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知道,美加年贸易额超9000亿美元,两国经济深度绑定,特朗普为何会因一则广告反应如此激烈?这看似小题大做的背后,藏着怎样不可告人的焦虑与博弈?
2025年10月,一则来自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广告在国际政坛掀起轩然大波。
这则由省长道格・福特发布的广告,仅仅引用了里根1987年的一段旧话,就彻底激怒了美国总统特朗普。
他不仅怒斥加拿大“伪造”历史言论,更火速祭出加征10%额外关税、暂停所有贸易谈判的强硬手段。
要知道,美加年贸易额超9000亿美元,两国经济深度绑定,特朗普为何会因一则广告反应如此激烈?这看似小题大做的背后,藏着怎样不可告人的焦虑与博弈?
特朗普的暴怒,首先源于广告引用的内容精准戳中了其关税政策的“软肋”。
广告中里根的讲话并非断章取义,这位曾在特定场景使用关税却始终推崇自由贸易的前总统,在1987年4月25日的广播讲话中明确警告:“1930年的《斯姆特-霍利关税法》让大萧条进一步恶化,而贸易壁垒从长远看会损害每一位美国工人和消费者的利益”。
更讽刺的是,福特自称“里根经济学的忠实信徒”,这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操作,让同样标榜保守派立场的特朗普难以辩驳。
毕竟特朗普第二次上任后,已将关税打造成经济政策的核心,甚至直言“关税是我最喜欢的词”,与里根的自由贸易理念形成尖锐对立。
但广告本身或许只是导火索,真正让特朗普坐立难安的,是其发布的时间节点异常敏感。
这则广告亮相于10月16日,距离美国最高法院11月首周审议其关税政策合法性的听证会仅半个月。
此次听证会合并审理了12个州、5家小企业主等对特朗普关税的诉讼,涉及他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征收的全球10%“基准关税”及所谓“芬太尼关税”等。
一旦败诉,特朗普政府可能需返还高达1万亿美元关税税款,其经济议程基石将彻底动摇。
在这个关键节点,加拿大借里根之口发声,难免让特朗普怀疑此举是在影响舆论、干预司法,这种“精准打击”自然引发其激烈反弹。
更值得玩味的是,这场风波还暴露了加拿大内部的政策分歧,这让特朗普的反击更显情绪化。
发布广告的福特并非加拿大联邦政府代表,这位曾提议与美国建立“重要矿产安全联盟”以减少对华供应链依赖的省长,实则是在通过激进举动施压总理卡尼采取更强硬的对美立场。
而卡尼政府始终保持低调,既不直接回应特朗普的指责,也强调“无法控制美国的贸易政策”,这种联邦与地方的温差,本可给特朗普留足台阶。
但他反而选择加码制裁,这背后更像是借外部矛盾转移国内对关税弊端的关注。
特朗普或许清楚,其关税政策早已引发国内不满。
数据显示,美国当前有效关税税率接近19%,为大萧条以来最高,美国家庭年均因关税多花销2400美元,2026年单个家庭额外支出将达1600美元。
美国全国住宅建筑商协会早已警告,新关税会进一步抬高建筑成本,拖累低迷的房地产市场。
更棘手的是,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已维持“特朗普无权征收关税”的裁决,即便最高法院保守派大法官占优,他也并无十足把握。
此时加拿大广告的出现,恰似在其最脆弱的伤口上撒了盐,强硬反击成了他维护政策合法性的无奈选择。
面对特朗普的极限施压,加拿大的应对展现出务实智慧。
福特在风波发酵后迅速暂停播放广告,为谈判留有余地,而卡尼政府则加快了贸易多元化步伐。
考虑到加拿大约3/4出口依赖美国,且2025年二季度GDP因对美出口下滑已萎缩1.6%,寻求与中国、印度等国的合作不仅是避险之举,更是长期战略布局。
这种“软硬兼施”的应对,反而让特朗普的关税威慑显得后劲不足——毕竟加征关税最终会转嫁给美国消费者,推高通胀,这无疑会加剧其国内政治压力。
特朗普对加拿大广告的激烈反应,本质是其关税政策面临合法性与实用性双重危机的缩影。
这场风波也让人们看清,保护主义终将反噬自身,自由贸易仍是时代主流。
加拿大的务实应对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借鉴,而如何在合作与博弈中找到平衡,不仅是美加两国的课题,更是全球贸易秩序稳定的关键。
来源:小张的科普任意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