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日的晨光刚漫过阿尔泰山的山脊,福海县阿尔达乡的葵花地就醒了。连片的葵花秆褪去盛夏的浓绿,裹上浅褐的外衣,圆盘似的花盘沉甸甸垂向地面,饱满的葵花籽在阳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风一吹,满田都是细碎的 “沙沙” 声,像无数金豆子在低声欢唱。
金浪翻涌丰收季——阿尔达乡葵花收割记
秋日的晨光刚漫过阿尔泰山的山脊,福海县阿尔达乡的葵花地就醒了。连片的葵花秆褪去盛夏的浓绿,裹上浅褐的外衣,圆盘似的花盘沉甸甸垂向地面,饱满的葵花籽在阳光下泛着琥珀色的光,风一吹,满田都是细碎的 “沙沙” 声,像无数金豆子在低声欢唱。
“李大叔,机子来喽!” 村口传来年轻小伙的喊声,正在地头检查麻袋的李建国直起身,黝黑的脸上立刻堆起笑。顺着声音望去,一台红色的联合收割机正顺着田埂缓缓驶来,车轮碾过带露的草地,留下两道深辙。驾驶舱里的农机手小王探出脑袋,挥着安全帽喊:“叔,今年这葵花长得旺,估摸着亩产得超百斤!”
李建国笑着应和,手指划过身边的葵花盘 —— 指腹能清晰摸到籽实的凸起,掐开一颗,饱满的果仁带着清甜的香气。“往年这时候,全家老小齐上阵,镰刀割秆、木棒捶盘,一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也就收个两三亩。” 他望着逐渐靠近的收割机,眼里满是感慨,“现在有这‘铁家伙’,一天就能收六十多亩,省老劲了!”
说话间,联合收割机已开到地头。小王操纵着操纵杆,收割机前端的割台缓缓降下,锋利的切割刀贴着地面划过,一排排葵花秆应声倒下,顺着输送链送进机身。机器轰鸣着,像一头勤恳的巨兽,一边前进一边完成脱粒、清选的工序 —— 金黄的葵花籽从机身侧面的出料口源源不断涌出,精准落入随行的拖车斗里,而脱粒后的秸秆则被粉碎,均匀撒回田里,化作来年的肥料。
田埂上渐渐聚起不少村民,老乡刘囗大嫂提着装满奶茶的保温壶,笑着给大家倒茶:“我家那五十亩地,今年小王师傅说一天就能收完!” 她指着拖车斗里堆积的葵花籽,眼里闪着光,“你看这籽,又大又匀,一定能卖上好价钱包,留一袋炒着吃,过年给城里的孩子寄去。”
正午的太阳升到头顶,葵花地里的金浪已被收割出整齐的地块。小王停下机器,跳下来检查设备,李建国递过一块刚烤好的馕:“歇会儿,吃点东西再干。” 两人坐在田埂上,看着拖车斗里快满的葵花籽,小王掏出计算器:“叔,刚收的这五十亩地,算下来有一千五百多公斤,比去年多了三百多斤呢!”
“真的?” 李建国眼睛一亮,伸手捧起一把葵花籽,籽粒在掌心滚圆饱满,阳光透过指缝洒在上面,像撒了一把碎金子。他凑近闻了闻,一股浓郁的油香混着泥土的气息钻进鼻腔,这是他最熟悉也最安心的味道。不远处,几个村民正忙着将葵花籽装袋,红色的麻袋装满后鼓鼓囊囊,摞在拖拉机上,像一座座小金山。
夕阳西下时,最后一片葵花地也收割完毕。联合收割机的轰鸣声渐渐平息,只剩下村民们的谈笑声在田野间回荡。李建国坐在拖拉机上,看着身后装满葵花籽的车斗,嘴角忍不住上扬。他想起春天播种时的期盼,夏天除草时的辛劳,如今终于迎来了沉甸甸的收获。晚风拂过,带着葵花秆的清香,远处的阿尔泰山被染成金红色,与田里的丰收景象相映成趣。
“明年咱再多种些地,让小王师傅多来帮忙!” 李建国朝着身边的村民喊道,引来一阵爽朗的笑声。拖拉机缓缓驶回村子,车斗里的葵花籽随着颠簸轻轻晃动,仿佛在诉说着这个秋天最动听的丰收故事。在阿尔达乡,这金黄的葵花不仅是庄稼,更是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是这片土地给予勤劳者最丰厚的馈赠。
来源:省期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