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在地铁上,快到公司时上来两个男生,比较大声的聊天儿吸引了我的注意。一个说“XX理工挺好的,我想考它车辆工程的研究生”,另一个说“好是好,就是太远了”。这个“XX理工”正是我的母校,在一个遥远的中南省会城市。
上周在地铁上,快到公司时上来两个男生,比较大声的聊天儿吸引了我的注意。一个说“XX理工挺好的,我想考它车辆工程的研究生”,另一个说“好是好,就是太远了”。这个“XX理工”正是我的母校,在一个遥远的中南省会城市。
在北京地铁上能听到对我母校的讨论,实属让人意外。不过,也确实让我内心小激动了一下,回头看了下这两个男生,犹豫要不要搭讪告诉他们这是我的母校,还想奉劝他们一句“不要考,你毕业工作后可能会被人指着鼻子说你学校不好的”。犹豫中,我也到站了,自然是没搭讪。
是的,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2018年1月2日下午,我被我的领导指着鼻子骂“你学校不好,你起点低,你没在外企工作过”,骂完还不解气,接着骂“别以为只有你做的好,公司在风口上谁做都能出成绩”。
赤裸裸的职场学校歧视活生生的在我身上发生了,幸好我学历不低,否则还会再加一码。7年过去了,这一幕,还是会时不时地在我脑海中回放。当时很生气,现在是鞭策。
也不怪领导嫌弃我学校不好,在满是清北、藤校的Start-up,名校博士密度比过往服务的任何一个大厂的都高。刚到这个Start-up时,我的确是有学校自卑和名校滤镜的,直到Start-up后来发展起来,名校博士密度被稀释,以及好几个名校博士的个人生活被曝光,折射出更想走捷径、贪婪的人性时,我对名校的滤镜彻底打碎。
好巧不巧,公司在我母校所在省份拓展业务,我跟老板一起去拜访该省某市的领导,聊到公司的人才,我说“我们公司大多数都是名校高学历,我是学渣我学校不好,我是XX理工毕业的”。该领导立马儿说“XX理工怎么不好了,XX理工非常好,我还给XX理工批过预算”。
当时觉得很提气,这位领导的话老板大概也听进去了,因为后来他的业务助理本科也毕业于XX理工,以至于在依然崇尚名校高学历的公司,XX理工竟也成了一个梗。
前段时间,朋友跟我说他面试时遭遇了学历歧视。面试人对他的工作经历、工作经验都很满意,不知是刻意找不足还是要在面试阶段就拿捏住他,说“你学历太低了,只是个本科,我们这儿都是研究生以上学历”。当朋友电话跟我说时,我瞬间又回想起我被歧视学校不好。虽然朋友只是本科,但他也是北京某211院所毕业的,如果换成我的母校可能连面试资格都没有。
我现在的老板毕业于北京某211院校,本科,但是他做出了我们那个Start-up里唯一一款成功的产品——成功的意思是扎扎实实给公司带来了收入。在他身上,你看不到名校高学历加持的傲气,但谈到业务和产品是真真正正的专业。我们不用名校高学历的人讲故事,而是用踏踏实实做的产品去传播。
职场的学校、学历歧视是不可避免的,但学历的标签只能决定起点的位置。那曾被歧视学历背景的经历,早就变成了我们前行路上坚韧的动力。时间与实力,终会为每个人写下注脚。
来源:未来连衣裙
