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1年冬天,洛杉矶一家华人殡仪馆里,96岁的蔡孟坚走完了一生。前来送别的老部下都知道,这个被讣告称为旅美学者的老人,曾是中统最厉害的特工。
2001年冬天,洛杉矶一家华人殡仪馆里,96岁的蔡孟坚走完了一生。前来送别的老部下都知道,这个被讣告称为旅美学者的老人,曾是中统最厉害的特工。
这人1931年抓了我党特科负责人顾顺章,1938年劝降了陕甘宁边区主席张国焘,可就是这样一个人,最后却在刀光剑影的乱世里成功全身而退。
他凭啥能拿下这两个大人物?又为啥能比同期特工多活几十年呢?
1906年,蔡孟坚出生在江西萍乡一个做木材生意的家庭。中学时就偷偷加入了国民党,1927年凑钱去日本留学,没选热血的政治专业,反而在东京大学读了经济学,还顺带加入了国民党在日本的情报组织。
在那里,他没学多少救国理论,倒是摸清了怎么靠情报换好处的门道,比如看账本识破绽、跟不同人说不同话,这些后来都成了他做特工的本事。
1928年回国时,蒋介石刚成立了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也就是中统前身,正缺懂外语、会查账的年轻人。
蔡孟坚就拿着日本的学位证,再托老乡递了封推荐信,直接被分到了两湖地区当调查员。不到两年,就因为“破获地下党联络点”有功,升到了汉口警察局局长,这个职位,成了他接触核心任务的跳板。
那时候国共对峙正紧,中统的主要活儿就是渗透我党地下党、抓关键人物。蔡孟坚既不像别的特工那样靠暴力逼供,也不搞花里胡哨的计谋。
就踏踏实实的找眼线盯梢、查来往信件、摸清对方的软肋,这套打法,让他很快在中统里出了名。
据《蔡孟坚回忆录》和《中共党史资料》记载,1931年4月,汉口新市场游艺厅来了个叫“化广奇”的魔术师,表演时人气特别高。
中统的眼线王竹樵经常去蹲点,看了几次就觉得不对劲了,这个魔术师变戏法时的手势,跟之前拿到的顾顺章照片里的手势一模一样,连说话的口音都像。
王竹樵赶紧把消息报给蔡孟坚,蔡孟坚没立刻动手,先让人查了化广奇的来路,发现这人租的客栈在法租界,每天固定去茶楼跟人碰头,身边总跟着两个保镖。
摸清这些后,他才布控,让人盯着客栈和茶楼,截停附近的电报线路,还跟法租界巡捕打了招呼,避免抓人时出岔子。
3天后的晚上,化广奇表演完回到客栈,刚推开门,就被埋伏的密探按在了墙上。亮明身份时,顾顺章先是愣了愣,接着就冷静了下来,他知道自己暴露了。
审讯时,蔡孟坚没动刑,直接拿出一叠纸,上面记着顾顺章在上海的3处联络点,还有他跟地下党通信的暗号。顾顺章看了后没抵赖,说愿意供出武汉地下党的名单,条件是要见蒋介石。
蔡孟坚赶紧往南京发了5封电报报功,可他没想到,南京中统值班的是我党地下党钱壮飞。钱壮飞破译了电报,连夜让人通知上海中央,周恩来、邓小平这些人赶紧转移。
等国民党特务去上海抓人的时候,联络点早就空了。虽然没把人抓全,但“首俘顾顺章”这个事儿,还是让蔡孟坚成了中统的明星特工,蒋介石还专门召见他,夸他会办事。
1938年4月,张国焘从延安逃出来后一路到了武汉。这事很快传到中统,上司就让蔡孟坚去接触,一来两人是江西老乡,好搭话,二来蔡孟坚之前劝降过几个地下党,有经验。
据《张国焘传》和《民国人物传》记载,蔡孟坚先让人给张国焘递了张字条,约在汉口的一家茶楼见面。
刚坐下,蔡孟坚没提投降的事,先聊了家乡的米酒、萍乡的腊肉,聊得张国焘放松了警惕,才慢慢说:“你在延安住窑洞、吃小米,日子肯定不好过。要是到南京来,委员长能给你安排个好差事,待遇比在边区强十倍。”
