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3年2月12日,一位匿名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ISS)上,捕捉到非洲乍得提贝斯提山脉(Tibesti Mountains)纳特龙火山口(Trou au Natron)的凶险景象。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智子说观点
2023年宇航员拍摄的照片揭示了非洲乍得大型火山火山口底部出现的神秘颅骨状结构,仿佛正仰望太空。
2023年2月12日,一位匿名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ISS)上,捕捉到非洲乍得提贝斯提山脉(Tibesti Mountains)纳特龙火山口(Trou au Natron)的凶险景象。
这张诡异的照片展现了撒哈拉沙漠巨型火山坑底部,一个骷髅状的幽灵结构正阴沉地凝视着太空。
这座颅骨状结构位于纳特龙坑(又称杜恩奥雷,Doone Orei)的坑底——该火山口位于乍得北部,宽约1000米(3300英尺)。(纳特龙坑在法语中意为“钠盐坑”,而杜恩奥雷在当地特达语中意为“大坑”。)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地球观测站记载,这座火山坑由数十万年前的剧烈喷发形成,坐落于提贝斯提山脉核心地带。这条绵延480公里(300英里)的山脉横贯撒哈拉沙漠中心地带,贯穿乍得与利比亚两国。
从太空俯瞰,火山口底部呈现出无可辩驳的骷髅头轮廓。但从地面视角来看,却几乎难以辨认。
当从火山口边缘观测时,骷髅轮廓显得更为扭曲。
骷髅口鼻颊部的白色区域源于钠盐——这种天然混合物含十水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及硫酸钠。这种盐类混合物极易剥落,近观时宛如龟裂的油漆。
“眼眶”与“鼻孔”区域实为火山渣锥——环绕火山喷口形成的陡峭锥形丘,高耸于火山口地表之上。面部左侧的暗色区域是火山口高耸边缘投下的阴影,正是这种光影的配合,赋予了骷髅骨骼独特的轮廓。
从地面仰望时,骷髅轮廓完全消失,映入眼帘的唯有高耸的火山渣锥耸立于片状钠盐海之上。
如今的钠盐坑荒芜死寂,但专家推测这里曾是生机盎然的冰川湖。20世纪60年代,研究人员在火山口覆盖着钠盐的地面下发现了可追溯至1.4万年前的海螺和浮游生物化石。2015年,后续考察队又发现了距今12万年的藻类化石。
该火山口自形成后不久便进入休眠状态。然而,它毗邻塔尔索·图西德火山(Tarso Toussidé)——这片广阔的火山地貌覆盖着凝固熔岩海(位于卫星图像顶端稍远处)。据美国史密森尼学会(Smithsonian Institution)全球火山计划记载,塔尔索·图西德火山群中仍存在一座层状火山,尽管已逾1.2万年未喷发,但被认为仍具火山活性。
从太空观测时,纳特龙火山口并非唯一呈现骷髅状的火山结构:
中美洲尼加拉瓜马那瓜湖(Lake Managua)的奇尔特佩半岛(Chiltepe Peninsula)拥有两座火山湖,各自坐落于独立火山口内,使该陆地形态与乍得火山口极为相似。
从400公里外的国际空间站向下凝望,地球表面的宏大尺度与巧合,常常超越人类的想象。纳特龙火山口那片白色盐碱地上的阴影,与黑色火山渣锥的组合,在特定的光照角度下,竟鬼斧神工地勾勒出颅骨的轮廓。这与其说是一个地质奇观,不如说是一次来自宇宙视角的“空想性错觉”(Pareidolia)。
这片荒凉之地曾是冰川湖,承载过数万年的生命痕迹,如今却只剩一片死寂的盐海与高耸的火山锥。这张照片提醒着观察者,宏大与微小、生命与荒芜,仅在一瞬的视角切换之间,便完成了令人惊叹的转换。
如果你对这个话题也有自己的经历或思考,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作者信息:哈里·贝克(Harry Baker)
来源:小赵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