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事儿不算意外,毕竟F-35最近在热点地区露脸的次数太多,从中东到东欧,几乎哪儿有事哪儿有它。
波兰领空不太平,一架俄罗斯无人机闯了进去,结果刚露头就被F-35A拦下来了。
这事儿不算意外,毕竟F-35最近在热点地区露脸的次数太多,从中东到东欧,几乎哪儿有事哪儿有它。
就说之前美军对伊朗搞的“午夜之锤”行动吧,F-35直接深夜潜入伊朗领空。
本来想单说它的隐身性能,后来发现光隐身不够它还得躲开伊朗的防空系统,给后面的B-2轰炸机开路,让B-2能去炸伊朗的核设施。
这操作想想就不容易,伊朗的防空系统也不是摆设,能做到全程没被发现,除了飞机本身的隐身设计,肯定还有战术上的配合,不然单靠一架飞机很难完成这么复杂的任务。
刚在伊朗完成任务,F-35转头又在红海上忙起来了。
2025年4月初的时候,美国海军的F-35C在红海上空撞见了胡塞武装的无人机,没费多大劲就给打下来了。
F-35C跟其他型号还不一样,它是舰载机,翼展更大,能装的武器也多,本来就是为了在航母上用,负责纵深打击的。
这次打无人机虽然不算啥高难度活,但也能看出来它反应够快,毕竟海上情况复杂,能及时应对突发目标,也算对得起舰载机的定位。
到了6月份,以色列搞“崛起之狮”行动,目标是伊朗的核设施,F-35又成了主力。
听说这次它用了“断电致毁”的战术,直接让伊朗纳坦兹核设施里的离心机报废了不少。
这事儿挺能体现F-35的精准打击能力,毕竟核设施周围防护肯定严,能准确打到关键设备还不波及其他地方,说明它的瞄准系统和弹药配合得确实好。
其实上面说的这些,只是F-35参与的一部分行动。
北约后来搞的“东方哨兵”行动,更是把F-35当成了核心。
这个行动主要是为了加强波兰的防空,还得覆盖北极到黑海的区域,专门针对俄罗斯可能的空域入侵。
意大利和荷兰的F-35A都被调过来了,意大利的去了爱沙尼亚,荷兰的去了波兰,负责波罗的海的空中警戒。
有意思的是,“东方哨兵”行动刚启动一周,F-35就又出手了。
这次是在爱沙尼亚领空,三架俄罗斯的米格-31“猎狐犬”闯了进来,意大利空军的F-35直接升空拦截。
米格-31是超音速截击机,速度快得很,F-35能成功拦下来,除了飞机性能够格,飞行员的配合也很重要。
毕竟拦截这种事,不光是比飞机,还得比反应速度和战术判断。
现在回头看这些实战案例,能发现F-35的多用途能力是真的强。
既能像在红海那样打无人机,搞空中拦截,又能像在伊朗和以色列行动里那样,深入敌方区域搞精准打击。
以前总听说第五代战机有多厉害,现在看这些实战表现,才算真正明白不光是飞得快、隐身好,更重要的是能适应不同的战场需求,这才是它能成为多国主力的原因。
不过光有实战表现还不够,F-35真正的优势,其实藏在看不见的地方数据链。
之前听业界人士说,一支能互操作的F-35机队,战斗力能翻好几倍,本来还不太信,直到看了2025年4月的拉姆施泰因演习才明白。
那次演习里,荷兰空军的一架F-35直接给地面的火箭炮单位传目标信息,火箭炮照着这个信息打,精准摧毁了模拟的防空系统。
这事儿放在以前根本不敢想,因为以前战机和地面部队的通信总出问题,要么传得慢,要么容易被干扰。
但F-35用的是专有数据链,叫MADL,据说很难被拦截和干扰,而且是定向传输,不会像其他数据链那样容易暴露位置。
跟常见的Link16比起来,MADL确实靠谱多了。
以前用Link16的时候,战机传输信息容易被敌方探测到,相当于间接暴露自己的位置。
但MADL不会,它能在不暴露的情况下,把信息传给友机或者地面部队。
如此看来,F-35不光自己能打仗,还能当“信息中转站”,把战场信息整合起来,这才是它能提升整体战斗力的关键。
更厉害的是,F-35还能跟其他国家的装备集成。
洛克希德公司之前参与过一次欧洲领导的演习,F-35通过开放系统网关,直接连入了不同国家的指挥和控制系统。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美国的F-35能跟意大利、荷兰这些国家的指挥系统互通,不用再搞“各自为战”那一套。
以前北约国家搞联合演习,总因为装备不兼容出问题,比如美国的战机传的数据,欧洲国家的系统读不了,或者延迟很高。
现在有了这个开放网关,F-35就能把数据顺利传过去,大家用一套“通用语言”打仗。
2025年2月的“斯巴达闪电”演习里,美国、挪威、荷兰的F-35就是靠这个,完成了12次协同拦截,要是放在以前,这么多国家的战机一起行动,光协调通信就得费半天劲。
而且F-35还有个本事就算自己没弹药了,也能继续发挥作用。
它的传感器能探测目标,然后通过数据链把信息传给其他平台,比如F-16、“台风”战机,甚至是“海玛斯”火箭炮,让这些装备去打击目标。
这就相当于把F-35从“战斗机”变成了“战场指挥官”,就算自己没法动手,也能指挥别人干活,这种能力在复杂的战场上太重要了。
当然了,F-35也不是没有挑战。
现在各国都在搞反隐身技术,比如俄罗斯的S-500防空系统,据说已经能有限探测到隐身战机了。
所以F-35也在搞升级,就是大家常说的Block4升级。
这次升级要换AN/APG-85雷达,还有被动红外搜索系统,计算能力也能提升不少,还能装“流星”超视距导弹,射程比现在用的AIM-120远多了。
但升级也有麻烦,这次Block4升级得靠TR-3硬件系统,可现在这个系统的认证还延迟了,搞不好“流星”导弹要到2027年后才能装上。
而且升级成本也不低,一架飞机大概要1200万美元,有些国家已经在犹豫要不要缩减升级的机队规模了。
这就有点尴尬了,本来想靠升级提升战斗力,结果成本和进度都出了问题,要是解决不好,可能会影响北约国家的协同作战能力。
另外,F-35在北极这些寒区作战,也面临新问题。
之前挪威的F-35A在北极拦截过俄罗斯轰炸机,低温对飞机的航电系统和隐身涂层影响不小。
洛克希德公司现在也在针对性改进维护方案,但具体效果怎么样,还得等后续实战检验。
总的来说,F-35现在确实是北约在空战领域的核心力量,从实战表现到技术能力,都证明了它的价值。
但面对反隐身技术的发展和升级中的问题,它接下来能不能保持优势,还得看后续的调整。
毕竟战场环境一直在变,没有哪款装备能一直领先,只有不断适应变化,才能一直站得住脚。
来源:木鱼脑袋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