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现场,全球数亿观众紧盯那只白色小球。当最后一球落地,30岁的陈梦战胜队友孙颖莎,成功卫冕奥运女单冠军。
金牌落地,泪水中她反复告诉自己“不能哭”,那一刻,陈梦展现了一个运动员鲜为人知的隐忍与担当。
2025年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现场,全球数亿观众紧盯那只白色小球。当最后一球落地,30岁的陈梦战胜队友孙颖莎,成功卫冕奥运女单冠军。
她用汗巾擦拭着眼泪,脸上的倔强与脆弱交织。赛后她坦言:“我在最后一球落地时忍不住哭了,但立刻告诉自己‘不能哭’,要坚强。”
这一刻,无数人被她展现的坚韧与脆弱并存的真实所打动。
相比四年前在东京奥运会夺冠时那句引发争议的“我的时代到了”,今天的陈梦更加从容自信。她这样比较两届奥运会的自己:“我觉得在巴黎的表现更好,无论是比赛过程还是个人感受都有所提升。”
01 两种奥运,两种心态
东京奥运会期间,陈梦像一根始终紧绷的弦。她非常担心自己会松懈,每天都提醒自己要保持专注,直到比赛结束才去参观奥运村。那些夜晚,她经常失眠,比赛前夜几乎无法入睡。
而巴黎奥运会的陈梦,从抵达那一刻就展现出全然不同的状态。
她从一开始就放松了许多,不仅逛遍了整个奥运村,还拍了很多照片。每天她还会到各个站点喝咖啡、吃蛋糕,整个人的状态更加放松。
睡眠是最能反映运动员心理状态的指标。在巴黎,虽然精神仍然紧绷,但她能够获得几个小时的深度睡眠,保证了充分休息。这种心态的转变,源自她四年来的积累与成长。
02 逆境中的蜕变
陈梦的职业生涯并非一帆风顺。东京奥运会后,当她豪言“我的时代到了”时,网络上出现了很多排斥的声音。这些质疑最初影响了她,近一年时间里,无论是比赛打得紧张还是轻松,都会受到批评和指责。
社交媒体上的评论区和私信里充斥着过激言论。这种持续的压力让她在比赛中难以全身心投入,总是担心每一个失误。观众的任何举动都可能被她误解为对自己的质疑。
压力最大的时候,陈梦选择卸载社交软件,避免看到或听到那些令她不安的内容。她选择用自我消化的方式面对质疑,将注意力集中在训练和比赛上。
甚至有一次比赛失利后,她将自己关在狭小的卫生间长达两小时。
“那个小到就是就可能就是这三个抽屉这样的一个位置,”陈梦回忆道,“我就一直在那里面一直窝着坐着两个小时,我就真的是不想出来送那卫生间。我因为我那会儿太崩溃了。”
03 转折与突破
在釜山的一次世界锦标赛团体赛,成为了陈梦心态的转折点。当时中国队与日本队决赛,陈梦在第二场团体赛中输了。
更严峻的是,第五场决胜局她要对阵一位15岁的日本新秀,一位她从未交手过的年轻选手。
陈梦坦言:“从来没对自己这么未知过,我不知道自己能打成什么样。”她感到整个情绪都很不好,甚至觉得“再输的话我团体赛丢两个分,我感觉就像是一个罪人一样,就是这种状态,就没脸回国了。”
但在比赛场上,当所有人一起给中国队加油时,她突然感受到了一种力量。最终赢得比赛后,她的整个信心有了一个反转。
陈梦分享道:“在那一次我突然能找到了我状态即使是在这么差,我对自己这么未知的时候,我可以把比赛去赢下来,就会突然感觉到另一种能力的提升。”
04 更加从容的巴黎卫冕
走进巴黎赛场时,陈梦感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熟悉感,仿佛这个场地就是为她而设的。与东京奥运会空场作战不同,巴黎赛场人声鼎沸,观众的热情给了她极大的鼓舞。
决赛当天,她完全沉浸在比赛中,将周围的一切声音都当作鼓励,最终以专注的状态赢得了胜利。赛后,微信消息通知已经变成省略号,她回忆起那个瞬间,感到非常爽快和享受。
这种从容,来源于她对自己更多的接纳。正如陈梦在采访中提到的:“生活中我笑得时候还是非常多的。”她认为赛场上应该有认真的状态,所以少有人能看见她笑。
但生活中,她的治愈系笑容令球迷印象深刻。在短短采访时间里,她或许都没意识到自己笑了近30次。
05 价值超越金牌
陈梦的成长远远超越了乒乓球技术层面,她学会了如何与压力共处,如何在公众视野中保持自我。她明确反驳了“追求美影响竞技状态”的偏见。
“在不影响专注力和运动成绩的前提下,女性运动员完全可以有自己的风格和爱美的权利。运动员也是女生,追求美是基本权利。”
她强调,美甲、妆容等个人表达与赛场专注力并不冲突,“女运动员追求美会影响比赛”这样的认知存在误区。
面对网络上关于她“已领证结婚”的离谱传闻,陈梦也落落大方地回应,明确否认了相关消息。
她真诚地回应公众对其私人生活的关注:“如果在未来的某一天,找到了那个合适的,并且能够和我一直走下去的那个人,我会官宣的,会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大家。”
她的坦诚和真诚,赢得了更多人的尊重和喜爱。
奥运卫冕后,陈梦的腰伤严重到需要扶着墙壁才能弯腰捡球。有场小组赛结束,队医用掉整整两卷肌效贴。但她依然坚持训练,山东省体育馆的晨训监控拍到她加练到凌晨1:38。
陈梦的转型尝试同样引人注目。2025年成立个人工作室,涉足综艺、商业和青少年培训领域,尝试竞技体育之外的职业路径。她在综艺里徒手开西瓜的镜头让00后观众惊呼:“这是那个冷面杀手?”
但她并未远离赛场,大湾区全运会的报名表上,陈梦的名字墨迹未干。她表示:“我也知道有一些很多的球迷也很期待能够在赛场上能够看到我比赛嘛,所以我自己也很期待。”
国际乒联发布的巴黎奥运纪录片里,有个未播出片段:女单颁奖仪式后,孙颖莎在混采区哭到停不下来,陈梦折返回去抱住她说了句话。唇语专家解读是:“该你接棒了。”
这一刻,陈梦传递的不仅是安慰,更是对乒乓球运动的深刻理解——冠军固然重要,但体育精神的传承远比个人荣誉更加珍贵。
三十岁的陈梦,在巴黎找到了比金牌更珍贵的东西——那份与自我和解后的从容,以及看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勇气。
来源:女神看球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