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早识别,立刻就医——2025年世界卒中日,一起守护我们的大脑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8 19:07 1

摘要:2025年10月29日是第20个“世界卒中日”。今年,世界卒中组织(World Stroke Organization,WSO)确定的全球核心口号为:“Every Minute Counts. Know the signs of stroke. Act FAS

2025年10月29日是第20个“世界卒中日”。今年,世界卒中组织(World Stroke Organization,WSO)确定的全球核心口号为:“Every Minute Counts. Know the signs of stroke. Act FAST.”(分秒必争,识别卒中,快速行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中国卒中学会发布了2025年世界卒中日中文主题:“尽早识别,立刻就医”,旨在强调快速识别卒中症状并立即寻求专业医疗帮助的紧迫性。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挑战,更是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体系中的重点攻坚对象。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及生活方式的转变,脑卒中的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其对公众健康的危害正从“老年专属”向全人群蔓延,亟需全社会提高警惕。今天大家一起来认识这种疾病,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吧!

一、主题阐释

(一)“尽早识别”对应“Know the signs of stroke”,强调公众要掌握卒中的典型症状,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异常。

(二)“立刻就医”融合“Every Minute Counts”和“Act FAST”的双重含义,突出“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的紧迫性,指引公众在识别卒中后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医疗救治。

二、认识脑卒中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血管突然破裂(脑出血)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损伤(脑梗死)的一组疾病。脑卒中具有“五高”特点,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和经济负担高,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头号杀手”。它分为两种类型: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和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

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血管阻塞而导致脑部缺血,约占所有脑卒中病例的80%。

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管破裂导致大量出血,虽然比例较低,但其危险性往往更高。

三、快速识别脑卒中

“中风120”口诀:

1:看一张脸,是否有一侧下垂或不对称。

2:查两只手臂,是否有一侧无力。

0(聆):听讲话,是否含糊不清。

“BE FAST”口诀:

Balance——难平衡,平衡或协调能力丧失;

Eyes——看不清,突发视物困难;

Face——脸不正,面部不对称,口角歪斜;

Arms——臂不平,手臂突然无力或麻木感,通常为身体一侧;

Speech——语不灵,说话含混、不能理解别人语言;

Time——时间,上述症状提示可能出现卒中,赶快拨打120。

四、紧急救治:抢占黄金救治时间窗

一旦发生急性脑梗死,早期治疗的首要目标是缺血脑组织的再灌注和闭塞血管的快速再通。静脉溶栓是目前最重要的再灌注治疗方法之一,“时间就是大脑”,脑梗死静脉溶栓最佳时间是发病4.5小时内、动脉取栓最佳时间是6小时内。

1、静脉溶栓:通过静脉输注溶栓药物,溶解血栓,实现血管再通。黄金时间窗通常是发病后的4.5小时内,越早效果越好。

2、动脉取栓:利用介入的方法,通过一些特殊的装置,把堵塞的栓子直接拉出来,这样脑组织重新得到血液供应,患者症状得到缓解或者痊愈。

这两项治疗有严格黄金时间窗和要求,能否实施直接取决于发病至送达救治医院的速度,因此我们一再强调“时间就是大脑”--尽早识别,立刻就医!

五、预防脑卒中

1.健康的生活方式:

健康饮食:均衡膳食,增加蔬果、全谷物摄入,减少盐及饱和脂肪酸;

戒烟限酒: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每周≤300克),降低发病风险;

定期运动:每周3~4次、每次40分钟中等及以上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

控制体重:维持健康体重,减少肥胖相关患病风险;

良好心态:保持心理健康,减轻压力,保持良好心态。

2.基础疾病管理:

高血压患者,应注意控制高血压;

高脂血症患者,应注意控制血脂;

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

房颤或有其他心脏疾病患者,应控制心脏病相关危险因素。

3.定期体检与高危人群筛查:

定期体检:成年人每年1次全面体检(含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颈部血管超声等);高危人群(有家族史、高血压等)遵医嘱增加脑血管造影、头颅CT等检查,早期发现病变进行干预。

高危人群筛查:针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肥胖、吸烟、酗酒、年龄≥40岁、家族史等高危者,加强管理(健康教育、改善生活方式、治疗基础疾病),定期风险评估,针对性预防以降低发病风险。

六、树立信心,坚持康复

卒中可能导致偏瘫、失语、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等后遗症,科学的康复治疗是减轻残疾、重返社会的最有效途径。康复越早,效果越好。卒中后康复治疗的最佳时间是发病后3个月以内,在生命体征稳定和病情无进展情况下,卒中患者应尽早开展康复治疗。

1.物理治疗-重建“行”之基:包括体位转移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平衡训练及步态训练等。

2.作业治疗-恢复“为”之能:训练穿衣、吃饭、洗漱、如厕等自理技能;

3.言语吞咽治疗-重拾“食”与“言”:通过口腔肌肉训练、发音练习、沟通策略指导来改善言语;通过吞咽手法、食物性状调整来确保安全进食,预防吸入性肺炎。

4.心理与认知康复:抚慰“心”与“智”:一是加强心理支持,卒中后抑郁、焦虑、情绪失控非常常见。心理疏导、家庭支持乃至必要的药物治疗至关重要;二是强化认知训练,针对卒中可能导致的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执行功能困难等问题进行针对性训练。

卒中康复中,家人是无法替代的关键队友,需要做好以下三个角色:一是温暖鼓舞者:以理解、耐心及喝彩支持患者,守护其康复信心;二是科学协作者:在治疗师指导下学习正确协助技巧,避免二次损伤或依赖;三是安全港湾营造者:移除绊脚物、安装扶手、使用防滑垫,打造安全便利的家庭环境。

2025世界卒中日,让我们心怀爱与责任,关注脑卒中,学习快速识别症状,积极预防、分秒守护、尽早识别、立刻就医,以行动筑牢健康防线,为自己和家人共同守护生命之光!

编辑:宿 娜

一审:周 浩

二审:郝晓宁

三审:闫 军

哈院是我家 发展靠大家

哈院是我家 一起建设它

地址: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人民东路180号

地址: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红旗大街319号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