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别人有效对自己无效!起身需三人搀扶的蔡磊,已经丧失语言能力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8 16:27 1

摘要:2025年10月27日,“蔡磊研药救人却救不了自己”的话题冲上热搜,这个与渐冻症抗争了六年的男人,近况再次让无数人揪心。

2025年10月27日,“蔡磊研药救人却救不了自己”的话题冲上热搜,这个与渐冻症抗争了六年的男人,近况再次让无数人揪心。

如今的他已进入渐冻症晚期,语言能力完全丧失,连最基本的发声都做不到,唯一能对外传递信息的方式,是通过眼控仪操控电脑打字。

可即便如此,他每天还在从早上8点工作到午夜,用仅能自由掌控的双眼,推动着渐冻症科研的前进。

上半年还能勉强发出几个音节的他,到了下半年彻底失去了语言能力,和身边人的所有交流都依赖眼控设备完成。

吃饭喝水成了极具风险的事,去年还能小口吞咽流食,今年必须在水里加入增稠剂,再用针管每次推几毫升进入口腔,稍有不慎就会引发呛咳,甚至危及生命。

疼痛是他每天要面对的常态。由于身上的肌肉缓冲几乎消失,神经受到持续压迫,那种痛感如同坐在针上,让他难以忍受。

为了缓解压痛,每隔两小时就必须躺下休息,通过专业护理减轻痛苦,否则根本无法坚持工作。

更让人揪心的是,他的呼吸功能也极度脆弱,一口痰就可能导致窒息,身边必须时刻有护理人员待命。

用药成了日常必修课,一天要吃五次药,每种药都要精心处理成适合吞咽的形态。

他的肌肉质量较确诊初期减少了约30斤,脸部因长期服用激素显得浮肿,四肢基本瘫痪,起身必须依赖三位护理人员协助,睡觉时还需要呼吸机维持生命。

医生多次劝他减少工作量,但他始终没有停下,因为“那么多病人无比焦急和绝望”,他根本不敢歇。

即便身体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蔡磊的思维依然敏捷。

他每天通过眼控仪处理大量工作,科研对接、团队运营、合作谈判、人事管理、财务梳理,这些曾经靠语言和双手完成的工作,如今都要靠眼睛逐字逐句“敲”出来。

工作一到两个小时就需要休息片刻,这种马拉松式的节奏,他已经坚持了很久。

蔡磊与渐冻症的斗争,要从2019年说起。那年,时任京东集团副总裁的他被确诊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也就是俗称的渐冻症。

这种被列为“世界五大绝症之首”的疾病,当时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患者生存期通常只有3到5年,等于给蔡磊下了“死刑判决”。

确诊后的蔡磊没有选择放弃。2020年,他发起第二次“冰桶挑战”,让更多人知道了渐冻症群体的存在。

2022年是蔡磊最艰难的一年,科研资金告急,他卖房卖车,甚至志愿捐献遗体,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为了让科研投入能持续,他转型打造“破冰驿站”直播间,通过直播带货筹措资金,《相信》一书的版税也全部投入研发,预计达1000多万元。

这一年,他在“弹尽粮绝”的困境中,依然没有放弃任何一条可能的研发路径。

2023年,蔡磊的身体开始明显下滑,但还能自由行走,说话只是部分词语不清。

可这一年他经历了两次感冒,其中一次直接住进重症监护室,熬过了七天六夜的生死线。从ICU出来后,他非但没有放慢节奏,反而把工作强度提了一档,因为他知道“拖不得,机会等不起”。

2024年,蔡磊的病情恶化加速,口齿不清、吞咽困难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只能吃糊糊状的流食,喝水要用注射器。

但这一年科研迎来突破:他推动的100多条药物研发管线中,30条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国内两个最常见基因类型的渐冻症救治取得突破,SOD1基因型药物进入一期临床,FUS基因型药物获美国FDA孤儿药资格。

