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助残!河北10人5集体获全国表彰!盏盏“小橘灯”,照亮残障儿童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8 17:42 3

摘要:上方 “河北共青团” →点击右上角“...” → 点选“★”,为河北共青团,以后找团就方便啦!

上方 “河北共青团”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为河北共青团,以后找团就方便啦!

今天5月18日

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

每到这个时候

焦点属于一群不向命运低头的人

他们有人身体残缺依然逆境向前

有人历经生命的曲折

却不忘为他人 “点一盏灯”

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

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

5月1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

200名全国自强模范、

5个集体获评“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

2人被评为“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

据新华社报道

我国有8500万残疾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

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和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残疾人事业全面蓬勃发展

一系列务实政策和举措

成为残疾人过上幸福生活的坚实托举

越来越多的集体和个人

以务实行动

为残疾人办实事,解难题

生活中

总有人在命运的荆棘里

以钢铁意志破茧而出

在逆境中绽放生命光彩

更以大爱之心助残扶弱

传递温暖力量

在河北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为孤独症、智力残疾儿童

及家庭提供教育支持与生活帮助

而这些充满温情的志愿服务

有一个温暖的名字 ——“小橘灯”

2023年7月以来,河北共青团发挥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在全省启动实施了“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以孤独症、智力残疾青少年为重点帮扶对象,省、市、县(区)、乡镇(街道)团组织联动,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志愿者广泛响应,常态化入户、入社区、入特教学校提供生活帮助、残健融合、爱心捐助、宣传引导、教育支持、心理疏导、法律援助、康复指导、就业服务等9类关爱服务。

截至目前,894个专业组织、1.66万名志愿者参与结对帮扶,8.06万人次开展服务活动5203场。

一盏灯,一个家的蜕变

“小橘灯”项目聚焦全省孤独症、智力残疾儿童困难需求,动员全省团员青年、社会爱心组织、大中专院校等力量组建志愿服务队,通过一对一、多对一、组织对组织等帮扶方式,与残障儿童结成帮扶对子,给残疾青少年带来光明和温暖。

2024年,阳阳与志愿者结对,志愿者们陪着阳阳一起玩,一起看电影,一起听音乐,一起欢笑;阳阳带着志愿者们逛小区的小花园,给他们看自己写的日记,唱新学的歌儿。阳阳妈也有了喘息的时间,她和其他家长一起接受心理疏导,一起做瑜伽,一起谈天说地、畅想未来……原本压抑的家庭环境因为志愿者的加入变得明媚、舒畅,阳阳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回想起过去的心态和生活,阳阳妈忍不住唏嘘,“以前感觉孩子不会被别人接纳,怕人家笑话我们,也不愿意联系以前的朋友,就是跟周围的邻居也几乎不说话。其实并不是周围人不好,而是我们自己接纳不了这个事儿。”

如今阳阳妈从心里接纳了孩子的不完美,看到了孩子更多优点,洒脱地走出家门,拥抱生活,“我也改变了,我现在领着他哪儿都去。原来他坐公交坐不住乱跑,现在坐公交、坐地铁都是他领着我,我发现越领着他出去,这孩子变化就越大。”

正在唱歌的阳阳

“六个一”关爱“俘获”童心

阳阳的蜕变并非偶然,而是“小橘灯”科学帮扶机制的必然结果。“六个一”关爱帮服机制,即一名固定联络人、一支稳定服务队伍、一份个性化服务计划、一套详细服务跟踪台账、每月至少一次有效服务、每月至少一次回访,确保了帮服关系的稳定性、服务内容的延续性、服务时间的可持续。

王彦平是河北省青年志愿者中心干部,“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项目负责人。

“我们不是专业的医生,到底能帮他们到什么程度?”最初接手并执行这项工作时,王彦平坦言,对其成效并没有太大信心。但是随着志愿者的不断加入以及孤独症、智力发育迟缓儿童状态的改善,王彦平知道“这个事儿是可以做下去的”。因为她常会收到志愿者跟她分享的“小橘灯”帮扶儿童的可喜变化。

张家口志愿者“唐姥姥”唐姝枝前段时间给她发来的视频充满了“努力+收获”的幸福。视频中珍珍第一次将手里的饼干分享给唐姥姥,看着她俩亲昵的互动,谁能想到,几个月前小珍珍刚见到唐姥姥时还充满了排斥。为了取得孩子的信任,唐姥姥每周都会看望珍珍,就这样一直坚持了四个月。

青年志愿者在特教学校与孤独症孩子一起户外活动

谁在照亮谁?一场双向奔赴的温暖

“我们家孩子喜欢唱歌,他们就从河北经贸大学匹配几个懂音乐的大学生,跟我们一对一结对,很温馨。不指望孩子学多少,高兴就好!”今年,陪伴阳阳的志愿者更有针对性,阳阳妈对“小橘灯”项目也是赞不绝口。

王彦平介绍,为了让志愿服务更专业、更精准,在“小橘灯”项目实施过程中,团省委协调省内5所开设特教专业的高校为残障儿童提供音乐、美术等特长开发培养服务,同时组建助残志愿服务专家库,先后吸纳高校师生、心理咨询师、律师、医生等千余名爱心人士参与到志愿活动中。

“小橘灯”专业医生志愿者到特殊教育学校“送医上门”,给予康复建议

“我们这个项目叫‘小橘灯’,就是希望志愿者的关爱汇聚成一盏明灯,给更多特殊儿童以光亮。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在给我们光亮,这是一个互相照亮的过程。”每次介绍“小橘灯”项目,王彦平总会说这一句,因为她也被照亮、被温暖:“从个人角度来说,我对生活的看法,包括对我孩子的看法,更客观了,不像以前卷得那么厉害。另外我的生活态度也变得更加积极。”

翻看着“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的总结,王彦平介绍,这种双向治愈在“小橘灯”团队成员中已成常态。

2024年4月25日青年志愿者到井陉县特教学校与残障儿童做手工

“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实施以来,一批残疾儿童走出家门,走进超市购物、走进教室,参与社会生活,助残服务受到残疾人家庭的欢迎,也带动社会各界参与扶残助残。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河北日报等纸媒进行宣传报道,2024年4月16日,中国残联第八届主席团主席程凯在《共青团河北省委关于“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帮扶残障儿童阶段进展情况》给与肯定性批示,5月9日至10日,按照团中央安排,全国共青团助残志愿服务现场会在河北省邢台市举办,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盛,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钟秀明出席会议。8月22日,金晖副省长在省政府残工委工作要情给与肯定性批示:“小橘灯”助残接力计划调动社会组织、青年团员、爱心人士等力量开展社会化精准助残工作值得推广。

“小橘灯” 助残接力计划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