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北约发现中国最新驱逐舰,将其命名为旅大,但却没有作战能力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8 23:34 2

摘要:参照苏联的56型平静级驱逐舰资料,701研究所从1966年6月开始正式设计,总设计师李复礼和潘镜芙带队,目标是造出一艘能打能跑的导弹驱逐舰。计划代号就叫051,意思是工程代号。

说起中国海军的051型导弹驱逐舰,这事儿得从上世纪60年代末说起。那时候,中国海军正憋着一股劲儿,想搞出自己的大型水面作战舰艇。

参照苏联的56型平静级驱逐舰资料,701研究所从1966年6月开始正式设计,总设计师李复礼和潘镜芙带队,目标是造出一艘能打能跑的导弹驱逐舰。计划代号就叫051,意思是工程代号。

为什么选这个?因为当时工业基础薄弱,苏联援助中断后,一切得靠自己摸索。1968年12月24日,大连造船厂开工首舰,这船后来舷号223,1970年7月30日下水。

北约那边呢,早早就盯上了。1971年夏天,他们的情报飞机拍到模糊照片,看到一艘百米多长的灰家伙停在大连港和旅顺港附近。北约情报分析员一看,这肯定是中国的新玩意儿,按老规矩,取发现地“旅顺”和“大连”的首字,就给它起了个“旅大级”的绰号。

实际上,这艘船叫济南舰,是中国第一艘国产导弹驱逐舰,标志着从老旧护卫舰时代跨步到导弹时代。但有趣的是,北约发现它的时候,这船刚交付没多久,却压根儿没啥作战本事。主炮、导弹、雷达全都没装齐,简直像个空壳子。

北约的情报网当时挺准的,他们通过卫星和侦察机锁定大连造船厂,照片虽模糊,但轮廓分明,长度132米,吃水4.6米,排水量3670吨,一眼就看出是驱逐舰级别。西方媒体炒作时,说这是中国威胁论的证据,可他们不知道,这船的诞生过程有多曲折。

苏联56型资料到手是1957年的事儿,但中苏关系一破裂,图纸就卡壳了。1963年重启计划,三年困难时期又搁浅,到1965年才下定决心。首舰开工时,配套设备还是一张白纸,钢材、主机、导弹,全得边干边研。北约命名“旅大”后,这代号比官方的051还出名。

北约的命名习惯挺有意思,早年给苏联船起名用城市,现在给中国也沿用地名首字母,Luda就是Lushun-Dalian的缩写。情报照片显示船体狭长,球鼻艏凸出,典型驱逐舰设计,但甲板空荡荡的,没导弹发射架。西方分析认为,这是中国抄苏联56型的产物,吨位小,防空弱。

首舰服役后,北约继续跟踪,1972年就看到第二艘依雷古舰下水,但他们没料到,整个051系列会建17艘,跨越30年。这发现不光是情报事儿,还推动了西方海军调整对华策略,加大南海监视。济南舰的“旅大”标签,成了冷战时期中国海军的代名词,直到052型出来,才渐渐淡出。

济南舰的建造过程,说白了就是中国军工从零起步的缩影。1968年开工时,大连造船厂不光总装,还得研30多项设备,像辅锅炉、舵机、锚机、消磁系统,全是新手村级别。

船体用903型船钢,这是新钢种,加工焊接工艺得从头试。厂里拿艘旧火炮护卫艇当试验田,焊了拆拆了焊,反复搞清特性。船台没大型坞,就得滑下水,基座垫高几个月,球鼻艏和声纳先不装,下水后再补。这操作风险大,但别无选择。

半年后,1969年6月,船板强度出问题,有些用回火工艺,本该正火,屈服强度低,已装的部分得加厚补救。六机部紧急开会,决定保留但强化,后续全正火。这小插曲暴露经验不足,但也积累了教训。进度拖延是常态,计划1970年8月下水,但设备迟到几十项。

协作单位工艺难、材料关、设计返工,全卡脖子。减摇鳍液压元件故障频发,130毫米主炮输弹机技战术不达标。厂里派技术组互学,军代表天天催货,硬是赶在7月30日下水。舷号223,举国之力20个月,蒸汽轮机72,000马力,航速32节,续航2970海里,编制280人。

舾装阶段更头疼,导弹海鹰一号、雷达电子设备没影儿,海试得边等边跑。1970年12月25日首航,轴瓦烧毁,尾轴管橡胶轴承失效,换成愈创木轴承才稳住。这木头从南美进口,稀缺货,库存刚好解急。海试近一年,螺旋桨空泡蚀舵板,打磨抛光钻减压孔才行。

苏联56型也有这毛病,到退役也没全解。1971年12月31日交船,文件后头一大摞协议,列欠交清单,工业部门承诺逐一补。济南舰这首舰,吨位虽小,但是中国最大水面舰,标志系统工程思想萌芽。从65型护卫舰经验起步,初步懂了分系统统筹,但全舰整合还差口气。