这一年5月,他获得“全国自强模范”称号,用眼控仪写下“坚持努力,决不放弃”的感言。

2025年,蔡磊的身体状况跌到谷底,却迎来了更多科研进展。

在蔡磊推动的所有科研突破中,藏着一个让人心疼的遗憾:他带队研发的药物,对部分基因型病友起效,却救不了自己。

助理透露,这几年单基因类型的渐冻症药物已有历史性突破,不少三五年前濒死的患者,现在已经脱离了死亡危险。

SOD1基因型患者安扬就是受益者,2023年入组临床试验后,症状逐渐稳定,2024年结束治疗时病情已无进展,三年后还能给蔡磊发生日祝福,整个人阳光健康。

还有一位二十多岁的女孩,用药后“重获新生”,蔡磊见到她时,真诚地说了句“羡慕你”。

可蔡磊属于散发型渐冻症患者,这类患者占比约90%,存在遗传易感性但没有明确致病基因,目前针对单基因型的特效药对他们无效。”

在蔡磊看来,病友的好转就是最好的回报。

他常说:“奇迹已经发生,一个个之前必然死亡的病友现在活过来”。

这些年,他投入的心血正在开花结果:“渐愈互助之家”注册患者超过1.6万名,成为全球最大的渐冻症患者科研数据平台;建立的基因样本库收集了大量患者的血液、脑脊液等珍贵样本,500多名病友加入抗争先锋队,自愿为科研贡献力量。

过去20个月,蔡磊宣布对外科研资助超过5000万元,推动8家联合实验室成立,与70余位教授、60余家科研机构建立合作。

他设立的“生命科学破冰奖”和“破冰奖学金”,激励着更多人投身渐冻症研究。

蔡磊的坚持,不仅为自己寻找希望,更推动了中国渐冻症科研的整体进步。在此之前,这个群体长期面临“无药可依、无人关注”的困境。

我国渐冻症年发病率为每10万人1.62例,按人口估算,每年新增患者近2.4万。

但由于是罕见病,患者群体小,科研投入长期不足,95%的罕见病都没有特效药,渐冻症也曾是其中之一。

直到近年来,在蔡磊等患者和科研人员的推动下,情况才逐渐改变。

2025年10月22日,一个重要进展传来:国内首款AI赋能制剂新药MTS-004完成Ⅲ期临床试验。

这款药针对渐冻症等疾病引发的假性延髓情绪失控(俗称“强哭强笑症”),采用口崩片剂型,不用水就能溶解,正好解决了蔡磊这样吞咽困难患者的服药难题。

48个临床中心参与的试验显示,该药能显著减少情绪失控发作,安全性良好。

10月27日的热搜,让蔡磊和渐冻症群体再次获得全国关注。

公众的目光集中在三个问题上:患者的生存保障如何完善?科研成果怎样更快落地?社会关注能否转化为持续支持?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最紧迫的是把临床试验通道与慈善支持结合起来。

很多人关注蔡磊,最初是因为他“京东前副总裁”的身份。但真正让人动容的,是他从商业精英到“破冰先锋”的蜕变,是他用残躯为病友铺路的坚持。

在普通人眼里,蔡磊的“拼”超出了想象。他本可以像很多患者一样,在家人陪伴下平静走完最后时光,但他选择了最辛苦的一条路:每天工作十小时以上,承受着剧痛还要对接科研,卖房卖车也要凑钱研发。

蔡磊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接受了“救不了自己”的遗憾,却依然坚守“能救别人”的信念。

他在社交平台写道:“宁可与渐冻症战死,不会面对绝症屈辱等死”“不怕死亡,最差也是为所有病人奉献自己”。

这些话不是口号,而是他每天的生活日常——用眼睛“敲”出的每一个字,推进的每一个科研项目,都是在践行承诺。

蔡磊的近况之所以让人揪心,是因为我们在他身上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2025年的今天,蔡磊还在用眼睛“工作”到深夜,他期待的“科学胜利大会”或许还没到来,但他推动的改变已经在发生:临床试验的窗口在变大,新药的研发在加速,社会的关注在凝聚。

这些改变,正是对他最好的回应。

就像蔡磊说的“未到绝境处,彼岸花不开”,愿这朵象征希望的花,能早日为所有渐冻症患者绽放。

来源:听云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