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之畔,演奏一场医学与人文的交响

B站影视 2024-12-10 14:28 10

摘要:时过境迁,建筑依在,块石垒砌,橙黄外墙,红漆木框玻璃窗。曾经的医患跃然纸上,成为经典“教材”,才有了如今的广济医学文史馆。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方序 鲁青 朱俊俊 陈丹 记者 杨茜

西湖之畔,宝石山上。

拾级而上,弯弯绕绕,小岗石壁,数不胜数,这是郁达夫笔下“独安一隅”的杭州“秘境”。

结构精奇的洋楼小筑,便是浙大二院前身——广济医院的松木场分院。

时过境迁,建筑依在,块石垒砌,橙黄外墙,红漆木框玻璃窗。曾经的医患跃然纸上,成为经典“教材”,才有了如今的广济医学文史馆。

医院供图

12月7日,筹划了5年的广济医学文史馆,迎来了它的首批参观者。古埃及手术器械、第一代听诊器、清代戥秤、清顺治版《本草纲目》……这些承载着流金岁月的物件和书籍,让中西医发展漫长的历史逐渐具象、清晰、深刻。

医院供图

世界瑰宝,薪火相传。

作为中国西医发源地之一、浙江省西医发源地,浙大二院已走过155年历程。“1869年,浙二的前身广济医院成立,取‘广泽济世’之意;1931年,学界泰斗蔡元培先生为广济医院题写‘济人寿世’四字。这四个字后来被刻在浙大二院的门楼上。而今,在西子湖畔,于广济医院松木场分院的旧址上,浙大二院精心复原修缮了分院建筑,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广济医学文史馆,旨在传承历史记忆、传递人文精神、传扬广济风采,以此作为对155年辉煌历程的深情回望与致敬。”中国科学院院士、浙大二院党委书记王建安说。

医院供图

一座文化地标

融合古典韵味与现代设计

广济医学文史馆,攒尖的顶,科林斯式的柱,一字排开的老虎窗,错落有致的拱券,别具一格的建筑隐于宝石二弄一片现代小区房后,仿佛一位“大隐”者。

脚下是厚重的木质地板,推窗远眺是郁郁葱葱中若隐若现的保俶塔,让人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安静、祥和。

小楼融合古典韵味与现代设计,仿佛一本厚重的史书,静静诉说着过往的故事。

建筑是有生命力的,其中收藏的内涵和外延则是文化。

展馆筹建者查阅了各大省市档案馆,收集档案、文献、期刊报纸,深度挖掘广济历史,整理中西医学发展史料,致力于打造浙江省乃至全国医学文化地标,旨在为公众呈现一场史料丰富、思想深刻、趣味生动的医学人文盛宴。

展馆设计巧妙融合典雅厚重与现代简约风格,整体色调选择既彰显医学的庄严,又不失温馨格调。在展陈手法上,广济医学文史馆大胆创新,巧妙运用声光电等多种高科技手段,将医学历史与人文故事生动再现,让观者“穿越时空”,沉浸式体验医学发展的重要时刻。

“医学的本质是人文科学,是在人文的基础上和自然科学的高度结合,特别是结合现代科学的发展,在诊治患者过程当中的充分使用。”王建安说,没有医学人文,就不会执着地追求解决疑难杂症;没有医学人文,就不可能科学地实事求是地利用现代科技术服务患者。只有将“患者第一”的思想牢固地印刻在心中,每一位医学工作者才能全心全意地追求真理,服务患者。

一幅人文画卷

融合西方医学与中方医学

“医学发展与人文”是文史馆的内核。

一幅气势恢宏的广济医校同学会成立合影,拉开了文史馆的序幕——一群广济学子们穿越百年光阴,站在众人面前,以其坚定的目光和昂扬的姿态,传递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广济精神力量,让人动容。

医院供图

一楼展厅展现广济到浙二的历史医韵。不仅讲述了广济医院“一院多区”办院蓝图及温情的医疗理念,广济人传播新知,为中国近代医学注入无限活力,还讲述广济在人才培养上的前瞻性布局,开浙江西医教育之先河,进一步推动中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另外,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现浙二人传承人文精神,勇攀医学高峰,与世界共舞,走向国际舞台。

医院供图

二楼展厅聚焦人类西医发展的重要节点。简述中西医发展大历史,回顾医学巨人点亮文明进程的闪耀瞬间;通过生动故事,回顾国人解放思想的历程,探索中国近现代西医之路,带领观者感受医学志士无比的勇气激情与上下求索的弘毅精神。

医院供图

除此之外,二楼特设林延龄教授特藏展区。

医院供图

医院供图

林延龄教授是国际知名心血管病学专家、澳大利亚皇家医学院院士,早在2009年与王建安结下了深厚友谊。得知浙大二院筹建“广济医学文史馆”,有感于医院对医学人文的重视,慷慨捐赠近400件藏品、藏书,其中不乏中医古籍、西方医学典籍、西医东渐的译本等。

医院供图

如今,亲眼看到广济医学文史馆落成,林延龄教授难掩内心激动。他说,自己从小热爱历史和收藏,受“现代临床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的影响,也深刻认识到,藏品需要传承,要让年轻人受益。“这些藏品是我一生兴趣所在,也是我倾注一生心血所藏,30多年来我跑了很多中国的城市,杭州是我最喜欢的城市,如今能把藏品留在杭州,与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尤其是青年医护共享,我感到非常有意义,因为年轻人就是未来的希望。”同时,他也呼吁更多志同道合的藏家,也能感受到藏品社会传承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

一场文化盛宴

融合“一院三馆多廊”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对于一家医院而言,文化同样是其发展的核心,是根、是魂、是力,是灯塔,更是旗帜。

回眸百年,浙大二院生动鲜活地记录着、见证着、参与着、创造着中国近现代医学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一个个的医学奇迹,不断拓宽医学的价值维度。包括广济医学文史馆在内,浙大二院通过“一院三馆多廊”建设,让每一份历史的积淀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光芒。

院史馆着力“典、厚、雅”,从一点一滴、一岁一荣中,见证与记录了浙大二院的沧桑巨变、百年辉煌。

广济医学文史馆着力“精、研、古”,还原医院发展历程,铺展中西医发展和西医东渐的演进轨迹与动人故事。

世界医学博物馆(规划建设中)着力“广、博、全”,以“医学创新与人文关怀”为关键词,勾勒出约3000平方米的医学文化的新蓝图。

院区文化长廊着力“简、新、美”,融合医院各院区特色,展示医院的历史变迁与发展成就,让人在穿行间便能感受到医院深厚的文化底蕴。

时光流转,浙大二院在其155年的文化长卷中,以“广施仁术,济世救人”的崇高宗旨,传递“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所蕴含的人文力量。此次广济医学文史馆的落成,是浙二文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旨在唤起公众对医学人文价值的认识与尊重,传递出“医学既是一门博深的科学,也是一门伟大的艺术”的隽永理念。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