张国焘没立刻答应,只说要想想。蔡孟坚知道他在犹豫,又找了个机会,请宋美龄出面宴请。席间宋美龄没说硬话,只聊抗战的大局,说“国民党这边人多、资源多,想做事能有更大平台”。
这话戳中了张国焘,他在延安本就有不满,觉得没得到重用,再加上蔡孟坚天天派人送报纸、讲南京的情况,没过多久就松了口。
当年秋天,张国焘正式宣布加入国民党,还写了篇《告中共青年书》,说中共内部有问题。这事让中统上下都很高兴,觉得不费一枪一弹,比消灭一个师还管用。
蔡孟坚也因此升了官,成了中统在两湖地区的负责人。
还是1938年,武汉会战打得激烈,国民党高层提出焦土抗战,意思是把可能被日军利用的工厂、学校都炸了,不让敌人占便宜。
上司罗卓英给蔡孟坚下命令:炸掉武汉大学和汉口第一纱厂,限3天内完成。
蔡孟坚接到命令后犯了难,武大里有几千学生,纱厂有上万工人,炸了学校,学生没地方读书,炸了纱厂,工人没活干,老百姓连衣服都没得穿。
他没急着执行,反而写了份报告,说毁民生设施不利于长期抗战,日军没来先自毁家园,会让老百姓寒心,还专门去找罗卓英当面求过情。
据《武汉会战史料汇编》和《蔡孟坚自述》记载,罗卓英一开始很生气,说“这是命令,必须执行”。
蔡孟坚没跟他吵,只说“要是非要炸,我就把报告递交给委员长,让他定夺”。罗卓英知道蔡孟坚跟蒋介石见过面,怕这事闹大,最后没再逼他。
蔡孟坚趁机把工兵排调走,把准备好的炸药转移到了安全地方,武大和纱厂就这么保住了。
没过多久,长沙警备部队执行焦土政策时没控制好,一把火烧了大半个长沙,3000多老百姓被烧死。
蒋介石震怒,杀了警备司令。对比之下,蔡孟坚保护武大的事被传了开来,连不少学生都知道有个蔡局长没炸学校。后来他还因此升了武汉警备副司令,成了国民党那边“敢说真话”的人。
跟蔡孟坚同期的中统特工,大多没好下场。有的在派系斗争中被暗杀,有的因为任务失败被处决,还有的在解放后被清算。
可蔡孟坚不一样,这小子抓了顾顺章、劝降了张国焘,正常来说他肯定是要被制裁的,他之所以能安安稳稳活到96岁,关键就在于他不贪、不莽、不站队。
他不贪权,在中统当负责人时,没想着拉帮结派,任务完成了就交差,从不争功。他不莽撞,抗命保武大时,没跟上司硬刚,而是用报告和找蒋介石的理由施压,既保住了民生设施,又没把自己搭进去。
他不站队,国民党内部派系多,他从不跟哪个大佬走得太近,到了湾湾后,上司让他“监视民主人士”,他找借口推了,只当个闲职的总统府参事。
70年代,他跟着儿子去了美国,在洛杉矶买了栋小房子,每天读报、散步,偶尔跟老部下通个电话,从不说过去的事。
有人问他“当年抓顾顺章怕不怕”,他只说“乱世里,做什么都得想清楚后果,怕也没用,不如想办法把事做好,再留条后路”。
结语2001年,蔡孟坚在洛杉矶的家里去世,享年96岁。他的讣告上只写了“旅美学者,江西萍乡人,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没提半个字的中统经历,也没提抓顾顺章、劝降张国焘的事。
葬礼上,宋美龄送了花圈,老部下们悄悄议论“他这一辈子,值了”。后来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一本日记,里面没记情报、没写任务。
只记着:1931年4月,汉口下雨,抓顾顺章。1938年9月,武汉降温,见张国焘。1996年11月,洛杉矶晴天,想家乡的米酒。那些改变历史的大事,在他笔下,都成了普通的日子。
来源:替我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