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左旗隆昌镇:现代农业绘就乡村振兴好“丰”景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8 19:28 2

摘要:金秋时节,巴林左旗隆昌镇田畴如画,金黄的玉米、火红的高粱、低垂向日葵……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这片“丰”景之下,是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科技化的全面提速,是当地推进农旅融合、提升全链条效益的有力实践。

金秋时节,巴林左旗隆昌镇田畴如画,金黄的玉米、火红的高粱、低垂向日葵……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这片“丰”景之下,是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科技化的全面提速,是当地推进农旅融合、提升全链条效益的有力实践。

机械化筑牢粮食安全底座

走进玉米田,一派高效、现代的农作场景令人振奋。联合收割机往来穿梭,金黄的玉米粒直接归仓装车。“过去收10亩地,要忙上好几天,现在一台收割机一天就能完成,一亩地才60块钱,省心又省力!”隆昌村种植大户闫丽说。据了解,当前隆昌镇21万亩玉米已收获近九成,机收比例已超92%,损失率严格控制在2%以下,真正实现了“颗粒归仓”。

秋风拂过,半拉石槽村的高粱地泛起“红色波浪”。种植大户王大哥喜笑颜开:“今年雨水匀、光照足,亩产较去年多了上百斤,村里给联系了收购公司,从种到卖全程有保障,销路一点不愁!”

机械化提升的是效率,科技推广夯实的是根基。隆昌镇全面推行玉米、大豆单产提升行动,推广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等技术手段,病虫害明显减少,农户的生产效率和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

经济作物铺就农民致富路

在隆昌村的葵花地,种植户谢亚新正组织人力抢收,满地金黄的葵盘预示着丰厚的收入。“今年种了300多亩,亩产约500斤,市价每斤7元左右。”采收期雇佣了70多人,让农户在收取土地流转租金的同时,实现“家门口就业”,达到土地增效与农民增收的双赢目标。

乌兰套海村的甜菜田,同样迎来了机械化采收的高峰。种植户苗占民采用“膜下滴灌+精量播种”技术,手捧新出土的甜菜,信心十足地表示收成良好。甜菜通过镇技术保障中心协调,采收后直送林西糖厂,有效解决了“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的农业“三难”问题。

特色种植激活乡村振兴引擎

在八段村,中草药迎来了丰收。依托当地独特的沙壤土和昼夜温差优势,八段村重点发展黄芩、防风等道地药材。黄芩种植面积达4000亩,是“当家品种”;高效益的防风200亩,作为“补充品种”。

八段村党支部书记王春梅介绍,今年雨水充沛、管护到位,药材品质优于往年,黄芩亩纯收入预计3000元,防风亩纯收更高达8000元。村里采取“机械收割+人工分拣”模式,既提效又降本。采收期日均带动50余人就近务工,实现“药材丰收”与“村民增收”的双丰收。

今年八段村还大力推广沙参种植,通过“企业+党支部+农户”的合作模式,引导农户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发展庭院经济。技术员统一指导、统一回购,亩产能为农户增收9千元。

隆昌镇的丰收繁忙渐近尾声,但田野间的生机与活力未曾消减,土地正被重新耕整,新一轮的播种与管理已悄然部署。隆昌镇将持续以“五良”融合为路径,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让农民富裕富足,在希望的田野上奋力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记者:高洋)

来源:农村小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