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发时间是10月27日下午四点左右。现场有人用手机把全过程录了下来:车在沙上来回冲,猛踩油门想脱身,旁边有人一边录一边说“这车肯定会陷进去”。视频里能看见轮胎越陷越深,发动机转速虽然高了,但车底和轮胎都抓不住软沙,结果越干越憋气——海浪一波接一波地冲上来,慢慢
一辆大型越野车在惠州一处海滩被海水围困,车身被浪头反复拍打,海水灌进了车内,短时间内无法脱离现场。
事发时间是10月27日下午四点左右。现场有人用手机把全过程录了下来:车在沙上来回冲,猛踩油门想脱身,旁边有人一边录一边说“这车肯定会陷进去”。视频里能看见轮胎越陷越深,发动机转速虽然高了,但车底和轮胎都抓不住软沙,结果越干越憋气——海浪一波接一波地冲上来,慢慢把水灌进车舱。镜头里没看到有人受伤,也没有医护人员出现。
放在更大的角度看,沿海开车本来就有风险。潮间带的沙子外表看起来结实,实际上受潮汐、风向和人流影响,承载力会随时变。再说了,像这种大型越野车虽然看着硬朗,但自重不轻,底盘也不一定高,进了潮间带就像踩进了熟土,越踩越陷。附近居民也说,这片海滩平常鲜有人把车开到这么里边,地形不适合日常车辆频繁出入。目击者当时甚至直言“我也不知道他们怎么开进来的”,语气里既有惊讶也有无奈。
被困后,现场有好心人和车主自己试图救车,用绞盘、用人拉、试图借助别的车辆牵引,可是浪把车后部和底盘冲得更松,救援一次两次都没起大作用。到了傍晚,等着潮位和天气稍有配合时,才有机械介入——一台挖掘机把车从沙地上拖了出来。目击者说,这整过程耗了好一会儿,等到挖机合适位置上去稳住了,才把车牵离那片潮湿沙层。
车被拖上岸后,晚间就送到了附近的一家修理厂。修理厂的人告诉到场的记者,进店后先拆开仔细检查,发动机、电路、变速箱和底盘这些关键部位都要逐一查看,还有车身钣金有没有被浪冲坏。师傅们说得很实在:海水里有盐分,损坏比一般碰撞要复杂,得把零件拆开清洗、干燥,再看哪些能修、哪些得换。店家判断这车是能修的,“如果价格谈得下来,十天半个月能够修好”,但前提是车主愿意花这笔钱,也愿意等这段时间。
说到为什么会出事,除了有人出于好玩或图方便外,路的判断也可能出了问题。有些海边地段看着有车辙,感觉像是通道,但潮汐会改变地形,表面痕迹不能当保险。附近居民提到,有时候靠近堤坝或硬化路段才好走,可一旦离开那条路,就容易进到松软潮间带。现场视频和目击描述没法直接断定是哪种情况,只能说当时对地形估计错误了。
围观的人不少,大家在旁边看着、议论着。有人为车主惋惜,有人提醒潮水危险,也有人冷不丁来句“活该”。现场没有看到执法人员介入,现场气氛就是一堆人站着看热闹。后续会不会有人因此被罚款或承担经济责任,当时并没有明确的说法,修理厂只负责把车修好,不去判定责任。
从事态发展来看,几个关键节点比较清楚:先是车辆在沙滩上加速试图穿越,接着轮胎陷入松软潮间带,随后海浪开始把车体包围并灌水,几轮自救和民力救援失败后,最后靠机械设备才把车牵出。每一步都有细节变化:潮位涨落影响救援窗口,旁人录视频让事件传播更快,挖机一到场就决定了脱困的可能性。
维修方着重检查的是进水对发动机和电器的影响,变速箱、底盘轴承和刹车系统也都要看。海水里的盐分会加速腐蚀,清洗和更换工序比普通维修更繁琐。师傅们直白地说,修不修、修多久全看车主愿不愿意掏钱,维修难度本身可控,但成本不低。
那段视频在网上传开后,评论区热闹:有人把它当成常识课,提醒大家别在海边开车;有人当做笑话看;还有人讨论管理是否松懈。至于会不会因此改变海滩的通行管理,或者有无后续官方处罚,现场和修理厂都给不出明确答案,暂时没有进一步的官方通报。
来源:个v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