主炮高炮指挥没连,电磁干扰问题后期才摸清。1971年北约情报抓拍时,正好是这尴尬期,他们以为中国藏着杀手锏,其实是工业链条的痛点。首舰服役后,1972年定型委员会成立,1974年动力系统定型,设计年底收官。

第二批次051D型从1976年起,改双管37毫米炮,加空调40多项改进,质量稳多了。首舰的坎坷,不是技术天才就能避开,得靠全国协作,摸着石头过河。这路走来,暴露钢材、电子、动力全链条短板,但也奠基了后来052型的底子。

济南舰初期像个半成品,部队得一边用一边等,但这正是中国海军从仿制到自主的必经道。西方评论常说051落后二战水平,防水隔舱少,抗损差,无核生化防护,通信电子老旧,没作战指挥中心。但他们没看到,当时中国刚从计划经济起步,科研环境复杂,优先级总在陆军。

首舰交付,海军得接受现实,边训边改,依雷古舰在1972年12月服役,西安舰在1974年11月,质量渐稳,但首舰的教训全传下去了。大连、上海、广州三厂轮番上,经验共享,效率翻番。到1991年最后一艘珠海舰下水,整个系列建齐17艘。

济南舰1971年底交船时,状态真叫一个惨。主战武器双联130毫米主炮、海鹰一号反舰导弹,全没装;雷达电子设备欠交大半,可靠性低得离谱。

舰上就火箭深弹发射器和双联高炮能动,其他全是空架子。部队一看,这船怎么打仗?内部反对声浪大,有人直言就是科研实验品,只能参观不能实战。海军装备部门也头疼,文件附协议承诺补齐,但这得几年甚至十几年。

为什么这样?根子在研制进度。导弹HY-1是P-15仿制品,早期版不稳;主炮输弹机工艺不过关;雷达兼容差,电磁干扰多。工业基础薄,协作单位小厂多,质量把不牢。首舰海试时,推进系统出故障,轴承换了才行,反潜声纳Pegas 2和Tamir-2也得后期调。

北约发现后,评估火力配置:两组三联导弹发射器、两座双联130毫米炮、四座双联37毫米高炮、FQF-2500火箭深弹发射器(RBU-1200仿),但忽略实际交付空白。西方情报以为“旅大”全副武装,其实首舰赤手空拳。

作战能力缺失表现在哪?防空靠37毫米炮,射程近精度低;反潜就深弹,鱼雷没影;电子战弱,侦测雷达落后,没3D搜索。吨位小,长宽比大,适航性差,机舱热得像蒸笼,无空调,生活条件苦。抗沉性弱,隔舱少,防护薄。国际上,苏联56型同期也老,但中国版更原始。

海军服役后,得靠部队自力更生,边用边补。1974年舷号改105,1986年12月正式命名济南号,加入北海舰队。但初期任务多护航东风-5导弹试验,实战检验少。争议虽大,但高层坚持服役,因为这是里程碑:中国首艘国产导弹驱逐舰,打破无大型水面舰空白。

北约报告中,这船被视为中国海军跃进,但他们低估了补齐过程的漫长。减摇鳍从1971年装上,到1986年定型,用了15年;导弹上舰得1980年代。部队军官常抱怨,但也理解,这是国家实力的写照。作战能力缺失,不是设计失误,而是时代局限。

首舰这尴尬,逼出后续改进动力。到1980年代,051系列渐成气候,但首舰的空壳记忆,提醒后人基础多重要。西方评论常讽刺Luda class过时,但没提中国用它练兵,积累经验。济南舰服役36年,参与奥运安保、印度洋护航,证明潜力在人不在壳。

升级改造的持久战:051从稚嫩到谢幕的华丽转身

济南舰交付后,改造之路长着呢。1970年代末,第二批051D型已上马,纠偏40多项,空调、炮改双管,质量跃升。1987年首舰变身051G1型,加直升机平台,拆后炮装机库,7月21日完工,12月24日Z-9C直升机首着舰,中国海军第一艘直升机驱逐舰就这么来了。1

982年,本想英国援手,装BAe武器传感器,但福克兰战争后黄了。1986年,美国方案上桌,动力武器电脑全换,但1989年后取消。国产路得自己走。1983年起,051G/G2型批量改,换381型雷达、鹰击-8导弹、YU-7鱼雷、法系声纳DUBV-23/43,意大利40毫米炮。

湛江舰、珠海舰成代表,1999年珠海再改,装79A型100毫米炮、HQ-7防空导弹、ZKG-4作战系统。051DT型,开封舰和大连舰,1999年上Thomson-CSF Tavitac指挥系统、393雷达、YJ-8导弹、电子战升级,后加YJ-83。合肥舰051Z型,指挥舰,装ZKJ-1系统、57毫米炮、381A雷达。

整个系列,跨越三代改装:基本型质量差返厂;D型稳健;G型现代化;DT/Z型高精。051奠基052、051B,练出系统工程,海军从近海到远洋。

西方看,它是冷战遗珠,中国视角,是自力更生的教科书。改造持久战,耗时30年,但换来自主自信。这船虽退役,精神还在,海军新一代052D、055上,根儿就从旅大级埋下。

来源:灵兽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