概念热点时,vivo用持续的增长曲线证明:真正的竞争力,从来不是靠“抢跑”得来的,这种深入骨髓的“稳”,恰恰是最硬核的本事。

产品定力:不追热点,只盯需求

vivo的“稳”,首先藏在对产品本质的坚守里。创始人沈炜那句“产品是因,品牌是果”的理念,早已渗透到产品策略的每一环——不盲目堆砌参数,不跟风炒作概念,而是盯着用户的真实需求做“精准投喂” 。

这种定力在双品牌布局中体现得淋漓尽致。高端市场,X系列深耕影像赛道不松懈:从X200 Ultra的“演唱会神器”到X300系列的4K高帧率视频录制,每一代升级都直击用户拍摄痛点,X200 Ultra的两亿像素潜望长焦甚至垄断了50%以上的演唱会影像手机租赁市场 。性能市场,iQOO系列则精准锁定性价比需求,用骁龙旗舰芯片搭配更低价格,让游戏玩家花更少钱享受到满帧体验。而Y系列针对长辈、户外工作者定制的超大音量、超亮屏幕,更是把细分场景需求做成了核心竞争力。

技术投入同样拒绝“短平快”。早在2019年,vivo就确立了“影像、性能、设计、系统”四条长赛道,成立中央研究院专注三年以上的前沿研发。影像领域,从与蔡司联合开发T*镀膜,到自研V3影像芯支持4K 120帧杜比视界,超千人团队的长期投入换来了“逆光不黑脸、抓拍不模糊”的用户可感知体验;续航赛道,首发的半固态电池在-40℃超低温环境下仍能正常使用,直接解决了北方用户的冬季关机痛点 。这种“十年规划”式的研发逻辑,让技术真正成为体验的基石而非营销噱头。

生态根基:不是垄断,而是共赢

如果说产品是内核,那么供应链与渠道的“稳”,则为vivo搭建了抵御市场波动的护城河。在行业普遍追求“独家供应”“技术垄断”时,vivo走出了一条“共赢共生”的路子。

供应链合作上,vivo信奉“宁愿自己亏钱,也不让合作伙伴吃亏”。2012年智能机转型期,即便自身因功能机零部件积压月亏1亿,仍坚持买断供应商订单并全额付款,这份信任换来了后续十年的稳定合作。与联发科七年的深度绑定更是典范,双方联合定义的天玑9500芯片,配合自研蓝图影像芯V3+,实现了从底层架构切入的软硬件融合,这种“联合研发而非简单采购”的模式,让产品体验更具差异化 。更难得的是,vivo不独占研发成果,允许供应商将合作技术扩散到行业,这种开放反而降低了自身成本,形成良性循环。

线下渠道的深度渗透则是vivo的“传统优势”。截至2024年,其线下门店已超25万家,这些遍布城乡的网点不仅是销售终端,更是感知用户需求的触角。在存量市场,这种“毛细血管式”的渠道布局,让vivo能快速响应不同区域的消费偏好,比如针对下沉市场优化续航与耐用性,针对城市市场强化影像与设计,这种精准适配远非单纯线上营销所能企及 。

价值底色:不止于生意,更是责任

vivo的“稳”,更藏在超越商业本身的价值坚守里。在流量时代,它选择“隐身”——创始人沈炜极少公开露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也鲜有宣传;但在用户看不见的地方,却投入真金白银做“无用之用”。

科技向善的实践最具代表性。针对视障用户开发的“vivo看见”功能,通过AI语音实时播报场景,被联合国评为“人工智能向善优秀案例”;“vivo听说”的声音记忆功能,让听障用户能轻松区分说话人,这些投入短期内难见收益,却实实在在惠及了数万残障伙伴。2025年开发者大会上,vivo宣布5年内投入3000万元推动科技助残专项行动,将无障碍功能融入系统底层,这种“不功利”的坚持,悄悄筑牢了品牌的用户信任。

面对AI等行业风口,vivo的态度同样沉稳。虽每年投入20亿-30亿用于大模型研发,累计投入超200亿元,但当发现通用AI暂难落地时,果断转向体量更轻的3B端侧多模态模型,专注解决“手机端能直接用”的实际问题,这种“不盲从、重落地”的选择,避免了资源浪费,也让技术创新始终围绕用户需求展开 。

结语:稳,是更高级的竞争力

在追求“爆款神话”“弯道超车”的行业语境下,vivo的“稳”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正是这种不追风口、深耕需求的定力,这种开放共赢、长期主义的格局,让它在存量市场的厮杀中稳步前行——2025年Q3在整体市场下滑2%的背景下实现逆势增长,在4000-6000元高端区间份额从8.8%跃升至14% 。

vivo的故事证明:真正的市场领先,从来不是靠一时的声量或激进的价格战,而是靠产品体验的持续打磨、生态体系的扎实构建、用户价值的坚定守护。这种“稳”,不是保守,而是历经市场检验的真本事,更是品牌穿越周期的核心底气。

来源:云朵寻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